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山河舆图 > 第140章 四 寒雪内集

第140章 四 寒雪内集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薄雪天气,微风送寒。姜策族妹姜六因已许婚,定于年后于归。她很是不舍闺中情谊,便择了一日,邀闺中友人来自家别院集会。邵璟之妹邵朱、蔡都之妹蔡小娘先就到了。

姜六见了蔡小娘,便笑问:“怎么你阿嫂没来?我还做了她最爱吃的“青团”呢。”

蔡小娘并不回答姜六的话,却撇撇嘴道:“你说阿嫂,我还以为哪个呢?原来是她!”

姜六早耳闻些蔡家姑嫂不和的事,如今见了便知传闻是真,便笑道:“你也是!郭小六从前在闺中时也与你我熟识,如今做了姑嫂,更该亲睦才是。怎么倒不如从前了?”

蔡小娘便鼻子眼睛里笑了笑,道:“从前虽是旧相识,然我本来就不喜欢她那娇滴滴、眼睛里没别人的样子。当初许了我长兄,百般不情愿,好像我们蔡家多高攀了似的。后来郭家犯了事,满门抄斩,她家的女子皆被连累流配,就连婚配的也都被夫家休弃。唯我兄长,明明还没娶进门,本可推得一干二净的,谁知他竟铁了心要郭家的女子,到底上书,陈明已过聘礼,算是我们蔡家的人了,这才保住了她。她怎么这时候倒不嫌弃我蔡家门楣低,辱没了她了?”

姜六听得尴尬,便只好一笑,道:“好歹看你兄长的面子上,礼待长嫂才是,你也太任性了。”

蔡小娘听得着恼,道:“姜姊姊不提我那兄长倒好,一提他我更来气。郭小六那么落魄,又是罪臣之女,本该低调些的。谁知我那兄长三媒六聘、鼓吹敲打地亲迎了来。这下好了,得罪了海西侯赵家,连黎阳营都尉也被褫夺了,这几年白白蹉跎在家。可那郭小六呢?自打嫁过来,那是一点委屈不让受的。郭小六从小娇养,侍奉舅姑不肯尽心。母亲自然有些不满,谁知我那一向侍母恭谨的兄长竟亲自来求母亲,说从前受她父亲恩惠,该宽待容让她。你们听听,这是什么话?竟为个妻子来顶撞母亲的?从前我先嫂嫂还在时,从未见他假以辞色。也不知郭小六给我兄长饮了什么迷魂汤。要说这郭小六,别的不说,比她从妹郭小七都差远了。阿兕是个爽快的,郭小六没点将门风度,看着和黄家几个女子似的,娇生惯养!”

彼时邵韬已将邵朱嫁于陇西萧氏子,而萧氏却和黄氏有姻亲关系,黄氏又是郭芩的外祖家,如今蔡小娘当着邵朱这样说,实在不妥。姜六屡次要拿话岔开,哪知蔡小娘连珠炮似的,越说却起劲。

眼见蔡小娘越说声音越大,姜六正不知怎么打断她,忽听她说起郭霁来,便忙岔开道:“你说起郭小七,我倒想起一件事。日前我在渭北远远瞧见个人,倒像是郭七似的。看着像是吧,又有几分不像,再想看时,却不见了踪影。我还笑自己,听说她流配到河西去了,怎么会在渭北现身呢?必是我看错了。”

蔡小娘听罢,却沉吟道:“你没看错,她是回来了。”

姜六不觉一惊,道:“没听说郭家遇赦啊。”

蔡小娘便道:“郭家当然没遇赦,合家子都在蜀地呢。当初这郭小七回乡祭母,谁知祭拜中途遇了贼,不知去向。偏巧抄家的诏命到了,等她家人都被押解回京后才找到她。因此她落在后面了,押到半路上,诏命北地郡刑徒合入河西屯田戍奴中。本来孤苦伶仃怪可怜的,谁知因为邵仲郎到河西去平叛有功,治理清明,天子恩命赦免河西地戍奴千余人。她运气倒好,河西戍奴不下十万,偏偏她就在这千余人之中了。我听人说是邵仲郎怜悯她,暗地里运转的,此事邵姊姊必然知道的。”

邵朱本来只在身旁静静听着,此刻听着说起邵璟来,忙道:“别听人瞎说,我阿兄亲自去平的悖逆庶人,怎么会与悖逆党人有瓜葛?此事确有传闻,那都是赵家传出来陷害我阿兄的,早在御前辨明的。你不想想,若是我阿兄擅自运作这种事,先帝何等圣明,会容了他?”

蔡小娘见她搬出先帝来,再不敢提,便道:“你阿兄好端端地怎么和赵家结下梁子的?”

