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杭州城的县志记载了这场大雨——“康宁元年秋八月,杭州城大雨,三日三夜不息,毁良田村庄无数,致百姓流离失所千万。”
姜咹他们赶到村庄的时候,浑身湿透。好在庄子里人家多,他们大几十号人分散开来住,也是能住下的。
姜咹、吴昁、郑十三、吴近月、小红和吴昂住在房子最大的那户人家里,那人家姓苏,家里八口人,上有一个老母亲,下有两女一儿,平时除了种地,还种植了不少蔬菜往杭州城里卖,所以家境还不错,房子盖得大。
看到他们一行人浑身湿透,苏家两个十五岁左右的女儿自觉到厨房准备热水并回避,苏家八岁大的小儿倒喜欢往他们身边凑,追问他们从哪儿来。
苏父苏母好客,专门为大家煮了一大锅姜水怯寒,又嘱咐姜咹他们赶紧回屋换上干爽的衣服。
姜咹想洗澡。浑身湿透之下只换衣服并不够,何况她头发都湿完了,不洗个热水澡肯定会感冒。可是看着满屋子的东西和站都没地方站的人,她觉得自己还是得忍一忍。不过好在郑十三一直在马车上,并没有淋湿。
换了干净衣服之后,她只好拿出帕子擦头发,没一会,苏家大女儿竟找了过来,说是热水准备好了,让他去个澡。姜咹大喜过望,直到舒舒服服地坐在浴桶里泡起了澡,还不忘在心里感激苏家女儿,回头一定要给苏家两个女儿留下点东西表达一下自己的感激之情。
神清气爽之后,姜咹走出屋子,看到雨势越来越大,丝毫没有停的迹象,心里倒开始担忧起来,去找到郑十三,发现他正坐在案前教苏家小儿子写字,一笔一划极其认真。
她不想干扰他们,又去找小红和吴近月,她们两人正在跟苏家女儿们学刺绣,一点没拿自己当外人,还要求教她们苏绣的秘诀!
姜咹看了看那两人拿着针线的姿势,就知道即使说了,她们也什么都学不会。不管她们了,反正下雨,偷得浮生半日闲,想做什么便做什么吧。
她打算回屋睡一会,已经分配好她和郑十三以及苏家老小一块睡。他们在堂屋玩,正好没人吵她。刚出来就碰到撑伞而回的吴昁,姜咹不期然地看到他,呼吸一滞,气氛顿时尴尬起来。
其实那晚过后,姜咹就一直避开不见吴昁,尤其是单独见他。夜晚总是感性,而白天则回归理性。姜咹心里再感激吴昁,可只要一想到他知道自己最大的秘密,理智就告诉自己要赶紧远离他。
吴昁收回伞,目光澄净地看着姜咹,好像并不知道眼前的少年内里是个女子,“姜安,你不要乱跑,许队长说这雨一时半会停不下来。咱们可能要逗留在这一段时间。”
姜咹胡乱地嗯了一声,转身回屋了。心里一时烦躁起来,只想早早解决这边的事情,赶紧回宫。
就这么胡思乱想着,姜咹睡着了,竟然还做了个梦,梦里她身处在一个胜景中,一个人很孤独,想找郑十三和小林子,却怎么也找不到。那种孤独透过梦境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她一下子惊醒了。
醒来才发现已经天黑了,可是雨却越下越大。姜咹抬起头,看着倾盆而下的大雨,一股不好的感觉涌上心头。她赶紧爬起来找到大伙儿,却发现苏家院子前已经积满了水,吴昁正跟吴昂帮着苏父清理呢!
“四爷,这雨这么大,会不会有洪涝灾害啊?”姜咹隔着雨幕大着声音问出自己的担忧。后世经常有新闻说某地急雨,导致洪涝灾害。她看这降雨量,只怕不好。
吴昁高声回道:“不知道,但是许队长说这雨还有得下。你先回屋去吧,不要淋湿了。”
苏父的眼睛明显红了,脸上混着雨水,也不知道有没有哭,姜咹想到已经快要收成的庄家,这一场大雨下来,只怕庄家遭殃的不少。
姜咹默默无言地回到堂屋,农民的日子一向是最苦的,一年到头,秋季是最开心的季节,可若是此时下上这样的暴雨急雨,只怕收成就会大打折扣,严重时可能颗粒无收。
苏家儿女都聚在堂屋前望着门外的大雨,小红陪着郑十三和吴近月,跟他们一起坐着,谁也没说话。苏母点了油灯,陪着苏家老太太,坐在窗下纳鞋底,边纳鞋底边叹气。
一片愁云惨淡。
姜咹打起精神,走到苏母跟前,想安慰她,又觉得语言无力。苏母看到她来了,赶紧放下纳了一半的鞋底,起身道:“小哥醒了?怕是饿坏了吧?刚刚我们吃饭的时候,那个四爷说不要叫你,让我给你留了饭。你在这等着,我去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