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姝禾的动作顿了一下:“听起来有点黑暗料理。”
“但很治愈。”顾祁宁笑道,“下次你压力大时,可以试试。”
“我没有‘压力大’这种情绪。”林姝禾平静地说,“只有需要解决的问题。”
顾祁宁注视着她完美的侧脸,突然很想看看这个女孩崩溃的样子。
不是因为她心怀恶意,也不是什么恶趣味,而是因为她想知道,在那层冰封的外表下,是否也藏着一个会哭泣的普通女孩。
显然她猜错了,林姝禾她不是。
暑假前夕,顾祁宁在实验室熬夜赶数据。凌晨十二点,她推开生命科学楼一楼的大门,惊讶地发现林姝禾站在路灯下,手里拿着两杯饮料。
“路过来拿落下的书。”林姝禾递过一杯,“里面是牛奶。”
顾祁宁接过杯子,指尖碰到林姝禾冰凉的手:“经济学楼在另一边。”
“记错了。”林姝禾面不改色,“要送你回宿舍吗?我的车停在离十七栋最近的停车场。”
夜风裹挟着夏夜特有的温热,拂过顾祁宁微微发烫的脸颊。她双手捧着那杯牛奶,指尖还残留着林姝禾手背冰凉的触感。
“所以...”顾祁宁鼓起勇气,声音轻得几乎被蝉鸣盖过,“我们现在算不算是朋友了?”
林姝禾的脚步顿了一下。略微有些昏暗的路灯,让顾祁宁看不清楚她的表情。
“如果你定义‘朋友’为定期进行知识交流的熟人,那么是的。”她的声音依然平静,可能还带着一些客气的语气。
但顾祁宁的嘴角还是不自觉地上扬。这大概是林姝禾式的肯定了。
“作为朋友,也谢谢你这学期的‘学术指导’。”顾祁宁轻声说,“虽然你总是批评我的实验设计...”
“因为确实有改进空间。不过...你的研究方向很有价值。”
这句近乎夸奖的话让顾祁宁心头一热。路灯下,林姝禾的轮廓柔和了许多,眼神也不再那么锐利。
“那作为朋友,”顾祁宁调皮地眨眨眼,“下次可以直接说‘我想找你聊聊’。”
林姝禾微微蹙眉:“这种表达方式不够高效。”
“但很‘朋友’。”顾祁宁坚持道。
她们沿着林荫道慢慢走着,影子在地上时而交叠时而分开。
夜风送来阵阵花香,顾祁宁偷偷瞄了一眼身旁的人,发现林姝禾的嘴角比平时放松了些许。
“暑假你有什么安排?”顾祁宁问。
“沪城分公司工作。”林姝禾说,“我爸安排的。”
“听起来很辛苦。”
“只是基础岗位。”林姝禾的语气平静,但顾祁宁敏锐地注意到她握杯子的手指微微收紧,“从基层做起。”
顾祁宁突然想起什么:“等等,今天周三,我们的‘学术午餐’...”
“会中断两个月。”林姝禾接上她的话,“不过你可以发微信讨论你的研究进展。”
“你会回吗?”顾祁宁忍不住问。
林姝禾停下脚步,转身面对她。月光下,她的眼神深邃,“我回复每一条有价值的信息。”
这个回答很“林姝禾”,既没有承诺什么,又给了足够的期待。
顾祁宁发现自己已经开始习惯这种交流方式,在精确的措辞中寻找隐藏的温度。
宿舍楼下,她们不约而同地放慢脚步。顾祁宁突然有些不舍,这三个月的“偶遇”和“巧合”已经成为她生活中最期待的部分。
“那...暑假愉快?”顾祁宁转过身,努力让语气显得轻松。
林姝禾点点头,突然从包里拿出一个精致的金属书签:“给你的。听说你经常同时读好几本书。”
顾祁宁接过书签,上面雕刻着细密的花纹,在月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
这不是普通的礼物,它太贴合她的习惯了,因为她确实总在三四本书之间来回切换。
“谢谢。”顾祁宁轻声说,“我会想你的...我是说,会想念我们的学术讨论。”
林姝禾的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几秒,然后微微颔首:“再见,顾祁宁。”
看着那个背影消失在夜色中,顾祁宁握紧了手中的书签。
这不是梦,那个高岭之花般的林姝禾,真的承认她们是朋友了。
回到宿舍,顾祁宁小心地把书签放在床头。她拿起手机,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发出一条消息:「安全到家了吗?」
消息显示已读,但整整五分钟没有回复。就在顾祁宁准备放下手机时,一条新消息弹出:
「已到家」
「早点休息」
顾祁宁抱着手机在床上打了个滚。这大概是林姝禾式的关心了,藏在实用信息下的,淡淡的、不易察觉的温情。
她回复:「你给我的书签我会好好珍藏的。对了,作为朋友,我能偶尔发些非学术内容吗?比如苏城的雨季照片?」
这次回复来得很快:「如果内容有价值」
顾祁宁笑着关上灯。窗外,一轮明月高悬。她知道,这个夏天,即使相隔两地,她们之间那条细若游丝的联系也不会断。
而这,对林姝禾来说,已经是难得的让步。
这条渐近线,她走了三年,似乎终于快要触碰到那个看似遥不可及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