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苑的骆驼:我们终于来到了还比较薄的一卷,文帝纪和高帝纪未免太“殷实”。】
【昆明池的鱼:期末季读读小景帝还不错,等考完就可以去读武帝纪咯!】
刘启刚即位,就对刘氏的宗庙制度有所规整。高帝庙祭祀酎酒,献武德、文始、五行之舞,惠帝庙祭祀酎酒,献文始、五行之舞。文帝庙则由景帝专门下达诏令为其制昭德之舞。
【昆明池的鱼:这里有两个点值得学习一下,一是宗庙祭祀所制的乐舞,武德是高祖所作,文始是为舜所作,五行是为周代所作,这些大概都是先秦有先制的一些祭祀乐舞,在西汉系统整理形成一套规制。
二是祭宗庙时需献酒。“张晏曰:正月旦作酒,八月成,名曰酎。酎之言纯也。至武帝时,因八月尝酎会诸侯庙中,出金助祭,所谓酎金也。师古曰:酎,三重酿,醇酒也,味厚,故以荐宗庙。”
大家特别关注的海昏侯墓当中出土的金饼,其实就是为这种场景而特制。很快在后文也提到了,地方郡国诸侯需要在地方上立祖宗之庙祭祀,并且要派专员每年在固定时间带着祭祀的足金和醇酒到长安来侍奉祖宗之庙。
如果制作不足金不纯正的酎金,是犯法。】
【气运之子高祖:这么好的金饼,烧给我好吗?好的。】
刘启即位第三年的春天,吴王刘濞、胶西王刘卬、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辟光、菑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一起反了,史称“七王之乱。”
【武库执吾人:感觉给景帝出难题了,毕竟爷爷、爸爸登基之后好像都没遇到过这么大的事儿,无“法”可依啊。】
【上林苑的骆驼:确实,而且这全是自己家人,比异姓王棘手多了。他的爸爸和爷爷确实把最大的隐患留给了这个“倒霉”孩子,并没有强有力的手段去解决宗室权柄过大的问题。但我很好奇刘启刚刚执政三年,何以至此,郡国并行的策略这么快就反噬起来了吗?】
【昆明池的鱼:而且刘启甚至一度动作变形到杀了晁错为平七国之怒,这一招其实不妙,并不聪明。但反过来也显示出当时地方诸侯国的势力大到了什么程度。
首先我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文帝朝时为什么要放弃铸币权,而让地方上有机会获得经济大权。甚至文帝自己的宠臣邓通都钻得空子,铸币到富可敌国,简直是文帝生涯最大丑闻。】
【武库执吾人:感觉也很好理解吧,文帝上位毕竟不算是正常继嗣途径,他坐稳这个位置靠的其实是开国从龙的那批功臣集团的人,宗室内部不完全认同他坐这个位置,文帝需要拉拢宗室,就必然要放权,让他们有利可图,不然就属于逼入穷巷,后果是他这个时候不敢承受的。
尤其吴国是铸币大国,铜矿发达,中央收回铸币权,吴王肯定第一个反,文帝当时的情况还要面对北面的匈奴频繁犯边,的确属于分身乏术。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能解决的核心问题,的确是一口吃不了大胖子。】
【昆明池的鱼:而且高祖侄子这一系的年纪都相对较长,这也是当初为什么吕后抚惠帝和幼帝这么艰难的原因,包括文帝依然敬畏宗室,那是因为他们的那些堂兄普遍年纪比较大,分封在各处来往亦不热络。
多吃了那么多年的饭,就意味着关系势力多建设齐备,意味着利弊权衡更加老练些,景帝年少就要面对这个情形,自然是心力不济。
后来平乱实则是出奇制胜,堪堪就要稳不住江山。】
【上林苑的骆驼:看来景帝的气运也是不错的。】
【昆明池的鱼:西汉国运是真不错。至于晁错此人等到晁错个人的传记时我们再讨论,但桓谭评议此人时,将其和比干、伍子胥之备份相提并论,可见后世之人对晁错的肯定,以及对其枉死的伤怀。】
刘启即位的第七年,栗太子刘荣被废,胶东王刘彻改立为皇太子。第九年,临江王刘荣因为侵占了爷爷文帝的宗庙地块犯了法,还私下和朝廷官员勾结,自杀而亡。
【昆明池的鱼:其实刘荣和刘彻的关系,有些像刘启和刘武的关系,都曾有一个人受到更多的关注,给另一个人无形中造成了压力,但有汉一代从这时开始仿佛有一种自我净化系统,在二选一的关系中总能落定到那个更优秀的人身上。
武帝的戾太子刘据可惜与否,和昭帝刘弗陵相较倒显得像是个未解之谜,因为刘弗陵实际执政能力和察人能力也是非常稳健。这个后话我们之后再详细说说。】
【上林苑的骆驼:这一年还有一个重要的事儿,就是景帝对诸侯王、列侯死后,中央助丧规模有了明文规定。几处重要的文献可以学习一下。
“(诸侯)王薨。遣光禄大夫吊襚祠賵,视丧事,因立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