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紫薇观 > 第46章 澄心通九畴(叁)

第46章 澄心通九畴(叁)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崔宜叹一口气。要是平常人,已是拜服了,岂知这阿那双姝生在北地,连道门是做什么的都不明白,更别谈敬畏了。不得已,她只好道:“非也,这都是众妙师傅算出来的。”其实,她也不知众妙从何处得了这些消息。

“是了,贺兰夫人叫我们请众妙道长。”

兜了一圈,反被二人兜了回来。吓不住,只好硬讲道理了。“你们想请观主,无可厚非。只是要等。我估摸着,下月中旬师傅就出关了。”崔宜调转马头,点出局势,“只是到时城中流言遍地,贺兰居士身为刺史夫人,等得起、受得住么?”

言罢,她已催马驰出。背后,铁水浇筑的大门闭得严丝合缝,阿那双姝再不开窍,也该知道,除了她,她们已别无选择。

身后,阿那双姝拿胡语叱了两声,许是骂她的话。但她并不放在心上,毕竟——“嘚哒哒——”马蹄声如她所愿,赶了上来。

*

刺史州衙,前为衙署,后为私宅。入得门去,已是黄昏了。残夏的风把脖颈里熏出细细的汗。阿那双姝在前引路,崔宜四周一瞧,觉出刺史宅院的不寻常:荆州江湖遍地,林木丰茂,高处是绿的,洼处也是绿的,城中大户也爱在庭院里栽花植草,但不知为何,这刺史宅中光秃秃一片,该生花草树木的地方,全拿青石砖填上了。一眼望过去,只有平平阔阔的地,与方方正正的墙。

疑惑,相问,阿那双姝便答:“原先是有的,夫人不喜欢,全挖了。”

“不喜欢?”

“旁枝斜逸的,一点儿都不整齐,夫人看不惯。”

崔宜噤声了。庭中无树遮凉,暑天里,受了一整日的曝晒,砖上余热久久不散,腾腾地全蒸起来。她不禁举袖揩了揩额上的汗。

遥遥的,先是听到丝竹歌吹,举目眺过去,见了正厅。厅中灯火高擎,人影绰绰,显是在办宴会。阿那双姝正是把她向那正厅引:“夫人本是设宴款待众妙道长,但你偏要来。夫人问起,你且想好怎么答夫人。”

侍者鱼贯而出,鱼贯而入,出的是收狼藉杯盘,入的是送美酒佳肴。奇怪,既是招待客人,怎么客人没至,这宴会便已办到中途了?

走到一半,阿那双姝忽拐了弯,斜进一道小径。崔宜心想:莫非贺兰夫人设的宴,不在正厅?

谁知,是那厅后还开了一口小门。

珠帘当啷,从阿那双姝托帘的臂下低头步入,崔宜平看过去,只见一方高榻横摆,榻下设着一块裁得四四方方的罴皮,一双蜜蜡一样金黄的赤足,正踩在那罴皮上。顺那双裸足往上,见的不是裙摆,而是裤脚。石绿的短衣齐膝,宝象花纹浮动,腰间抹一根蹀躞带。那人的一条手臂搭在梨木扶手上,拇指圈一环青玉的扳指,束袖上错着鎏金,是纯然胡族打扮。

但是极俊美。崔宜心想,难怪城中女子们见了,都纷纷仿效。

那人侧过脸来时,颈间璎珞叮叮脆响。阴影深浅有致地敷在那张面容上。只见她大约四十岁的年纪,高鼻深目,阔脸薄唇,浑身上下透着庄重威严,仿佛一尊千斤的、夔纹的青铜鼎——正是贺兰夫人。

她见了崔宜,有些诧异:“尊驾是众妙观主座下弟子?”

崔宜称是。

“你师傅几时得来?”

崔宜正要解释,忽然,一旁忽匝出谈笑声。

先前光盯着贺兰夫人看了,此时崔宜才恍觉:她在外头便听见宴饮的热闹,但如今分明进了正厅,却没瞧见宴会。侧过头,原来是厅中横流过一道极长的素屏,把厅一隔为二。外头有外头的主与客,里面有里面的主与客。

那屏风正反两面,织得极厚密,瞧不见前厅情状,只能听得前厅有人朗声道:“……一月之内,仅一县便查出千余隐匿之户,今年又大丰,荆州的赋税之数要翻上一番——”

“错,”贺兰夫人忽然开口。坐在屏风后,听见前厅谈话,她径直撂下崔宜,侧开脸去,“今年能增,但要翻上一番,还要等明年。”

前厅之人顿一顿,笑问:“夫人此话怎讲?”

“当下已是秋收时节,今年赋籍的,一大批人不过刚刚得田,如何能缴得上税来?郎君应当拟令,叫底下郡县为新籍之人减免。”

这一问一答,崔宜已猜到,前厅讲话之人必是荆州新任的刺史。好有趣一对夫妻,平分正厅各自宴客,妻子还指挥丈夫如何拟写政令。

“夫人真是一片慈心,”刺史在屏风外听了,习以为常地夸赞,却又愁叹道:“若是苍天有眼,神明见怜,让宅中得片刻安宁,便是再好不过了。”

屏风外,有人发问:“使君何出此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