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接下来就是讲挥拍了,Peter Nicol说了句:举拍后球拍直接从上到下切下去,切到底。听到这里,安云山懵了,画面中Peter Nicol就这么直接从上到下,球拍切到了球的背后。安云山试着举起右手,这么切了下去,手臂很是别扭,首先挥拍是把球往前打,从上往下切根本就根本没有向前的力量。更不用说,往下切后,这股向下切的力量挥到底后没处释放,就像用力打球却挥空了一样不舒服。
为什么和视频里差别这么大,安云山去拿了球拍,眼睛盯着屏幕,身体姿势尽量调整成一模一样,一拍子直接切下来,再顺势向前挥,这下感觉似乎好一些了,虽然力量不太大,但手臂至少是舒服的,球拍从上往下再从下往走,整个顺畅了很多。
“整个手臂舒展了,看来一定要切到最底部。”安云山说着把身体前倾了一些,球拍切下去就快碰到地板了,挥拍却更伸展流畅了,拍头也明显有速度了。有试了试再把身体站直了切下去,就和刚才坐在电脑前一样别扭。
可惜这个视频对于这种切下去的方式没有讲的更多了,只是提到了挥拍时眼睛不要向前墙,不用看球怎么飞,好的直线击球自己有自信回到这个后墙位置,而身体直接后退回到T位,这样最快。
最后一部分视频讲的是刚才看到的Gaultier对于特别不弹后墙球的处理方法,也就是缩拍,但控制挥拍的幅度,拍头在后墙玻璃处做好准备,根据球的高低,采取适当的挥拍幅度。
再看了一遍视频,安云山发现尽管是切,但水平方向还是有一些移动的,不多,这样确实解决后墙球空间不大的问题。手臂更像是拉直的绳子,转肩为圆心地离心力挥出去。安云山再拿起拍子试了几次,果然腰肩转动的越充分,这个姿势越流畅。重心后坐还可以直接后退回到T位,不会身体失衡。
体会了到了新招数,安云山恨不得马上去球场体验一下效果。
tips:
这种挥拍方式不会像常见的更多一个圆弧形,在后墙球处理中常见。也可以用来一般击球,这样节奏更快,相对来说埃及人较常使用。
处理后墙球,比赛中,和练习的步伐有所不同,正手挥拍时,先迈左脚向后墙角,再根据球的落点迈右脚,可以控制好与球的距离。反手后墙球正好反过来,先右脚后左脚。
也有一些选手也会惯用右脚,这样可以更快的到位置。
身体要前倾,球拍斜举,球拍往下切时,右肩下沉,手挥拍切到底后,像钟摆一样把拍子挥出去。转肩越多,挥拍需要幅度和空间越小。
更低更小空间的后墙球,拍面更加打开,缩拍,从侧面用手腕将拍头挥到球后面,一般用于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