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长亭宴 > 第12章 梅骨

第12章 梅骨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江端却不动,道:“在下不过是沧海一麟,足下谬赞了。”

江端从前只在宫宴中对李南福有些印象,但他却清楚李南福不是个善茬,当年李蒿的死就有传闻说与之有关,今日他主动与江端见面,想必不是什么好事。

“若足下今日只是想同在下聊一聊诗书文墨,那不巧,在下还有事在身,不能奉陪。”

李南福不疾不徐地又坐下来,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江端并不想与之交谈,但李南福有底牌在身,他是不惧的。

原本给江端备的茶已经放凉,李南福随手将其倒掉,重新斟了一盏,悠然道:“濮州孔一庭是你的亲信吧?”

刚走出两步的江端蓦然顿住,却依旧泰然处之,道:“我与孔大人相识,足下是觉得有何处不妥?”

“恐怕不止相识这么简单吧,”李南福轻声一笑,“若常侍听不懂,杂家便换件事,贾孟虚私运官粮、勾结官吏,把本该运往益州的粮食调头去了北方,常侍不会不知道吧?”

江端抓住药包的手猛得收紧,好似从头到脚被人浇了一盆凉水,屏风将两人相隔,谁也不知对方脸上是何表情,但李南福似乎察觉出江端的情绪。

“孔刺史私放官粮,竟然瞒天过海,”李南福做戏般“啧”了两声,一声有意无意的感叹让江端的心猛得一沉。

他猜想李南福一定是知道了什么,可究竟又是如何得知的?

江端终于开口,道:“你到底想说什么?”

江端知道无论自己如何冷静,李南福只要知道那些事,自己就没有再掩饰的余地。

只见李南福缓缓起身,望着屏风后影影绰绰的人影,胸有成竹地道:“常侍一向聪颖过人,我也不与常侍兜圈子了,常侍知道,自雍景之变起,我等在这朝堂之中的地位大不如前,后来可怜我那养父也不明不白地去世了,我等在这禁宫水深火热之中,自当为自己择一条明路。”

“所以你选择的是太子殿下。”

江端一语道破,李南福也很满意地不再赘述。

“常侍果真聪明。”

江端了然,李南福是想通过自己之手入太子殿下麾下,一旦元夏继位,他也如鸡犬升天,可他既得太后青眼,又为何要助太子一臂之力?众臣皆知太后不喜欢太子,况且太后在昔年垂帘听政时,培植了许多爪牙,李南福竟敢在太后眼皮子底下只身犯险,不过他此举倒是提醒了江端,太后那或许出了变故。

若真如江端猜想,这倒是个良机,只是他不知,李南福于他来讲究竟是好是坏,他若待在太子殿下身边,又于禁宫中耳听八方,自然对元夏有利。

李南福这条线若是搭好了,于元夏有着丘山之功,可一旦太后发觉,李南福自身岌岌可危,元夏为息事宁人,江端自然脱不了干系。

可不得不说,李南福找对了人,他敢铤而走险,江端也敢。

李南福见江端半晌不语,心中也有些发毛,但依然耐心地等待着。

江端轻笑一声,从屏风后信步走出,道:“好,我答应你,我会将你引荐给太子殿下。”

李南福喜上眉梢,“常侍果然爽快。”

江端话锋一转,道:“不过我有一个条件。”

“常侍请讲。”

“我要一块出宫令牌。”

李南福皱了皱眉,道:“常侍要那作甚?”

江端干脆道:“你放心,出了事与你无关。”

李南福细细想来,高低不过一块令牌的事,于是果断道:“好。”

可是李南福不知道,江端能够在元夏眼皮子底下参与濮州的事,元夏怎么可能半分不知。

眼见两人达成协议,李南福心中轻松不少,眼见江端并不想多留,便扯了嗓子朝门口道:“顾陵!还不送送常侍。”

须臾,方才那青年推开门,将江端请了出去,自己则安安分分地跟在江端身后。

江端瞥了他一眼,似乎觉得这名字有些耳熟,路上他沉思了良久,道:“你叫顾陵。”

“是,”青年应道。

忽然江端如梦初醒,道:“你是永宁顾家的人?!”

那青年仿佛被针扎一般,眼睫颤动,咬紧了下唇,勉强挤出一个字。

“是。”

两人一前一后走出玉川楼,江端嘴唇翕动,话堵在喉口,却怎么也说不出来。

最终,他轻不可闻地叹了口气,千言万语汇成一句,“多加保重。”

永宁顾家……当年实属风光无限,家门子弟福禄双全,门庭若市。可一着不慎,举家被诛,因顾陵父亲曾医治太后顽疾,保全了顾陵一条性命,可最后还是被迫净身入宫,受尽屈辱,他这一去也是杳无音信,只留给世人唏嘘。

“荣华富贵,转瞬即逝……”江端喃喃道。

亡人抱着遗憾离去,是不幸也是幸,因为生者要受无尽地煎熬,折煞半生,比死还痛苦,顾陵就是这孤城里的生者。

谢庭兰玉,雪胎梅骨,即便顾陵身上的褒誉再多,当神坠落在尘埃,便什么都不是,更何况有些人,光活着已经足够幸运了。

江端静静地走在人声鼎沸的街上,心中不知在想着什么,周遭的欢乐似乎与他隔绝,不知走了多久,他才渐渐看清熟悉的街道。

俗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还未走到椒溪院,江端远远便望见门口挤了不少人,甚至有的还穿着官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