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被媒婆攻了! > 第2章 第2章:夫妻对拜

第2章 第2章:夫妻对拜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山一丛丛掠越,从连绵的山丘进入山岭,山势明显拔高,各山有各样。河如弓,路如弦,山里的农民入目是黄土,肌肤也养成了土色,再养两只小土狗,山里就多了热闹气息。别过一座馒头状的山,再栽入乡路里半个小时,就到了马家村。

路上马老爷还热情非凡的介绍,马家村之所以叫马家村,是因为马姓是大宗,外姓人极少。

赵景诚脚踩上红褐色的土壤,算接了地气,淡漠的灰眸凝视前方。

大师设计修葺的马家宅园,夹在青山绿水之间,白墙黛瓦的建筑大胆融入新式设计,高耸的马头墙模拟着青郁山丘的轮廓,睥睨着这片潮湿的土地。

老一辈都说“所有阳宅,要有阳气抱阴;阴宅,要有阴气抱阳。有阴阳二气之宅,就是龙。”自古以山为阳,水为阴,故常讲究面水背山。

赵景诚细声轻语:“好山好水出人才,是块洞天福地。”

“小诚也懂风水?”马老爷不由自主地看向赵景诚。

赵景诚微微凝神,雨洗过的世界透亮新鲜,渺茫的河水在天际汇一线,花影鸟声,红墙新瓦,处处不透露生机。

可不知为何,他心口总压抑着什么,无法得到释放。

马老爷年近花甲,刚捡了个宝贝儿子,自是嘘寒问暖少不了,一路上扯着赵景诚的袖子问东问西,但都被赵景诚回绝:“无需您帮忙解决,我自己可以。”

马老爷听了就更心疼了,即使宗族老人都到齐了,也一定要赵景诚吃饱了饭,才去宗祠问祖宗,修族谱。

村里只有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通向马家宗祠。

山腰黄土悬挑而出,悬崖之下石木搭筑成的歇山顶宗祠立在那。自远方眺望,彷如白塔。看得人心里生出凝重的不适感,只想躲得远远的,再也看不见这座建筑。

青葱茂密的枝叶散发出一股幽暗潮湿的气息,天光也透不进浓密的树林,绿荫之下是一座座坟包,弥漫着凝重的死气,如同化不开的障雾。

依稀间,林间走过一队穿着白衣的人。

缥缈的水汽中,还有隐约的,凄婉纤细的唢呐声飘来。

队伍的唢呐声渐渐变大,偶尔几声没压抑住的抽噎溢出,山下走来一队人。

队伍最前方,老道人脚步左右缠乱,面向北面挥动神帛,中间四个魁梧的大汉扛着棺材,队伍两侧的孝子贤孙头戴孝帽,手持一杆杆望山钱,飘飘摇摇。

望山钱本有寿辰标识之用,可现世人只顾招摇显贵,一串串钱币乱如丝绦,如乱峰尖叠,更难仆数。

一股土腥气和腐朽陈气扑面而来,赵景诚不由自主地瞥了眼。

接连几日落雨,榆木棺材表层浸沁出水珠,青灰的霉菌在纵横交错的缝隙中生长,仿佛有了生命,隐约似一双双渗人的眼目,贪婪窥视,空气中沉淀着一股死气。

赵景诚皱了眉头,挑着这种天气下葬吗?

雨打棺,怕是会滋长不吉利的东西。

砂石填平的山路并不宽阔,大家都要上山,马老爷一队人堵在前头,送葬的队伍就过不去,生灵死者挤成一条细长的蛇线。

乡里人向来以死者为大,马老爷封了个红包给领队的老道人,算给死者赔礼,而后侧过身子躲路旁的山坡上,为送葬的队伍让行。

老道人一甩神帛,神神叨叨念着咒,引领送葬的队伍赓续上山。

等队伍哭唧唧走远了,马老爷才从山坡下来,板着脸叉腰抱怨:“偏挑这个时辰,也不怕误事。”

赵景诚眉心一皱:“误什么事?”

马老爷突然面色古怪起来,慌忙中,他扯着赵景诚的衣袖,紧忙往山上赶去:“还能误什么事,天都快黑了,再晚就不好下葬了。”

赵景诚登上山腰的马家宗祠时,送葬的队伍在祠外停留,先前抬棺的大汉大大咧咧地捧碗,爽快牛饮,面上还顾及着主家情绪而收敛表情。

想起送葬时常会挂铭旌以示身份,他眺望插在地上的铭旌,无身份信息和年龄,上头仅记述一个名字——马钱六。

马家人?

赵景诚心底闪过一丝怪异,又捕捉不到原因,滋生出说不清道不明的压抑。

由于是本家人,马老爷虽面上不悦,却也不好把人赶走,一面陪着笑脸,一面又和赵景诚嘱咐:“天快黑了,你先进去,莫要误了良辰。”

说罢,就把赵景诚推进了祠堂。

祠堂用的青石砖铺地,赵景诚踩着地砖脚底打滑,忽然间被人扶了把,花香紧贴他的身体,他回首看去,却不见人影。

他失神片刻,把注意力放在祠堂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