待到孟渔舟回过神来的时候,早就不见了谢少陵的影子。他心里抱怨了好友几句,倒是立刻为晚上的聚会做准备了。
他叫来自己的小厮,给自己配了一身彰显气质的长袍,特意打扮了一番,出门的时候天已经暗下来。
此时三月刚过,暖风习习,空气中隐隐有花香,孟青阳一路哼着烟雨楼新近推出的曲子,一路往城南赶。
永安公主的聚会好是好,就是太远了,在城南的一个庄子,骑马也得半个时辰。
一路上,孟青阳碰到十几波往城南赶的车马,有牛车,有马车,还有跟他一样骑马的,看来这个聚会确实吸引了不少的人过来。
待到孟青阳进了庄子,聚会的人基本到的差不多了。到处都是人,孟青阳想找到王谋简直就是大海捞针,他一边四处张望一边吐槽,幸亏永安公主的庄子够大,不然哪装得下这么多人?
不怪人来的多,因为近期几个文魁之死得案子颇受到关注,又加之永安公主早就放出话来,要在聚会上给天下士子一个交代,所以才导致大大小小的士子文人一涌而入,更何况还有一些原本不感兴趣但是听说跟奇案有关瞬间好奇心起的吃瓜群众们。
姜咹也没想到居然会有这么多人,她看着前后左右,差不多得有好几千人,瞬间理解了摩肩接踵这个成语的意思,她不喜欢旅游,所以不知道摩肩接踵最震撼的场面还得是现代放长假的各个景区里。
小林子就没有这体会,乍然见到这么多人,他直接惊呼出声,“啊!怎么这么多人?”说罢,赶紧抓住姜咹的手,“小安子,咱们可得走一块,你要是丢了,我赔不起哈!”
姜咹也怕跟不上王谋,于是紧紧地抓住了王谋的衣襟,小林子紧随其后,不敢掉以轻心。好不容易穿过庄子的大门口处,进到了相对宽敞的内院。
这个庄子分成外院和内院,全部用蒙了白纱的八角灯笼照得透亮。外院稍小,只设置了六处聚会的地方,内院就大了很多,尤其里面还有个大花园,将将把来的这几千人都容纳进去。
主聚会处是大花园的中心,里面花团锦簇的,都是永安公主精心培育的各色花卉,中间穿梭着各色丫鬟,各个身着锦衣,身形苗条,好看得很。
可惜,这些士子都没有心情去欣赏美景美人,只是三两成堆地聚在一起,或小声交谈,或高谈阔论,但是眼睛时不时盯向那个主会场,像是在等着什么。
姜咹和小林子跟着王谋找到一个好位置,离花园中心不过五米远,既看得清中间得情况,又能听到周边人说话,刚坐下来,就听到旁边人头攒动,有人高呼,“烟画姑娘来了!”
王谋便坐不住了,站起身来往人多的地方看。姜咹觉得好笑,扑哧一声笑出来,“王统领想看便站到那假山上去看吧,不用这么拘着自己留在我们身边,我们不会乱跑的。”
王谋是真想看烟画,仔细想了一下,他郑重的对俩人道:“那行!我一会就回来。你们就在这等我。”
姜咹点点头,小林子拍了拍胸脯,自豪的道:“王统领就放心吧!小人现在这身功夫,保护自己和小安子绰绰有余!”
王谋点了点头,俩人目送他挤入人群中,很快消失不见。姜咹和小林子今日穿的都是寻常孩子穿的绸缎服,不再是平常穿的小太监服饰,眉清目秀的坐在那儿,看上去就像哪户勋贵人家的两个公子一般,引得不少文人关注。
王谋走后没一会,姜咹就安静地坐着,特意交代小林子,用调侃的语气道:“一会儿,我要出去跟其他士子文人结交,到时候就麻烦林公公屈尊降贵,冒充一下我的小厮啦。”
小林子知道今天俩人出来有正事,郑重道:“没事儿!小安子,你就放心大胆地去做。我会配合你的!”他知道自己没有小安子聪明,但是也不嫉恨,心甘情愿为他保驾护航。
姜咹嘱咐好小林子之后就只能等着,这样重要的场合,永安公主肯定会出来跟所有士子见客,他们只能等。
不过俩人很快就觉得无所事事无聊起来,周边都是人,影影绰绰地在谈论什么文魁,便低下头玩起了腰上系着的丝带,忽听旁边有人问道:“你就是小安公公吧?”
俩人都吓了一跳,姜咹抬头就看进一双狭长的丹凤眼,那里盛满了笑意,还带着丝打量,却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一身长衫,手上还拿了把折扇,颇为风度翩翩,她起身问道:“您是?”
“我是孟青阳,小字渔舟,你可以叫我渔舟。”少年爽朗地道。
姜咹略低下头,就想起他是兵部尚书孟不破的孙子,立马作揖道:“渔舟兄,有礼了,小人正是小安子。这位是小林子。”
永献帝身边一个小安子一个小林子,孟渔舟自然清楚,他向小林子见礼之后便道,“渔舟自上次皇陵外见过小安公公的风采之后就一直仰慕着小安公公,今日听闻小安公公会来此,便也凑趣赶来,想再瞧瞧小安公公的风姿。”
姜咹听着这话,又看见此人,竟也不觉得唐突,素闻孟尚书的孙子是个憨厚的,眼下瞧来确实如此,“渔舟兄谬赞了,小人不过是直抒胸臆,不值当如此夸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