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西汉]直播给刘邦读汉书 > 第7章 景帝纪

第7章 景帝纪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应劭曰:衣服为襚。祠,饮食也。车马曰賵。”

“賵赙”成为了汉代开始明文规定的一种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死后接受助丧品的礼仪制度。这些在汉墓当中是能找到明确证据的。】

这一年在官制上,景帝亦有多项改革,一是改郡守为太守,郡尉为都尉。很快又把诸侯封地上御史大夫这一官制撤裁,改诸侯国的丞相为相。

【昆明池的鱼:这些都是削藩的手段,不断增益中央权力的独尊性,郡一级作为地方行政的基础单位,即将成为全国性的政治单元,而诸侯、列侯的封地,随着分封越来越细越来越密,权力则名存实亡。】

后元年(前143年),中二千石诸侯一律进爵位为右庶长。

【昆明池的鱼:考点又堂堂袭来,在汉代,官位和爵位是两个区别却又紧密相关的概念,所以阎步克先生写《从爵本位到官本位》,以及《波峰与波谷》,都主要谈到了这个问题。

二千石指的是食俸的多少,直接对标官位高低,但是两千石以上、千石到六百石、六百石以下,这些区隔只能说是相对的区分出了官位的高低,一般情况下汉代一个地方上的郡守和中央官员中的廷尉长官同样拿二千石。

而这里面中两千石肯定是比那些比两千石要更胜一筹的,中两千石我基本理解为两千石里面的中央官员和宗室子,地位相对较高。

而爵位其实是一个类似于荣誉的东西,它可以换取免罪、免徭役等好处,但跟实际权力和实际俸禄无关,右庶长就是爵位阶梯中的第十一爵,高官也未必有爵位,而爵位常常更像是给予那些没有实权的原先那些诸侯王、列侯等的一种补偿。

爵位体系和官阶体系是彼此独立又关联的两套系统,这个东西具体怎么嬗变,大家一定要去看阎步克老师的作品。】

(弹幕飘过:我就说跟着up主能学到真东西……)

这一年,景帝下诏书,陈情了当时缺衣少食的社会现状,并抓住核心矛盾,认为是干部队伍腐坏而导致的,自己亲自耕织、减免赋税、不收献礼,竟然一点用都没有,必须要让丞相严肃去处理这些鱼肉百姓、巧取豪夺的官场常态。

【武库执吾人:这恐怕是我们读过最早、最完整的一篇廉政清朗诏令。】

【昆明池的鱼:确实,甚至顺便诞生了好几个沿用至今日的成语,“鱼肉百姓”、“监守自盗”。并且统治者极为深刻的认识到,社会地位较高的这些人骄奢淫逸,必然是以穷苦大众服劳役为代价,且因此人力消耗,荒废了基础农桑,动摇了国之根本。】

【高祖:不愧是朕的好孙子,就是聪明懂事儿!】

后元三年,刘彻行了冠礼,景帝因此赐所有当了父亲的平民进爵一级。

【上林苑的骆驼:景帝还挺温情。】

【昆明池的鱼:挺可爱的。说明刘彻这孩子还算是在爱里长大的。】

【武库执吾人:的确是有惊无险的景帝一世。七国之乱是危机,亦是转机,明显感觉到在这件事情之后,理政更加成熟,做事循序渐进,在位期间除了匈奴偶尔骚乱,农桑因官僚体系的腐化有所懈怠。

但换句话说,景帝之世愈发积累富庶,“扫除烦苛”,去世之后反而赏赐各阶层官民丰厚的马匹与金钱。经济积累上为武帝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才能供他到处去“造”嘛。】

【昆明池的鱼:行了别说了,一会儿彻粉又要攻占我直播间了……】

【高祖:整的朕对这个曾孙子挺好奇的。刘彻,这名字不俗啊。你还真别说,邦、恒、启这几个名字倒像谶纬预言一样,跟每个人的秉性倒是挺合的。

所以起名非常重要,什么鱼啊、骆驼啊,一点儿期许都没有,趁早改了罢。】

【昆明池的鱼:……】

【上林苑的骆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