姜六见邵朱没言语,便道:“我听说起因是一个落魄儒生。赵家人要占人家祖传墓田,非逼着人家迁葬。那儒生不肯,赵家的怎肯罢休。可巧那儒生手里有几幅边境舆图,海西侯便以私盗府库舆图之罪要拿他。邵仲郎看不过,略帮了几句。”

蔡小娘虽是闺中女子,却知私盗府库是大罪,何况还是机密舆图,愕然道:“盗取舆图,那可是杀头的罪!”

邵朱听到这里,索性不隐瞒,嗤的一声笑,便道:“当着你们,我也不藏着掖着。赵家仗着赵贵人的势,什么不做?连公主的车驾也敢冲撞!为了一块地,要人的命,手够黑的。后来赵家人被派去河西,为非作歹的,被人抓了,便非说是我兄长令人做的,这更不得了,回来就罗织罪名,可惜我邵家也不是没人了,哪容他这样撒野!”

蔡小娘不由倾佩点头,又低声道:“我听说当初在北地郡抄没郭家时,他将郭七的族兄弟逼入羌胡,这下做实了人家里通外贼的罪名。且郭氏族中女子多有被他凌辱至死的。那这样的话,郭七是不是……”

姜六忙摇了摇手,道:“这个事可不能胡说,她远在河西还好。如今回来了,若落得这样名声,可大为不利。”

蔡小娘压低声音道:“我也不是说就一定是真的,只是当初我那阿嫂说起家中女眷时哭啼啼的……”

邵朱却睨了她一眼,轻轻笑道:“罢了,你也别瞎猜了。赵佗凌辱郭家女眷是真,可是郭七脱离贼手后,直接去我兄长那自首了,根本没落在他手里。”

蔡小娘这才松了一口气,却也不免有些失望的神色。

姜六便道:“这海西侯也是个识时务的,从前得先帝宠信,风头无两。如今不知怎么搭上了陈家,气焰一点没消。我们几个说说就罢了,可不许出去说去。”

邵朱便道:“你怕什么?你姜家有个太尉兼尚书令,也是先帝托孤辅政的,与比之赵家这等攀援裙带的,判若云泥。”

姜六忙制止道:“什么辅政不辅政,不都得看大将军的吗?就连当今天子亲舅家梁氏一族都不敢越过去,什么太尉、尚书令算什么?”

蔡小娘见姜六不愿人说这些事,便笑吟吟转了话题道:“姜姊姊要嫁于杨氏了,是去弘农呢,还是留在京城呢?若去了弘农,以后便不得相见了。”

姜六便叹道:“先要到弘农成婚的,此后便回来。”

邵朱便道:“你也是傻了,杨氏虽合家在弘农,可是杨郎君却在京中任郎官,怎会到弘农去?”

“你不知道,我朝尊奉孝道。有些人家娶了妻子,是要留在乡籍侍奉父母的。杨郎君虽在京中,他父母亲族却在弘农。当初我先嫂嫂嫁过来,也是先回乡侍奉母亲,与我长兄数年不见。弄得我第一个侄儿都是妾室所生。后来我们合家迁居雍都,他们二人方得亲近,谁知我兄长不久便放了外任守黎阳营,一年只有述职时见上两面,好在也生了几个子女,哪知没几年竟因病谢世了。我从前见她虽嫁了人,却孤孤单单,委实可怜,就问母亲,母亲便说世人都是如此。可是如今你们瞧见了,我兄长因为一意孤行非要娶那郭小六,弄得仕途尽毁,却……”蔡小娘说到这里,一片愤激,忽想起本是说姜六的,便赧然笑道:“我是担忧姜姊姊,怎么又说起这个来了?”

邵朱便笑不可抑道:“你这小女子真是杞人忧天了,你想我们姜六为什么拖到双十方嫁?那自然是千挑万选的,一点委屈不受的。杨郎君虽是才俊,杨家也系出名门,却怎么比之河北姜氏?杨郎君除非是傻了,否则怎会不恩恩爱爱、千依百顺?”

蔡小娘猛然醒悟,也看着姜六发笑。

姜六自然不肯饶人,瞟了邵朱一眼,道:“若论体贴恭顺,谁比得上萧郎君呢?”

邵朱见此,却哼了一声,道:“我乃是侯门之女,自幼养在县主身边。长兄身列校尉,将来自然袭封爵位。我次兄乃宗室县主所生,军功在身,年方而立,爵位加身。我剩下几个兄弟,也都是龙凤虎豹,身列朝班。萧氏不过仗着这几年军功,萧家小子难道不该恭顺吗?”

