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锦衣玉面 > 第23章 论钞法

第23章 论钞法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言讫,不弹脑奔儿了,伸直一根手指头把李仲庾的脑袋戳得左摇右晃:“你丫给我哪凉快哪待着去!”

李仲庾一壁窥脸色,一壁慢悠悠摸着凳子坐下:“这儿爹,儿子座位上就挺凉快……”

李侑看着坐得板正的人,气得吹胡子瞪眼直拂袖,在学堂外平复一二,整理好心情,方才入门来。

众学子唰唰起立作揖。

片刻间李侑就换好了一副慈眉善目的面貌,笑着摆摆手:“好好好,都坐啊都坐。”

“你爹他老人家做什么都会成功的。”邹洤悄悄对李仲庾说。

“去去去,别害我,脑壳儿现在还疼着。”

李侑一下抓住探头探脑的两人,立马高声训斥:“李仲庾!在交头接耳什么!”

话还未尽,李仲庾慌得抓起一本书,把脸挡得严严实实。

李侑深吸一口气,转过谈锋道:“这样,时间紧迫,我们还是快点进入正题。”

谈起户部,绕不开一个“钱”字,今天论的就是大明通行宝钞。

开国之初,太祖发行宝钞,彼时每铜钱千文、银一两、金二钱五分,折合宝钞一贯,十年后钞贬值十之八九,到如今钞一贯仅值十文。历代朝廷通过各种方法拉高钞值,金银禁令、倒钞法、户口钞盐法等等,都无法阻止宝钞贬值,虽尚未废除但如今也全面停止发行了,已是强弩之末。

李侑直接点名:“是否还有挽救之法?李仲庾,你来说。”

李仲庾一整个苦瓜脸,试问历代户部老油条都没法搞定的事,他能有什么法子?他要能解决,户部尚书给他当得了。

“……爹您这不是为难我吗?”

“你难道一点也讲不出来?”李侑难以置信,连忙提示他,“就那天,就王大人在那天。”你丫不是搁旁边一直坐着吗?一句也没听进?提前开小灶,开给鬼听了?

李仲庾见父亲大人脸色愈发铁青,更是不敢言语。

李侑咬牙切齿,用眼神放话:回去你给我等着!

“你们有谁想论上一论?”一转头,李大人又瞬间切回和蔼可亲之状。

全场鸦雀无声,无人敢应。

“那我可要点名了?”说着李侑伸出手,一个一个虚点过来,“让谁来回答好呢?”

众学子垂头屏息,不敢有任何眼神接触。

“裴祁安,你来答。”

众学子呼出一口大气。

裴祁安倒是挺淡定地站起来,作一揖,说道:“钞法不行,在太祖时期就已显露端倪,百姓可以金银兑换宝钞,却无法用宝钞兑换金银,钞无信用,百姓自然拒用之。而朝廷发俸用钞,发饷用钞,到了收税时虽名义上钱钞兼收,但钞却被严格限制不可多用。说难听点是只出不进,说好听点就是大出小进,故而导致市面上宝钞膨胀,虽有倒钞法却又不严格执行,行之逾年而复罢,这些都是问题。

“如果严格控制发钞、执行倒钞法,另备足等值金银于国库,百姓可以宝钞兑换金银,钞法未必不可行。”

黎璃抬头看他一眼,他所言都在点,但这是不可能做到的。问题在哪,如何解决钞法崩坏,户部和皇上难道不知道?他们只是不肯去做罢了。

朝廷发钞根本目的不在于便民,而是为回收民间金银,解决朝廷财政危机,抱着这个目的,怎么可能让百姓以宝钞兑换金银?

目的不纯,钞法必坏,现今已是回天乏术,他日白银必将取而代之。

裴祁安瞅见她有些意外的神情,十分满足:哼,有些风头只是不想出罢了,真当我不懂?

李侑欣慰一笑,还是人首辅的儿子博学多才,哪像……

“李仲庾!现在记住了吗?”

李仲庾接受到来自父亲凌冽骇人的目光,点头如捣蒜:“记住了,我记住了。”

李侑冷哼一声:“那你复述一遍。”

“?”

救大命啊,李仲庾眼珠子乱转,脑袋一片空白,只听见适才叽里呱啦一阵,祁安到底说什么来着?只得硬着头皮道:“钞法有得救,只要……只要……”

李侑见那抓耳挠腮的模样,真气个要死。他连生八女,四十好几才得来的小儿子,二十年磨一剑,这一剑怎么还能这么钝?

李仲庾绞着手指头:“我我记是记住了,但突然间,好像、貌似又……想不起来了。”

李侑一声暴喝:“你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