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洗雪录 > 第39章 第三十九章 【请求】

第39章 第三十九章 【请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但要她放弃思虑,是做不到的。那几乎是她仅存的得力武器了。

张扁鹊仍在唠叨他祖传的养生大法。薛扫眉掂量了一下自己的体力,预感再这么下去,恐怕支撑不了太久。为了尽快套出那些令人牵挂的真相,她只好出言打断老医士的话头。

“我看正科大人谈笑从容,想来是外面的疫情,已快平息了?”

她算是问对人了。放眼整个碧南道,除却陆缥,张扁鹊应算是对疫情最为了然之人。

如同竹筒倒豆子一般,张扁鹊痛快地向薛扫眉讲述了已知的状况。

这几日,陆御史派人在城中各医馆、药铺中寻访,又令各坊的坊正报告治下患病的人口,从中筛选出与南屿有接触往来且有类似肠胃反应的病患,将他们迁往一处,统一看顾起来。

万幸的是,绝大部分病患只是感染了普通的肠胃伤风;仅有两户共六位患者出现了此病特有的面色青蓝、皮肤脱水的症状,最终不治身亡。

根据记录,这两户人家在十月底时,均有家人从南屿返回,之后数日内便举家病倒。而将疫病带回到家中的人,早在官府下令集中收治之前数日,便已因同样的症状去世了。这些人生前,均未去过银灯楼,亦不曾与林掌柜和宋大郎有过交集。

除此之外,碧霄府再未发现其他类似的病例,银灯楼众人也俱平安。赵掌柜早将林掌柜、宋大郎登门那夜的所有底账呈递给了官府,证实二人所用食材确无相同之处;当日值守的小厮也佐证,二人并未同席,且宋大郎离店时间远早于林掌柜。由此看来,银灯楼与他二人的疾患,无任何干系。

依照约定,洗脱了嫌疑的银灯楼可在明日正常营业。到那时,碧霄府四面城门的封禁,也将解开。

城中暂时安全了。

至于南屿……

张扁鹊情不自禁地叹了口气。

南屿与碧霄府隔得不算远,因此可用飞鸽传信。就在方才,县令王俭的最新手书传到了府衙。张扁鹊正是被陆缥叫去一同研读,才没在第一时间赶到薛扫眉这里。

那封信上,墨迹横飞,可见王县令的匆忙。连日里从南屿传来的消息,都无一例外地显示:那里的情况并不乐观,甚至比想象中的更差。

疫情已在岛上全面爆发,感染者不断增加,岛上近半人口已失去基本的活动能力,而剩下的人在大难临头的恐惧和失去亲人的悲痛中加倍努力,也还不足以在区区五日之内,建造起完善的集中收治设施。

每时每刻,都有新的人倒下,却不见有谁重新立起。污渍、血水,将苍黄土壤浸润染色,沤成传说中只在地狱深处滚涌的岩浆。恶臭、呼号,和近乎麻木的绝望,一同包围住整个小岛。

混乱之中,薛家商船运来的物资早已消耗殆尽。半数船工自愿留在南屿帮忙,其余人则驾驶着空船,于昨日抵达了碧霄港,原地驻扎下来。

而乱上加乱的是,在薛家船队后头出发的官船队伍,起锚不久便忽遇风暴,从原地航线上偏离。折了两条船之后,船队搁浅在南屿西北侧的一片无名群岛之中。次日天气稍晴,陈相如命人放飞的信鸽,才将消息分别传递到碧霄府和南屿。但无论是坐镇指挥的陆缥,还是身居前线的王俭,彼时都无暇腾出手来救援他们了。直到今日早些时候,陈相如一行人才终于自行将船队开回正轨,抵达南屿。

王俭信中唯一的好消息,是已确认了瞿准的下落——

这位被陆缥和张扁鹊寄予厚望的医圣传人,果然在南屿封锁之前,便已上岛。南屿上最大的寺庙名曰法莲寺,其住持匡护禅师与桑罗观的清源道长,正巧是俗家时的朋友。王县令找到瞿准之时,他正凭借着这一层关系,在法莲寺山门前的空地上支起棚屋,诊治慕名而来的百姓。

迄今为止,他还健康无恙地活着。

薛扫眉大大地松了口气,眼眶发热。

张扁鹊并不知道她与瞿准的私交。他蓦地提及瞿准,不是为了宽慰薛扫眉,而只是为了说出自己的请求。

“那瞿扁鹊身上带着医圣的笔记,里头记载了一种名为‘胡烈拉’的瘟疫。他与老朽都认为,本次在南屿盛行的瘟疫,便是这‘胡烈拉’。”

早些时候,陆缥设法去到瞿准的两处居所,翻出了部分笔记,却不见记载胡烈拉的一章,接到王俭来信后才知:瞿准在上岛之前,便将相关部分拆出,随身带在了身上。

“此病极为凶险,能活下来的病患十不存二。医圣笔记中,关于此病的解法,只有一句,‘疫发之地,乡野耆老相传:取紫檀,辅咸卤,文火煎汤,代水而饮,或可避疫;此方未验,录之以俟后考’。

“瞿扁鹊说,他师傅当年也只是听说了这个方子,觉得新奇,所以记录下来,实则不曾亲手施展,也不知效果究竟如何。毕竟……毕竟紫檀也是千金难求的木材,拿来劈了煮水,实在是暴殄天物。”

张扁鹊偷眼看着薛扫眉,见她仍是微微含笑、不以为忤的样子,索性横下心来,图穷匕见地道,“薛大姑娘,我听说贵府中有几块稀世罕见的紫檀大料,不知能否割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