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管家理财果然是一把好手,不多时就在正阳门内棋盘街上买了一个原名“瑞福庄”的布庄和一个原名“安元茶庄”的茶铺,两者的后台都是原义忠老亲王。
当今不仅待上皇至纯至孝,对义忠王和义诚王也是兄弟情深,特给两位哥哥及其眷属僚官求情,因此原太子一派虽伤筋动骨,毕竟还能苟延残喘。
即便这样,听到有人想买大商铺后还是有不少人主动来接触,张氏怕动静太大惹了上面的眼,只挑了两个一般的。
当然这个“一般”是相对于“绣锦楼”和“金妆斋”这种顶级首饰铺子而已,而且由于京都寸土寸金,只这两个中等店铺,就花了两万两白银,这还是东家急于脱手,自动降了价之后的。
至于田庄,京郊的田地早被占完,近期也没有想出手的卖家,张氏又不愿让黛玉觉得她敷衍了事,特特在张家口寻了两个相邻的庄子,一起买了,连成一片,足有一千多亩。皆是上等良田,还送了个小小养羊场。
虽地段偏远,然而马车两天也就到了,所以一万两拿下张氏很是自得,黛玉对她也是谢了又谢,直说婶子费心云云。
剩下的银票范姨娘又偷偷送了回去,只说让黛玉压箱,黛玉百般推辞不掉,只得收了。
明摆着黛玉在林家这几年,这些产业的利润都是要充入官中了,林游对此事也颇为看重。
他看到张氏买铺招人做账塞人,事事打理得井井有条,不禁产生了一种以前是不是对张氏大材小用之感,毕竟林家的铺子都有积年忠心老管家负责,而张氏自己的嫁妆铺子不过是白纸坊一间小小胭脂铺。
等黛玉亲自改名“荣馨成”和“怡源茶庄”的铺子生意稳定之后,张氏便命黛玉云和每天辰时即来西厢房,因知道黛玉身子一直不壮实,云和又是个呆不住的,不过让她俩坐上一个时辰,只看张氏怎样管人处事而已,还要歇上半个时辰,再去韩师傅那里听课。
这日正是十六,凉爽宜人,月圆云清。黛玉亲自做了花笺,请张氏,金氏,云和来潇湘院品茶赏花。
“大晚上的赏什么花?”林云和人未至,声先到,她风风火火的进来,抬头看到院门上大大的“潇湘院”三个字,先撇了撇嘴,嘟囔道:“不过种了几竿竹子,就叫上潇湘院了。”心里却想,我也要给自己住的东厢房起个名字才好。
林黛玉早迎了出来,笑道:“是我院里的几株昙花,养了一两年,上月才长了花苞,我寻思若今晚不开,明晚必开的。恰好白掌柜送了几斤贡茶,特邀大家品茶待花开。”
说话时张氏金氏都来了,月季提着十锦屉盒,笑道:“我们太太不白吃大姑娘的茶,这是厨房的于婆子依着宫法做的点心,给大奶奶并姑娘们尝尝鲜。”
金氏也笑道:“难得大姑娘有此雅兴,我院里二乔开的正好,给大姑娘戴罢。”彩霞早端了一个翡翠盘子来,里面盛着几朵折枝菊花,不过二乔,白松针两种。
黛玉面露感激,忙命紫鹃接了。黛玉知金氏最爱粉绣球之类艳菊,因了她守孝,金氏从不曾戴红着粉的进她院子。
林云和看其他人整的挺像那么回事,只自己两手空空的来了,哈哈笑道:“我可是空手来的,早听说姐姐这个大茶庄茶源极广的,雨鹮,还不快上了好茶来!”
雨鹮和雪雁,都是林黛玉贴身丫头,当时去荣国府只带了老实细心的雪雁,雨鹮留在扬州帮着管家婆子料理家务,是林海为黛玉培养的管家娘子。
这次雨鹮跟着来京,很快就管了黛玉的大帐小账,紫鹃退了一射之地,只负责针线衣裳,雪雁还是照管金银首饰。
只见两盆含苞待放的昙花摆在院中间。边上一张竹案,上面设着茶筅茶盂各色茶具。一张小楠木桌子上四个官窑脱胎甜白盖碗,几个水晶盘里盛着葡萄西瓜等水果。雪雁早拿了几个小碟子,月季摆上各色点心。
东南角两个粗使丫鬟正扇着风炉煮茶。
连云和见了,也不禁大叹:“姐姐行事很是风雅啊!”
张氏黛玉云和都坐了,金氏不敢坐,只在旁招呼丫头们倒茶。
黛玉笑道:“这是暹罗国进贡的茶,我很喜欢这股子清香,婶子也尝尝。”
张氏抿了一口,笑道:“嗯,是有点轻,想来你常喝龙井,喜欢这个味儿。大奶奶别只站着,平日里立规矩罢了,今儿是你妹妹让咱们来赏花赏月赏秋,不可再拘那些俗礼,快坐下,也尝尝你妹子煮的好茶。”
黛玉云和也来拉她坐下,金氏才斜着身子坐了,仍时时准备站起张罗。
过了一会儿,文哥儿的奶娘来回:“文哥儿不肯睡觉,一心要找大奶奶。”
金氏正要起身,张氏笑道:“小孩子必是困了撒娇,你不必管。我也大半天没见孙子了,正好去瞅瞅。”
蔷薇月季忙撑起张氏,金氏等送至院外才回。
张氏一走,云和就跑到昙花边上瞧了又瞧,笑道:“我还没见过昙花呢,今晚真的会开嘛?会开嘛?”
黛玉拈了一粒葡萄入口,笑道:“这谁说得准,我看书上说常在戌时开的,先等等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