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璿也没想到王羲之会在这里,点头“嗯”了一声,随即笑颜展开。
实际上当王羲之看到郗璿背影的刹那,他就迫不及待控制不住奔向她,挤过重重人群,艰难走过来,已经浑身的汗。
王母笑眯眯招手:“正好你来了,我们刚才正聊着你呢。”
王羲之走了过来,向郗璿问了声好,几人一同走进了月老庙。
王母走在前方,王羲之和郗璿落后两步,郗璿问:“依你的性格应不喜这样的热闹,怎么也来逛庙会?”
王羲之脸不红心不跳地扯谎:“本也没打算来,但不知道为什么,今早就鬼使神差地出门了,结果遇见了小姐。你说巧不巧?”
说完狡黠一笑,不似平常正经,却多了几分亲近感和人情味。
“巧,很巧。”郗璿捂嘴笑了笑,“要不是伯母说你一反常态地跟她出来,到了竹坡观东张西望一直在找什么人,我就信你了你的邪。”
王羲之:“……”
被戳穿,他窘迫了一瞬,又回复正常,哈哈笑了两声,靠近郗璿悄声道:“是,我是来找你的。非要戳穿我你才高兴是不是。”
正说着话,有个小道士给两人赠上了祈福带,祝他们生活美满幸福,并让他们写上祝福挂在姻缘树上。
祈福带长款的一条,颜色是鲜艳的红色,能在上面写下自己的心中所想。
两人道谢接过,相携来到左边的长桌旁。
竹坡观的月老庙平时都有不少人,此刻更是人满为患,长长的木桌从起始到结束,密密麻麻围了不少男女,埋头拼命书写心愿的样子像极了考场上寒窗苦读十年的学子奋力争取自己的前途。
刚好有一个位置空了,王羲之拉着郗璿就往那儿走,抢先一步占了位置,像个不成熟的毛孩子,生怕别人先一步抢了他的位置。
王母及其一众丫鬟瞧见了,默契一笑,调侃道:“我以前总觉得羲儿太过沉稳,又不把心里话说出来,少了点少年人的欢脱。他这由内而外的兴奋样,我都快忘了。我见郗小姐的第一面,就觉得他俩相配,羲儿还不相信。你们看他现在这样,不是自打自脸吗?”
丫鬟们也笑成了一团。
而另一边郗璿和王羲之已经停笔,王羲之问:“你写了什么?”
“我不告诉你,你猜。”郗璿把祈福带合上,藏起来,不给他看。
王羲之皱眉想了半天,一个又一个地推翻,“我猜不到大致的内容,但我觉得应该是关于你我的。”
郗璿摇头:“错了,是关于你的。”
“我的?”
“嗯。”
绞尽脑汁半天,实在想不到他还需要什么,他淡泊名利惯了,也没什么相求的,无奈道:“我猜不到,但我早晚会知道的。”
王羲之抬步走了。
郗璿追了上去,道:“我不告诉你,你怎么知道?”
王羲之:“自然是看到的。”
郗璿不解。
他回头,唇角含笑解释道:“不是要挂在姻缘树上吗?你我的都要挂在一起,你交给我,我不就看到了。”
挂祈福带是有讲究的,通常来讲挂的越高,越明显,也就意味着月老最先注意到。
扔上去的不算,一定要诚心诚意地挂上去。
庭院中的那棵姻缘树早已不堪重负,身上穿满了红嫁衣,随着风摇摇摆摆的,十分可观。
王羲之看着是个文弱书生,但也身怀君子六艺,闲暇时候常舞刀弄枪,有一身的力气,挂祈福带这种事情自然要交给他。
所以王羲之自信一定会知道是有原因的。
但郗璿就不干了,“你写的是什么,我也要知道,我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