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城市在阳光的轻抚下渐渐苏醒,车水马龙的街道开始热闹起来。林宇像往常一样提前来到诊所,准备开启新一天的工作。他整理着办公桌上的资料,脑海里还在思考着几位老患者的治疗进展,这时,一阵略显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诊所的宁静。
“请进。”林宇抬起头,微笑着说道。
门缓缓打开,一位身形消瘦、神色疲惫的年轻人走了进来。他的眼神中透露出焦虑与不安,头发有些凌乱,衣服虽然整洁,但衣角却因为频繁的动作而微微皱起。
“林医生,您好,我是阿杰。”年轻人声音有些沙哑,带着几分无奈和痛苦,“我真的快被自己逼疯了,求求您帮帮我。”
林宇连忙起身,招呼阿杰坐下,并递给他一杯温水。在接下来的交谈中,林宇了解到,阿杰是一名程序员,工作中对代码的严谨要求和追求完美的态度,逐渐渗透到了他生活的方方面面。不知从何时起,他开始出现一些奇怪的行为。
每天下班回家,阿杰都要反复检查家里的电器开关,明明已经确定关闭,可还是忍不住再次确认,一次又一次,少则几次,多则数十次,直到内心的焦虑稍稍缓解。在工作时,他对自己编写的代码更是极度不放心,反复检查每一行代码,哪怕是一个标点符号都要再三斟酌。这种行为不仅严重影响了他的工作效率,还让他的生活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之中。
“林医生,我知道这样做很没必要,可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每次做完这些重复的动作,我都特别后悔,觉得自己像个疯子,但下次还是会不由自主地去做。”阿杰双手抱头,满脸痛苦。
林宇深知,阿杰这是患上了强迫症。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患者明明知道这些思维和行为不合理、不必要,但却无法控制,从而陷入深深的痛苦和焦虑之中。而阿杰的情况,与他工作中的高压环境以及对自身的高要求密切相关。长期处于追求完美的工作状态,使得他的神经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内心的焦虑逐渐转化为外在的强迫行为。
为了帮助阿杰摆脱强迫症的困扰,林宇决定采用暴露与反应阻止疗法,同时配合药物治疗。这种疗法是让患者暴露在引发强迫行为的情境中,然后阻止他们做出相应的强迫行为,通过反复练习,逐渐打破强迫思维和行为之间的恶性循环。
首先,林宇与阿杰进行了深入的沟通,详细了解了他的强迫行为模式和触发因素。
“阿杰,你觉得在什么情况下,你的强迫行为会变得更加严重呢?”林宇轻声问道。
阿杰想了想,回答道:“当我压力大或者心情烦躁的时候,就会忍不住反复检查,而且次数会比平时更多。”
林宇点了点头,说:“那我们就从这些容易触发你强迫行为的情境入手。接下来,我会和你一起制定一些计划,逐步帮助你克服强迫症。”
林宇先让阿杰列出一份关于他强迫行为的清单,按照从轻度到重度的顺序排列。清单上包括反复检查电器开关、反复确认门窗是否锁好、反复核对代码等行为。然后,他们从清单上最轻度的行为开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