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前来,说自己愿意上天为神。
庙堂之中,人皇与两位心腹之臣乐见其成。
人皇妙高坐,听闻李靖甘愿上天封神,心中暗自盘算开来。
一来,李靖这一去天庭,于我族而言,恰是争取地位的绝佳契机。长久以来,天庭之中仙神众多,人族话语权微薄。李靖才具卓异,封神之后,必能凭其所能,在天庭立足,谋诸多权益与资源,提升人族在三界的地位。
再者,他上天封神,手握一方兵马,便可随时率部下凡。如今各地封印频出乱子,诸多隐患亟待解决。有李靖带领兵马相助,定能迅速平定祸端,保我江山太平,让统治更加稳固。便说那太南郡地动频频,妖孽频出,当地又无罗网,消息竟是从地府承天娘娘传到效法娘娘处。
三来,天庭资源丰富,仙药、法宝、神奇技艺无数。李靖上天后,便能通过他打通与天庭的联系,引入这些珍贵资源。仙药可令王室诸人及将士体魄强健,法宝能大进军旅之战力。至于先进之技艺,更可促国内农工诸业之兴,使大商昌盛繁荣,统治自当坚若磐石。
闻仲则认为,这李靖封神,能助庙堂化解眼下军权分散的难题。陈塘关兵马一直由他统领,如今他上天任职,齐国主马上移封,便能将这支修士组成的陈塘卫队收归中央,重新调配。借此机会,从朝歌提拔亲信将领,安排到地方,将军权牢牢掌控在庙堂,杜绝地方割据的隐患。
傅说想到,李靖在天庭站稳脚跟后,还能为庙堂子弟谋得发展良机。可让他帮忙,争取小辈们在天庭任职、修炼的机会。如此一来,既能锻炼子弟能力,积累人脉,还能在天庭扎根,延续家族荣耀。
退朝之后,国相闻仲特意将李靖邀至偏殿。烛火摇曳,映照着两人同样凝重严肃的面庞。
闻仲双眸之中,光芒如炬,仿若可洞察万物,他凝视着李靖,语重心长地说道:“李靖,你即将上天封神,此非独关个人之前程,实系我人族江山社稷之兴衰荣辱。以你之禀赋与品行,正直耿介,刚正不阿,若赴天庭,必能仗此赤诚,为我人族谋福祉于天庭之上。”
李靖闻此,神色庄重,当即拱手,朗声道:“承蒙国相信任,靖定当竭尽全力,不负人族所望!”
上卿傅说此时也走了过来,说道:“天庭之中,各方势力错综复杂,决策稍有偏差,便可能给人间带来灾祸。你肩负重任,务必要时刻保持清醒,秉持耿介之心,对那些不利于人族的决策,绝不能袖手旁观。该进谏时便进谏,哪怕触犯天威,也不可有丝毫退缩。”
闻仲也点点头,“这耿介之心,是你立身之本,也是我人族在天庭的依仗。我相信,只要你初心不改,定能匡扶天地正义,为人间撑起一片安宁的天空。若天庭有任何危及江山社稷之事,你也要及时设法传递消息,以便人间早做应对。”
李靖神情肃穆,双手抱拳,恭敬地回应:“靖定不负所望,也不会辜负人族百姓的期许。无论身处何方,我都会坚守本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闻仲与傅说皆微微颔首,“如此甚好,我人族的未来,就托付给你了。
夜幕笼罩,鎏金宫灯散发着柔和的光晕,将人皇妙与上卿傅说的身影拉长。
退朝之后,傅说特意留了下来,与李靖交谈了两句后,又返回,屏退左右侍从,表情严肃,向大王建言:“大王,李靖即将上天封神,陈塘关守将一职空缺,这可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咱们必须将陈塘关收归朝廷直接管辖,绝不能再让李氏把控。”
人皇妙眉头紧锁,脸上浮现出犹豫之色,缓缓说道:“傅卿,李家世代戍守陈塘关,多年来也算尽心尽力,贸然收回,恐怕会寒了边关将士的心。况且齐侯还是子姓宗女,骤然行动,于情于理都不好交代。”
傅说上前一步,目光坚定,语气诚恳:“大王圣明,您所顾虑的确实在理。但臣探知,齐侯已有规划,三到五年内,她打算将三关之外的村寨尽数搬到齐岛上去。待百姓搬迁完成,陈塘关人口大幅减少。届时朝廷接手,不仅阻力小,也无需耗费大量资源安抚百姓。”
见大王若有所思,傅说趁热打铁,继续劝道:“齐侯深明大义,作为子姓宗女,必然以王室兴衰为重。只要提前与她坦诚沟通,说明此举是为了江山永固,她定能理解。另外,朝廷收回陈塘关后,可封赐李家爵位,赏赐大量金银财宝,既给足齐侯颜面,又彰显大王的宽厚仁德。”
齐侯,殷夫人,贵为宗女,镇守一方,又有封国在手,三个儿子都有出息,与丈夫情投意合,不知她是作何想,竟然同意李靖上天,夫妻天人永隔。莫非是嫌弃李靖年老?阿妙百思不得其解,要不然,送些年轻子弟去陈塘关。
“再者,陈塘关扼守要冲,商贸往来频繁,税收颇为丰厚。将其收归朝廷,既能充实国库,为大王的千秋大业提供充足的物资保障,还能使朝廷直接掌控当地军政事务,确保政令畅通,极大地提升朝廷的威望与统治效率。李靖封神后,陈塘关将士人心难免浮动,朝廷此时顺势接管,派遣亲信将领前去,既能安抚军心,又能让将士们明白,他们是为大王、为江山社稷效力,从而提升军队的忠诚度与凝聚力。”傅说拱手,侃侃而谈。
人皇妙站起身来,在书房中来回踱步,思索良久,最终下定决心,“傅爱卿所言甚是,这陈塘关不能再留在李氏手中。此事就按你说的办,你即刻着手筹备,务必做到万无一失。”虽然这也是她最初的想法,但总要做个犹疑的样子。
傅说心中一喜,连忙行礼:“臣领命,定不负大王所托!”
