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情定兰亭 > 第15章 庙会祈福

第15章 庙会祈福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庙会设立在竹坡观。

竹坡观名字的由来,是因为观庙在山坡之上,而附近种满了竹林,是个极清雅的地方。

庙会持续三天,依据往常的惯例,庙会三天每天都人满为患,早一天去晚一天去都没甚区别。

王母第一天因着有事,没去成,因此,第二日她早早起床,为去庙会做准备。

王母正在和小丫鬟点数去庙会应准备的物品,香烛彩带诸如此类。而旁边坐着无所事事的王羲之。

王母疑惑。

往日王羲之向她请了安,便干自己的事情去了,不是与各色朋友聚会,就是独自闷在屋子里练字。

今日却极为反常,一直坐在她院子里喝茶,不知有什么阴谋。

终于收拾妥当,王母对王羲之道:“好了,我现在要出发去庙会了,你有什么事就赶快说,不说我可要走了。”

王羲之放下手中的茶杯,道:“母亲,我没什么事情要说的,只是想问问母亲,今日去庙会可有人作陪。”

王母笑:“没谁陪着,我倒是想让你陪着,可惜你又不喜欢那种热闹的场面。”

王羲之道:“闲来无事,儿子愿意陪着母亲前去。”

王母“咦”了一声,问:“怎么今日愿意了?往日不是拉着你,你都不去的么?”

王羲之道:“就是想要陪陪母亲。”

那日分开,他问郗璿去不去逛庙会,她说可能去但要看情况。

因为这个“可能”,庙会开始的一大清早,王羲之便守在竹坡观的门口,只为了与郗璿来场偶遇。

虽然昨日眼巴巴地从早望晚,眼睛都眼花缭乱的,但一想到能与郗璿不期而遇,就发自内心的沸腾,总是情不自禁地幻想,越想越期待,越期待越想……

而今日母亲也去庙会,顺路跟着去,也好做个伴儿。

**

竹坡观位于山坡的半山腰,群山掩映间烟雾袅袅,茂林修竹,是个风景怡人环境清幽的地方。

只是平时有些冷清的寺庙,现在却热热闹闹的,奔跑的小孩,相携而来的一家人,路边挂着的彩灯……

昨日,那些小孩说让郗璿一定要去一趟庙会。

她本没有这个打算,但听闻庙会盛大,便十分好奇,加之经历了瘫在屋里半个月的日子,她正想好好出去放松,找不到合适的去除,鬼使神差地,便来了竹坡观。

郗璿和任雨随着人潮拾级而上,好不容易到了竹坡观,满眼都是热闹的场景,满耳都是热闹的声音。

每次的庙会灯会,不少人都会放过来凑个热闹。原本清幽的观庙,一下子有了庙会的气息。

郗璿和任雨爬上竹坡观,迎着清爽的风,眺望远方如蝼蚁的居民住所,一下子有了孔子所说的“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既视感。

只可惜这里不是泰山,若是能登上泰山,感受必然会更加真切。

郗璿背对着人群,没有注意到王羲之和他母亲从身边擦肩而过。

她也从来没有想过王羲之回来,依郗璿对他的了解,他大概率是不喜欢凑这个热闹的。

他若是想要来竹坡观,不选会庙会这样的日子,而是会选择一个天朗气清的天气,与友人登高望远,再为感而发,吟诵一首诗书写一副字画。

前日王羲之也约自己逛庙会,她就是知道他不喜这样的热闹,也就委婉地拒绝了。

因此,郗璿没有注意到王羲之,而王羲之本是看向周围,他身高腿长,抬眼望去全是密密麻麻的脑袋,刚巧错过了从身旁路过的郗璿。

王母笑他:“羲儿,可是极少来过庙会,觉得新奇?早知道,以前就应该多带你来。”

在马车上,王羲之还会陪王母说话聊天,下了马车后,王母便发现王羲之开始心不在焉了,眼睛有意无意看向周围,像是在找什么人。

她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也没有点破,只是时不时拿话揶揄他。

王羲之知道王母话中的意思,只笑笑没说话。

一路走上来,他都在注意周围的人群,希望能与郗璿不期而遇,但很遗憾,他的希望落空,一个影子都没有看到。

这种感觉很奇妙,他控制不住,干脆随着自己的心意。

正这么想着,他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

庙会持续三天,虽然已经过去了一天,但他根本就不确定郗璿是今天来还是明天来。若是明天来,那今天岂不是注定见不到她了?

这时,他看到一个背影。那人身穿一身青色衣衫,身形瘦弱,气质温婉端庄,和印象中郗璿的背影极为相似,心下便是一喜。

王母调侃完王羲之,一直往前走,没有注意到王羲之早已走偏了路,等注意到的时候,人一溜烟跑没了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