姜六与蔡小娘便来谑笑,三人笑闹一处,十分欢快。

正笑闹间,忽传黄家的两个女公子到了,这才打断了几人言谈。蔡小娘素来不喜黄家女子,而黄家本是郭芩外祖家,也多怨恨她与郭芩不合,因此不过冷冷见礼后,再无交谈。

姜六本是个滴水不漏的,自然不会冷落了谁。而邵朱因嫁与陇西萧家,萧家姑母又是黄氏两女的叔母,虽从前不大相合,念及姻亲,也说说笑笑,不至于冷淡。

黄家两女子先贺了姜六,又向邵朱瞧了过去,道:“听闻邵家阿姊已有孕三月,正欲拜见相贺,谁知在这里见到了。”

邵朱不由红着脸低了头,道:“谁这么多嘴,传的尽人皆知。”

黄家女便道:“邵姊姊难道忘了,日前我们萧氏叔母回母家小住,回来便说了这喜讯。”

邵朱听见是萧家姑母传出去的,也不好再说什么。姜六和蔡小娘听了,亦且惊喜道贺。

不久便有家仆来通报永安长公主驾临,几人止了说笑,起身整衣敛容,依礼相迎。

迎出大门外,才见永安长公主的华丽锦车与浩大仪仗已遥遥可见。

而薄雪纷飞中,另有两名男子一个披了貂锦,一个着了黑色大氅,跟在车旁扈从缓行的,众人定睛一看,一个跟在车后,相貌奇伟雄壮,正是西戎质子乌珠若鞮。另一人在前,伟岸挺拔,戴了雪帽,又隔得远,一时认不出是谁。

蔡小娘子虽站在后面,眼却尖,遥遥见了,低声对邵朱说:“这人似乎是梁四呢。”

邵朱瞧得不真切,却早猜出来了,也低声回道:“虽看不请,必然是了。听说上月平乱方回。长公主为了他,难得想起我们来。今日看姜六的面子不得不来,到底还是带来了。

蔡小娘子扯出一抹笑容,道:“这梁武虽生的俊,可比韩侯大是不如。你说长公主怎么看上他?为何不嫁韩侯?就是门第上……”

邵朱却横了她一眼,声音压得更低了:“你就知道韩侯!如今梁家可是今非昔比。”

邵朱顿时明白过来,向前端详着,却见风雪之中,一向尊养的永安长公主忽然掀开了窗帘,向外探出头来,仰面笑着向梁武说了什么,那梁武便于马上俯身去听,一面又点点头。

后面的乌珠若鞮一眼瞧见,哈哈大笑,声音透过风雪,传了过来:“长公主什么话不能回家说去?非要当着我们的面如此恩爱,这让我情何以堪呢?”

永安长公主一改从前的跋扈泼辣,笑容低回,眼波流转,并不回话,便松了锦帘,缩回马车内。

这边虽看不真切,却也觉出了永安公主对梁武的依恋难舍,就连一向持重的姜六也忍俊不禁,黄氏姊妹两个已然娇笑出声。

蔡小娘却噗嗤一声笑道:“如今这梁四已有军功在身,果然不同往日。只是,他那军功是真还是假?”

邵朱原本也在笑,听了这话,却正色道:“怎么不真?难道你没听说?这次他为了剿贼可是下了黑手。独领军功,得罪了好些人。饶是天子的亲舅舅,也被众人参奏了好几本。”

蔡小娘听罢,立刻来了精神,道:“姊姊快说与我听听!”

谁知这一句声音略大了些,远远站在一旁低声谑笑的黄氏姊妹也不禁侧目而视。

堪堪车马已停到眼前,而马上的梁武和乌珠若鞮已经翻身下马,跟从的奴仆赶忙地捧着盥洗手炉等趋行上前,其中一名年轻男仆快步到了车前,跪在雪地里,躬身俯伏,侍女已经去掀那由蜀锦为表、顶级兽皮为里的车帘了。

邵朱忙比了个噤声的手势,道声“改日细细说与你听”,便拉着蔡小娘迎候上前。

永安长公主着一身华丽锦缎风毛鶴氅,款款起身,由婢女搀着,脚登镶金坠宝鹿皮靴子,缓缓踩在俯身的马奴背上,一步步下得车来。

姜六便率先迎出去,众人向长公主行礼已毕,又彼此见礼,方进大门,穿庭绕阶,向正堂而去。

外面的仪仗车马又闹哄哄了半日方清理干净,而手捧礼品的仆从迆逦不绝。

“这是雀舌,我统共得了这两盒,都给你拿来了。这是你最爱的炙鸭,这可不是寻常鸭子,乃是我从前年就用珍贵香料养大的,当时养了十来只,哪知竟难养活,最后活了六只,拣了最大的两只做成炙鸭送了来。其余几样果点酒水,不算什么,只因是太后赏赐,我拿来应景,也不算辱没了你。唯独这里有一箱雀羽,却是四郎去南境平贼时,有个岭南的道令进献的,说是从南诏得来的。我用它做了一件雀羽裙,鲜艳无伦。还剩下这一箱,我舍不得用,今日全给你了。”

永安长公主说到“雀羽”时,不由侧过面颊向梁武投以一笑,很有些娇羞温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