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偏偏就是喜欢名家书法,每日不练就惦记着,念着,总之,浑身都觉得不畅快。
最后,他想到了一个办法,没有书写的纸,没有挥墨的笔,那他就以手为笔,以袖为纸,日夜捧着《笔论》临摹前人大家的书法佳作。
久而久之,这个习惯也就留了下来。思考时,他的手便会不自觉挥动,写自己看到的,写自己想到的,还有自己每日的心境想法。
不知不觉中,他在衣袖上写下了一个端庄秀丽的“郗”字,仿佛在其中见到了那个端庄秀丽的姑娘。
王母进门,看到的就是王羲之盯着自己手指发呆的模样。她道:“羲儿,在想什么呢,想得那么出神?”
王羲之回过神,说了声“没什么”,到王母的对面落座,问:“母亲来找我做什么?”
王母嗔怪道:“瞧你说的,没什么事,就不能来找你了?”
王羲之笑了笑摇了摇头。
王母继续道:“听说前两日郗家小姐出去了一趟,回来就受了伤,你不是也去了吗,到底是什么情况?严不严重?”
王羲之道:“我去探望过几次,没什么大碍,就是要多修养几次。”
“没大碍,怎么近日见你愁眉苦脸的,难道有心事?”王母,“你说说你,先前因为婚事折腾那么一大出,我还以为你与郗小姐没可能了,结果你还是同意了。自从郗小姐受伤,每次回来你都心事重重的,说吧,你到底在愁个啥?”
既是母子,王羲之也没藏着掖着,说了自己关于郗家和王家联姻的想法,还说了这事对周家、对嫂子可能造成的影响。
没想到王母听了后,笑道:“我当是什么事呢?我何尝没有这样的考虑,但你嫂子是这么小气的人吗。王家与周家闹得那么僵,你嫂子都没有与你哥哥和离,难道会因为你娶了与王家八杆子打不着的郗小姐,而想不开吗?”
王母站起来,拍了拍王羲之的肩:“你嫂子希望你幸福,要是她知道你因为周家与王家的事,与心爱之人产生隔阂,她会有多愧疚啊。长辈们的恩怨,长辈们承担就足够了,何必背那么多的包袱。”
“何况,你与郗小姐的事情已经定下,难道要因为你的心结退了吗?郗姑娘那么好的姑娘,你就忍心伤害她?”
王羲之脱口而出:“不。”
王母:“那不就得了。”
回想嫂子温婉的性格,还有母亲的话。王羲之突然意识到,自己实在是太贪心了,想要与心爱之人在一起,又想要照顾嫂子的情绪。
所以一直左右为难,但其实嫂子与兄长出去游历,就是希望王家与周家的恩怨能尽少地波及其他人。
若是他因此犹豫纠结,反而辜负了嫂子的一片心意。
王羲之忽然醒悟,半晌没说话。
王母走了出去,头疼道:“哎呦,我也是愁啊。瞧这架势,你这婚事八成不顺。庙会那日,我定要好好向月老祈求,别再让你的婚事出什么幺蛾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