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长亭宴 > 第39章 风云

第39章 风云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但不乏有人逢迎宣和帝,认为开渠一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既解决了粮食之事,还能监督官吏,更有甚者高呼宣和帝为明君。

江端瞟了一眼那些逢迎之人,只见唐帆亦然在其中,江端并不惊讶,如今他在太子心中几乎无甚地位,自然只能寻求他处安稳,万一有一日元晔寻他麻烦,他也得有个靠山。

但这些他都不在意,他默默思考着方才宣和帝所言的目的。

可忽然,宣和帝将目光投向了他。

“江爱卿,你认为如何?”

江端一怔,他没想到宣和帝会直接指名道姓询问他,脑中飞速思考着各种因果,他虽秘密处于太子麾下,但他不能得罪皇帝,这是他立足的唯一,几番权衡下,最终硬着头皮道:“臣认为不妥。”

“哦,为何如此认为?”

“水患一事已经折损了不少钱财,平民百姓即便有了几亩地,也不能短时间内凑出多的税钱来,更何况,每月派遣转运使,官员俸禄亦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臣认为……皇上还需三思。”

言一出,宣和帝沉默不语,有的人已经开始替江端惋惜了,江端心中亦隐隐有忐忑。

良久,宣和帝微笑着道:“江爱卿有自己的想法是件好事。”

可他面对江端的建议却再也没有了下文,江端也不知道宣和帝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既然皇帝没让他再说下去,他也只能继续沉默。

之后殿内众人为了此事,你一言我一语吵个不停,都认为自己的想法更有利于国计民生。

宣和帝还是甚少如此忍受大殿内的嘈杂,他耐心听着每一位臣子的言论,偶尔出声,也只是继续询问,尽管徐沛和欧阳泰再三劝诫,但宣和帝也未作明确回应。

直到朝会结束,江端耳畔才算清净些,而离去时的宫道上,仍有人还在讨论此事,江端阴沉着一张脸独自朝前走去,良久都无人上前搭话。

直到韩忱微喘着气追上他,“长琴,你怎么走那么快?”

江端这才从冥想中回过神来,顿住脚步,“怎么了讼真,有什么事吗?”

“也没什么,就是关于方才皇上所问,其实……你大可以不必说得如此直白,皇上如今的心思难猜,万一……”

江端知道韩忱是在担心他,“讼真,多谢提醒,但我本身便是谏官,不过是我的职责罢了。”

江端见韩忱还想说什么,继续道:“讼真,皇上今日这番言论并非只是想听我们的建议。”

“你的意思是?”

“我想了很久,终于才想清楚为何我总觉得有一丝古怪,这件事本身放在今时就不妥,可皇上治理大顺多年,他难道不知道吗?若说他一时糊涂了,他却并没有坚持己见。”

江端说罢顿了顿,见四下无人后,又道:“当一件事太过荒谬的时候,你就不能去思考事情本身,而要去思考提出这件事情的人。”

韩忱如梦初醒,对上江端的目光,“所以你的意思是……皇上另有所图?不过他图什么,臣子的忠心?还是说想看看谁真的支持变法?”

江端凝重地摇摇头,“这个我就不清楚了。”

可他隐隐觉得,宣和帝想要为变法铺路了。

·

渐入初春,一场又一场新雨洗刷着阗安,树枝上舒展出嫩叶,钟南山又复青翠,但风中还浸透着流连不去的寒冬,阵阵清风携着一股寒意。

山风徐徐吹过青山,静谧的竹林深处,一方坟墓静悄悄地沉睡着,四周杂草稀疏,墓前还有贡品,似乎有人经常来此。

忽有浅浅的脚步声在散了一地的竹叶上响起,苏醒的飞鸟自竹林深处涌起。

来人驻足在墓碑前,虽然已过经年,但碑上的字仍旧清晰——安国公之女徐氏墓。

他只静静看着墓碑,片刻后,他蹲下身,手指轻轻摩挲着墓碑上的字,随后又耐心地将本就不多的杂草除去。

“皇上,”身后忽然传来男子的声音。

身着常服的宣和帝转过身,撞上来人震惊的眼神,来人身形消瘦,但精气神却是不错,只见他提着贡品,俯身一拜。

“你还在这里,”宣和帝语气平淡。

郦寻垂下眸,“我守了她二十多年,早已习惯了。”

宣和帝转身看着墓碑,一言不发。

“我以为您这辈子都不会来看她了。”

他知道她在这里,可他一次都没有来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