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簪笔集 > 第21章 我瞻四方(一)

第21章 我瞻四方(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她忽而转身,裙裾旋开如莲:“我这就去写!世子再会!”

说着便要往楼下跑,赤华草草行了个礼也跟上了,崔协见状连忙出言阻拦:“四姑娘!且慢,还有一事,写话本免不了要和天策卫第二司打交道!”

祝昭收敛了脚步,脸上的雀跃也跟着少了许多:“天策卫?天策卫还管话本呢?”

“你刚来元安,又没有学过官制,不知道也正常。”崔协轻拍栏杆,道,“天策卫共有七司,第一司刑讯囚犯,第二司掌书刊舆论,第三司监察百官,第四司存档文书,第五司巡防缉捕,第六司后勤物资,第七司情报探查,各司其职,正所谓天策犹在,鬼神难行。”

祝昭顿时泄了气,她头疼道:“真是哪哪都有天策卫啊——”

“倒也不难打交道。”崔协莞尔一笑,“天策卫第二司掌管书刊舆论,凡市井话本,坊间小册,皆需经其勘验,方可付梓,四姑娘若真要著书,只需记住三点,其一,莫要妄议朝政,其二,莫要亵渎圣贤,其三,莫要诲滛诲盗,只要不逾矩,第二司也不会为难。”

崔协见祝昭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他又言:“我别院所植的夜昙今夜将开,可否邀请四姑娘与我同赏?”

祝昭不假思索道:“不了不了,实不相瞒我是偷偷出来的,时辰不早了,我也该回去了,改日!改日我定与你同赏!”

祝昭抬眼望向漫天华彩,漆黑的眸子因为烛光而变成了透亮的琥珀色,瞳仁中的光亮随之变化,亮如白昼的孔明灯逐渐变成了一支摇晃不定的蜡烛落在她眼眸中。

祝昭趴在自己屋里的书案上定睛瞧着那蜡烛,脑海里再次响起了方才樽楼上崔协说的话,她仰头长啸,眨了眨发酸的眼睛,同在一旁吃月饼的赤华道:“天策卫七司,各司其职,首司刑囚,次司文墨,三司察吏,四司典册,五司巡守,六司资储,七司探秘,天策卫职责已然大大超过前朝了,怎么这般无所不能啊!”

赤华咽下口中含着的月饼,含糊不清道:“天策卫无所不能也不关我们什么事啊,我们这么遵守律法,天策卫不会找我们的。”

祝昭勉强地扯了扯嘴角,她自然知道,只是有些震惊于天策卫的势利而已。

赤华又神秘兮兮道:“不过姑娘,我今晨上街,可听到了不少天策卫中郎将的传闻。”

祝昭看向她,示意她说出来。

赤华放下手中的月饼,拍了拍手上的碎屑,再咳了几声,眉毛一挑:“姑娘你可听好咯!”

她拿起书案上的镇纸一拍:“话说那京畿瑕州袁氏子,姓袁名琢字听之,失怙失恃阎罗郎,年方十八考武试,武试及第得官职,得罪高官进诏狱,太子赏识来相救,擢为贴身带刀卫,太子命丧归芜山,靖王登基欲招安,阎罗低头听其意,擢为天策中郎将!”

赤华一口气说了下来,憋得她直喘气,祝昭了然地点了点头,指了指一旁的茶盏:“顺顺。”

“你上茶楼听的?”祝昭询问。

“不是。”赤华摆了摆手,“听大街上小孩子唱的童谣,姑娘你别说,倒还真是朗朗上口。”

其实关于袁琢的记载,她在祝策给她搬的一大箱书卷里面寻到过。

那书卷应当是祝择现写的,或许是他作为史官的习惯,他喜欢给每个他相知的人写传记,而那一册书卷之中写了许多人。

祝择现写的传记很客观,很澄澈,不掺杂一丝一毫的个人情愫,在他笔下,袁琢是瑕州人氏,失怙失恃,宣和六年武试及第,入禁军,后因当街斗殴而入诏狱,先太子力保将他救出,后擢拔为御前带刀侍卫,宣和八年,先帝驾崩,太子命丧归芜山,靖王登基将与先太子关联的一行人下诏狱,袁琢低头折节,拜中郎将,掌天策卫,奏事直达天听,御前亦可带刀,除天策卫大将军韩值及圣上,不再受人掣肘。

祝择现还简单写了几件他奸邪的佞臣之事,其一是琤桥斩罪臣,其二是独闯九松寺,其一说他目无尊法,其二说他目无神佛。

其实了解完这些也应当能理解为何袁琢总是冷冰冰的了,毕竟失怙失恃,自小长大经历的艰难困苦和人性阴暗非常人所能想象,而后他突破重围,不惜背叛旧主,最终才能二人之下,万人之上。

所以他性子中有孤绝,有狠厉,这些都不奇怪。

奇怪的是在祝昭与他为数不多打的几次照面中,她能感受到他性子里无端的一片皎洁,那这皎洁是来自哪里?

或者说,来自谁?

祝昭从来都不觉得能有一个人,他深谙世间丑恶,却仍能存有善意。

清明难守,戾气难除。

“想那么多干嘛。”祝昭拍了拍自己的脸,叹了口气道,“十五丈和一盏茶远的事不在我考虑范围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