书房里烛火明灭,人皇妙在做出收回陈塘关的决定后,盘算着翌日登上问天台,与天帝详述李靖上天之事,要一些条件。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
第二日清晨,人皇妙尚未动身,罗网来报,展开一看,脸色骤变,原来是殷夫人将桃花水底封印之事报了上来。
齐侯在密折中详细奏明,桃花水底封印出现松动,情况万分紧急。不仅如此,天庭已然知晓此事,还派遣牡丹仙子及两位公主下凡,旨在探查封印现状,并协调各方力量解决危机,但图谋青丘墟所在洪荒碎片之意,昭然若揭。
封印事关重大,若处置不当,必将损失惨重,庙堂立即将其列为当务之急。相较而言,陈塘关归属虽是重要的内部事务,却只能退居其次。
人皇妙心中暗自思忖,桃花水底封印的隐患一旦爆发,若是处置不当,整个大商都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此时必须以大局为重,收回陈塘关的计划,也需结合新情况重新考量。
于是,人皇当即下令,暂缓问天台之行,召国相闻仲、上卿傅说进宫,商讨桃花水底封印应对之策。
三人齐聚大殿,神色凝重,国相闻仲率先说道:“桃花水底封印关乎人族存亡,既然齐侯已在奏折之中详细说明此事,我们当立即组织人力物力,配合行动,同时加强沿线的防御,以防封印破裂引发意外。”
上卿傅说点头附和:“国相所言极是。此外,我们还需密切关注各方势力的动向,防止有人借机生事,扰乱局势。”
大王目光如炬,扫视两人后,沉声道:“就按二位爱卿所言,即刻召开大朝会。至于陈塘关之事,待封印危机解除,再从长计议。”
晨光初破,人皇一脸凝重地端坐,目光扫过殿下神色各异的群臣,语气低沉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诸位爱卿,齐侯加急上奏,桃花水底封印松动,此乃天大的灾祸!一旦封印破裂,妖兽会挣脱牢笼,冤孽四处横行,桃花水更会如猛兽般汹涌四溢。这桃花水自西而南,再折向东,途径三大部州,几乎贯穿我大商全境,届时,山河破碎,百姓涂炭,江山社稷危在旦夕,绝不可掉以轻心!”
国相闻仲上前一步,抱拳说道:“大王,当务之急,臣建议即刻征调三州守军,赶赴桃花水沿岸布防。命令士兵们加固堤坝,安置防御器械,随时应对妖兽突袭。同时,组织民夫收集沙袋、巨石,储备充足的防汛物资,全力抵御洪水。”
上卿傅说走出队列,拱手行礼,补充道:“臣愿即刻带领属下,沿桃花水流域展开巡查。此外,安排人手收集桃木、朱砂等辟邪之物,分发给沿岸百姓,提升他们的自保能力。”
人皇微微点头,目光转向负责罗网的官员,下令道:“密切关注桃花水周边的动向,每隔一个时辰便来汇报。一旦发现任何异常,务必第一时间来报!同时,传令沿线各城紧闭城门,加强戒备,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开启。”
这时,一位年轻官员犹豫着站了出来,声音虽略显紧张,但条理清晰:“大王,桃花水沿岸人口密集,为防万一,是否应提前组织疏散?将百姓转移到安全地带,最大程度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
大王沉思片刻,目光中流露出坚定:“你说得对!传我旨意,各州郡官员迅速统计沿岸居民数量,按照老弱妇孺优先的原则,制定详细的疏散计划。另外,准备足够的车马、船只,确保疏散过程有序进行。”
群臣退去,大殿内渐渐安静下来,唯有烛火偶尔发出细微的噼啪声。人皇妙说道:“宣李靖上殿!”
不多时,李靖步伐稳健地踏入大殿,行礼:“臣李靖听候大王吩咐!”
人皇妙目光凝重,直视李靖:“李卿,如今桃花水底封印之事十万火急,陈塘关首当其冲,至关重要。你即刻赶回陈塘关,全力应对封印危机。待此事妥善解决,再上天封神也不迟。”
李靖神色一凛,双手抱拳,坚定应道:“臣领命!臣定全力以赴,不负大王重托!”
人皇妙微微点头,“李卿,此次任务艰巨,关乎大商安危,我相信你与齐侯定能不负众望。如有任何需要,可随时向朝廷求援。”
李靖再次叩首,起身退出大殿。
大殿群臣散尽,人皇妙依然攥着殷夫人的奏折,深知功德消解封印冤孽一事,已到刻不容缓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