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长亭宴 > 第1章 风起

第1章 风起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二十六年,誉王受命抚恤,忧患稍解,即归,途遇危,国公二子救之,久不得因,遂成谜。”——《顺史·宣和之治》

大顺宣和二十六年,冬月。

江风掺杂着些湿冷,万里无云,天空阴晦低沉得有些不详,冰冷的望沧江水拍打着过往船艘,近处激起千层浪,远处翠微重叠,看似一切安宁。

已至申时,天空正下着密密细雨,刺骨的雨丝如刀刃般划过人的肌肤,江上起了大雾,雾霭氤氲,夹板上湿漉漉的,为数不多的水手正来回巡视。

驶过雁峰峡时,萧扬顶着一身细雨,刚好掀开主舱的幕帘。

“殿下,今晚应该就能到达宣城,歇息一晚后就该走陆路了。”

愈向北行进,天气就愈加寒冷,皇城阗安的雪近乎下了一尺厚,更不必说望沧江北端的嵩南河早早就结了冰。

元晔点点头,随手斟了杯热茶,道:“坐吧。”

“谢殿下,”萧扬应道。

元晔将热茶轻轻推到萧扬身前,漫不经心道:“还有几天到达阗安?”

萧扬道: “约摸四天。”

元晔道:“此番南下抚慰流民期间,朝堂的风声你可听见了些?”

萧扬昨日在客栈见到元晔手中握着一封崭新的信,脸色有些沉郁,而元晔这样一番开门见山的话,他便猜测又是朝中之事,但心想如此,嘴上却道:“倒也不曾,只是太安党人变法之心愈加强烈,想必冲突是有的。”

“那你怎么看?”元晔直截了当地印证了萧扬的猜想,雍容闲雅地倚在椅子上,抬眸望向萧扬。

萧扬一脸波澜不惊,微笑道:“臣一向游手好闲,只求待在北衙过个安生日子,不善谋事,只晓得于天下百姓有利便是好事。”

“那对你来讲,只要于百姓有利就是好事?”

萧扬道:“当然还有皇上与诸位殿下安乐顺遂,大顺百年基业常青。”

见萧扬说话滴水不漏,元晔轻哼了一声,不再说话,而萧扬也自然不再搭话,只是这样一番说辞下来,元晔也无从再开口。

毕竟两党之事,萧扬自个认为还是少掺和些为好,自两年前变法一党拧成一股势力,于围猎场太安苑中提请宣和帝变法,变法一党便被称为太安党。

太安党中以中书令孙景山为中轴,传闻称背后还有誉王元晔,只是不知真假。此党借两年前益州粮食短缺而迟迟无法得到改善为藉词,提请颁布粮法。

可这一粮法却遭到内外众人的反对,保旧一派中尤以太后和尚书令为首,坚决反对变法一事,不少人甚至轮番上书,反对变法的奏折堆积如山,这一派也被简称为保旧党。

但宣和帝始终举棋不定,久而久之也造成两党时常的冲突,可谁也不知道宣和帝在思虑什么,久了便有人窃窃私语道皇帝这是在隔岸观火,可谁也不敢出声。

船舱里安静无比,因天空昏暗而早早燃起的烛火缓慢地跳动着,而正当两人的气氛渐渐凝固时,舱外忽然嘈杂声四起,甚至伴随着打斗声。

萧扬警觉道:“殿下勿动,臣出去看看。”

元晔点点头,细听着船舱外的动静。

而还没等到萧扬起身,只听见“嗖”的一声,一只夹杂着寒雨的利箭闪着亮光擦过元晔的脖颈,直直射入他身旁的木墙!

萧扬眼疾手快,迅速拔出那只羽箭,反手朝窗外扔去,那羽箭便划破窗纸,伴随着一声闷响,有人应声倒地,而后,船舱外突然火光四起,喊杀声震天。

“殿下快走!”萧扬利落地拔出长剑,另一只手抓起余惊未消的元晔。

萧扬话音刚落,门就被人踹开,顷刻间两名黑衣人飞快地踊入船舱,提着利剑朝两人袭来,速度快到元晔根本来不及拔剑。

兵剑撞击的声音深深刺激着耳膜和神经,湿冷的江风近似疯狂般鱼贯而入,霎时船舱里一片狼藉。

萧扬握住元晔肩膀,猛得将其拽到自己身后,又借力一剑划伤一名黑衣人的手臂,血珠星星点点地溅在萧扬脸上,而萧扬趁其不备,一把将元晔推出去,一脚踹在另一名黑衣人的胸口上,随后疾步上前抓过元晔,而几乎同时,长剑也没入黑衣人的胸膛。

船舱不易久留,萧扬护着元晔闯上甲板,元晔的护卫也从人群中杀出,迅速奔到元晔身侧,而那些原本正同水手打斗的黑衣人不约而同地将矛头转向了元晔。

元晔武艺不佳,佩剑在慌乱之中被落在船舱,只能由萧扬与护卫保护,可对方人数似乎比他们想象地要多,也不知是何人要对元晔下如此狠手,非要让他葬身这望沧江水。

“殿下与统军先走,这群人来路不明又分明是冲着殿下!”神策军长史沈回溪焦灼地喊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