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一时恨 > 第69章 第六十九章

第69章 第六十九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六十九章

次日醒来的时候,雁翎发现自己仍在汤室的榻上,身上盖着轻柔的蚕丝被。

窗外的雪已经停了,雁翎从床上起身,发现自己身上不知何时已经被穿上了轻薄的寝衣。

这时候一个婢女从外头进来,大概是听到她窸窸窣窣起床的声音。

“殿下今日在尚书房需议事,嘱咐奴婢侍奉姑娘。”

随后十来个婢女鱼贯而入,服侍雁翎更衣洗漱。

虽然在秋爽园时,她也有藿香等几个宫人侍奉,然而却远非今日的规格可比。

从前垂下的长发,被专门负责梳妆的內监在脑后挽起了发髻,在颅顶堆叠成单螺。

铅粉眉黛,胭脂花钿,一切都是最好的。

高高挽起的发髻,是昨夜所有事情并非一场惊梦的印证:她不再是一个未经人事的少女了。

“姑娘真是美貌,难怪殿下会倾心于姑娘。这么多年来,殿下莅临汤泉宫的次数一只手能数过来,还是头一回不打招呼就来。”

婢女一边服侍雁翎,一边阿谀不断。

又道:“不知道这次殿下回去会给姑娘什么封号。”

然而雁翎始终没有任何表情,也没有任何回应。

雁翎的小腹仍然疼痛着,无论多么精妙的妆容,也无法博得美人一笑了。

最后一脸堆笑的內监拿来菱花铜镜,双手举着,给雁翎照脸。

铜镜被磨得很亮,镜中人经过这惊心的打扮,富贵华美,让雁翎都觉得陌生起来。

雁翎的螺髻上插着婢女呈送上来的宫样金簪,乍一看,和雁翎阿娘的那件遗物几乎差不多,只是崭新崭新的。

雁翎忽然想起来,自己前段日子一直在岐黄院没日没夜的干活,怕把簪子弄丢,就把阿娘留下的那根金簪用条索状的草药包起来,藏在了岐黄院的枕头下面。

如今赵桓征显然是要让她回秋爽园当笼中雀鸟了,她想着回到宫里一定要托人把簪子找回来。

匆匆用了早膳,在宫人的搀扶下,雁翎如同行尸走肉一般被扶上了回宫的车马,赵桓征临行前,显然是留给她一队护送的禁卫。

下雪不冷化雪冷,婢女给雁翎拿来了厚重的斗篷,递给她一个烧着橄榄炭的铜炉。

车行一路,世界银装素裹,冷得呵气成冰,一如雁翎的心境。

她从未穿过这么厚实的貂绒斗篷,也从未拿过这样精巧别致的手炉,然而她的心还是如这冰凉的世界一样冷。

东宫的车辇,大得像一间寝殿,然而在雁翎看来也不过是一只囚笼。

她揉了揉还在疼痛的小腹,掀开车帘,去看外面的世界,忽然发觉这是她入宫以来,头一次睁眼看外面的人间。

时间太久,她都已经忘记了东宫之外,还有这样自由的空气。

驿道两侧都是稠密的松林,尽管已经是冬日,仍有耐寒的鸟雀在天空飞翔,雁翎掀开车帘往外看去,是巨大的翱翔着的鸟雀。

京师在北方,记得阿娘曾经告诉她,京师的冬日是没有鸟雀的。

她陡然意识到,那可能是鹰。因为鹰隼可以猎杀小动物,有本事在严寒中生存,而候鸟却不行。

雁翎忽然很羡慕那些翱翔的鹰。

*

再回秋爽园,雁翎连跨院都不能去了,直接被送去了赵桓征所在的正院,也就是朝臣们所谓的“御书房”。

雁翎虽然一直住在秋爽园的侧跨院,但是由于正院惯常出入来与太子殿下议事的大臣王公,故而雁翎一直也没来过正院。

来了正院,雁翎方知侧院的确是小了些。

这处正院,比侧院的亭台楼阁还要精美,集江南园林的集大成之作,院内鹅卵石铺就了宝相花的纹样,院中有一汪池水,清澈见底,为了增添景致还假设了一座不足一丈的小桥。

现在所有的景色都覆了一层白雪,泉水也冒着氤氲水气,一切都银装素裹很是好看。

前后两进院子,前院正房是议事厅,后院则是三间寝室,正中坐北朝南的是赵桓征的寝室,两侧则是内监和宫女茶歇小憩的地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