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西汉]直播给刘邦读汉书 > 第8章 武帝纪(1)

第8章 武帝纪(1)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昆明池的鱼:从武帝这一卷开始,别的不说,长安的地图和整个大汉的版图把读者都拉到了新视野里,这下咱们的高祖终于可以看看,以前都过的是什么苦日子了……】

【气运之子邦:没有朕节约在先,能有后面大兴土木、大动干戈的底子吗?何况朕还经常大赦天下好不好。】

【昆明池的鱼:当我没说。我只是觉得对长安城结构感兴趣的,武帝是一个关键节点,在武帝治理生涯里,的确在宫城内外,近郊远郊兴修了大量全新的工程建筑,为他的各种新奇想法服务。】

【飞廉馆的小僮:说来就来。彻儿的想法确实很多,有很奇妙,比如建造了飞廉馆,在这里督造了许多巨型建筑。】

【昆明池的鱼:哇,有新朋友,很应景哇,本直播间学习氛围终究是浓郁了起来……对!修了一堆巨型建筑来满足他对仙界的想象。】

【上林苑的骆驼:的确,他幼年七岁被封太子,应当来说是无忧无虑长到十六岁继位的年纪。家中长辈也都十分宠爱,没什么烦恼的一个孩子,这段成长期应当是武帝一路以来大半时间保持自信、内核稳定的一个基础。】

【武库执吾人:看来原生家庭确实挺重要的哈哈。】

建元元年,冬十月,武帝下诏给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命他们推举各方贤德直言的才俊。

【昆明池的鱼:武帝继位以来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求贤若渴,用今天的话说,他对尸位素餐是无法容忍的。

这也造就了整个武帝朝以内高品阶的官员“下课”节奏非常快,经常是丞相、御史当不了多久就要“让贤”了。当然这里面每一次的原因不尽相同,但也可以从中看出来领导是一个什么样的风格。】

(建元元年)春三月,颁布三铢钱。

【昆明池的鱼:没什么特别要提的,但我觉得是个考点,不妨我们在本卷好好梳理一下武帝朝的几次币制改革,然后大家可以有选择的去看《中国货币史》了。】

(建元元年)五月,修山川之祠,赦免了七国之乱时吴国楚国起事的人的妻子与孩子。七月,商议立明堂。

【昆明池的鱼:武帝朝绝对可称得上是祭祀达到巅峰的时代,国家祭祀的对象包括山川、五帝、天地等等。

这种皇帝亲自离京祭祀的行为在武帝的一生中频次实在太高,一直延续到他离世之前,孜孜不倦,这个时候的汉朝不得不说进入了一种颇为神秘的时代,这主要是由于“长生”作为一种信仰太过具有吸引力而直接导致的。

一个领导首先要体力好,才能适应这疯狂出差的行程。武帝自然也是某种维度上的天选之子了。】

(建元三年)黄河溃决,民不聊生,到了吃人的地步。在长安城北面西端做便门桥。

【昆明池的鱼:其实很多影视作品都想把黄河治水作为剧情的强冲突,黄河水文也有它的一部历史,西汉这时候人丁尚还不算井喷期,但已经有比较严重的水患问题了。】

【飞廉馆的小僮:这个时候武帝已经开始给自己修茂陵,且设置了陵邑,他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是修了一座桥,将长安城和茂陵连接起来。

这个桥就是便门桥,跨过的水域就是渭水。

这在中国历史上其实是一个值得细察的事情,我们知道直到东汉开国其实刘秀才将陵墓祭祀和宗庙祭祀这两个东西分隔的很开,为的可能是回避东汉“刘”氏正统问题。这一点感兴趣的可以看看礼制史、美术史领域的一些讨论。

因为老去宗庙祭祀的话,就总是不得不面对这个名不正言不顺的世系上的矛盾,所以导致东汉的墓祭由上层至下层,十分流行。

光武帝脑子还是很聪明的,既然去宗庙总是有点尴尬,那咱们不若直接去祖宗陵墓前祭祀好了,这种时候开始,陵墓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祭祀中心。

但是这种思路的发轫期,现在看来,武帝修一座桥就很微妙了,把长安城和自己的陵墓链接的如此紧密,也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对自我为中心的强调。

但这并不代表武帝削弱了祖宗之法,其实他是双管齐下,所以我们才能在后世的描绘里看到一个色彩很鲜明的皇帝,主要还是因为他可能比文景二位更具有属于帝王的自我意识。】

(建元五年)颁布半两钱,废除三铢钱。

【昆明池的鱼:都记好笔记哈,半两钱作为考点已经来咯。】

(元光元年)当时还是卫尉的李广封为骁骑将军屯戍在云中,中尉程不识封为车骑将军屯戍在燕门。夏四月,恢复七国之乱中各国宗室的籍册。

【气运之子邦:这是封将军不要钱啊,咋这么能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