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紫薇观 > 第45章 澄心通九畴(贰)

第45章 澄心通九畴(贰)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几日后,桓夫人与唐慎返程。崔宜骑马相送到前坞。两个年少女郎,握着手,叽叽喳喳说了许多话——主要是崔宜在说,唐慎只点头摇头——才依依分别。

而后,照常去拙讷楼,掩了门,下洞府去读符箓。越读,想到近日的事,崔宜嘴角越是往下撇。

“师姊,”她叹一口气,向袁不忌道,“师傅的符箓记得也太任性了。”

“唔?”袁不忌正把门牙“咔咔”地啃毛桃的皮。

读了几个月的符箓,崔宜总算摸清:众妙记符箓,大事寥寥几笔,人物也点到为止,她最爱写的,是一些没头没尾的怪事,譬如龙慈险些淹死在淮安的河里——这事说小,也不小,说大,似乎也大不到哪去,毕竟龙慈还生龙活虎的。轮到唐慎,她又只字不提。要崔宜来写,口吃、神力,一样不落,都得记上去。但凡众妙师傅之前写了,她也不至于冒冒然冲出去救人。

说给袁不忌听。袁不忌点一点头,扒拉了一支笔,抛给她,道:“那你也来记。”

铺一张黄纸,崔宜捻着笔,细想一阵,落下第一画。

阶前的火烛毕剥地烧,暗河汩汩地流。洞府外,浑仪分割移动的星斗,拙讷楼中明了又暗,暗了又明。袁不忌啃那一只桃子,觉得滋味很好,遂留了核,埋在楼旁。那核钻出芽,引出枝,缀了新叶,开了粉花,甸甸地结出果。

山色青过又红,红过又白,而后复转为青。寒暑交替,又是两载。

“咚咚咚——”

有人拍打拙讷楼的大门:“敢问众妙道长是否在楼内?”

门内无应。

“咚咚咚——”又是一阵用力的叩敲。

“阿妹,你把门闩砍断了,我们进去。”

“好。”

——“你们哪来的!敢在紫薇观造次!”

拙讷楼前,两个女郎身穿连珠纹的齐膝胡衣,一人腰悬宝刀,另一人则已抽出刀来,蓝印印一片光,插进两片门扉当中,要削断门后木闩。听到背后叱问,二人一同转身,朱红头绳,双环望仙髻,两张鹅蛋脸,细长眉毛,吊梢眼,一模一样,竟是一对双生子。

须膺与几个女冠立在石阶下,见两人情状,都是又惊又怒。

那插刀的女郎抽回刀来,收刃入鞘。两人动作整齐,互为影子似的,一起向阶下女冠们行礼。“阿那环,”“阿那珠”——“奉贺兰夫人之令,请众妙道长出山,降伏邪祟。”

“贺兰夫人?”女冠们面面相觑。

两岁过去,冯国的局势又有些许变化。首先是冯帝病重,太女当仁不让,代为摄政,新近便换了荆州的刺史。这位新刺史,与众多冯国官员一样,胡汉混血,没什么大稀奇,可偏偏他的夫人贺兰氏,与玛谷公主同出一族,身份尊崇,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胡人,凤凰台裁撤前,还曾是最末一批被选上的女官。

北荆州汉人居多,保有汉地旧俗,贵族女眷简静,年青的或许活泼些,但年长的都常闭在院子里不出门,但这位贺兰夫人却爱披着外衣,高高地骑在马上,缀一队扈从,从鳞次屋瓦间巡视到青山绿水处,英姿昂扬,引得一众大户女郎纷纷效仿,今日结细辫,明日饮酪浆。

由于刺史的督察之责,这位贺兰夫人并不与豪强大户交际,众人模仿,视若无睹,便是紫薇观这等胜地,也从未探访。谁知一来,来的竟是她手下两个胆大包天的侍女,声称要除什么邪祟,在观中四处寻众妙不到,居然要斫断拙讷楼的门闩,闯进去找人。

“请我观观主出山,贺兰居士怎么不自己来?”

阿那双子异口同声,反问:“这等小事,为何要夫人亲自来?”

众女冠气得发笑,正要下逐客令,那拙讷楼的大门却被人从里掣开了。

青袍乌髻,簪一根荆钗,绒绒的碎发,衬一张明润的脸,修长眉毛,黑刷刷的睫毛底下是一双清泠泠的眼睛。她走出来时,步子又匀,又健,身上衣袍如风如水。正是十八岁的崔宜。

崔宜并未理睬阿那双姝,而是走下台阶,于众女冠面前立定了,作一揖,道:“各位师姊,师傅吩咐我招待来客,师姊们切莫为此耽误了自己的事。”女冠们闻言,怒横一眼阿那双姝,又把手来搭她臂膀,凑近了,低声嘱咐了她两句,叫她小心行事,崔宜都认真倾听,把头点来。

女冠们散去,阿那双子眼盯着崔宜,把头攒近,用胡语交谈了两句,又分立开,相问:“敢问道长可否替我二人请众妙观主出山?”

崔宜把眼看一看左边的侍女,“环居士,”又看一看右边的侍女,“珠居士,”——二姝对视一眼,各自都是惊异。平日里,贺兰夫人不慎,都会混淆她二人,但面前这个年青女冠与她们初见,便叫对了她们各自的名字——“众妙师傅已入山闭关,贵府上的事,可交由我排解。”

“夫人说了,一定要请到众妙道长。”

崔宜旋身向山下走。

二姝见状,迟疑片刻,随在她身后,问道:“道长是引我们去见众妙观主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