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上导致社会集会变少了,国家相对稳定。但事实上,这种举措会刺激黑市买卖,更加造成社会混乱,如果放到今天现代社会,可能几个白酒板块的市值都会蒸发,同时进口酒如果没有壁垒将会大大增加市占率。大家可能都去喝伏特加了。
所以酒和烟草一样,尽管只是消费品还不到必需品的程度,但在中国如果有所变革,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气运之子邦:你小子有点东西,要不你来治国吧,国玺给你了。】
【飞廉馆的小僮:居然还能交钱免死罪,嗯嗯,信了穷疯了。】
(太始三年)武帝在甘泉宫招待外国使臣。
(太始四年)赵地有蛇进城中,和城中蛇在孝文帝庙前斗,城中蛇死。十二月,又到雍县,祭祀五帝。
征和元年,巫蛊祸事起。
(征和二年)卫皇后之女诸邑公主、阳石公主皆因巫蛊祸事死。秋天,江充诬太子宫中行巫蛊事,入太子宫中查验。
太子及卫皇后因此持节发兵反击,兵变败,皇后自杀,八月太子自杀。
(征和三年)匈奴卷土重来,李广利因谋扶植昌邑王事,借机败兵投降匈奴保命。
(后元元年)金日磾(di)、霍光、上官桀平长安乱。
(后元二年)武帝立刘弗陵为太子,驾崩于扶风县行宫五祚宫。
【昆明池的鱼:哇太始四年这则史料确实是相当有意思啊,我读了好几遍到这里都觉得很莫名其妙,跟前面那个乌龟□□斗法那一条一样云里雾里。
然后我就去考证了一下。史学家还是认为存在政治隐喻的,可能写在太识四年这个节骨眼上,是一种起兴的感觉,给后来发生的一系列政治斗争做了一个预告。
主旨是旧势力的覆灭,地头蛇的完败。
史学界对这个事儿的理解有几种看法。一是田余庆先生认为,接续而来的巫蛊之祸是武帝和戾太子在政治路线风格上有分歧导致的,也就是儿不肖父,可能对父亲来说是一种比较大的冲击。且影响到了武帝这个时候的“玻璃心”:是不是自己太过严苛,对比起来宽宏的太子倒成了众人拥簇的。“赵蛇”斗争是此事的一种谶纬表征。
宋艳萍则是觉得两蛇相斗指的是钩弋夫人和刘弗陵的势力对卫皇后和刘据势力的冲击。
而辛德勇则是强调武帝和太子在权力变更时期的一种博弈,并非只是路线分歧,而是复杂的权力更迭向来呈现出的残酷性。
蛇谶可能呈现出一种安抚各方的天意,是天,让武帝末期形势如此喧嚣沸腾。再读《罪己诏》便添了几分垂怜。
历史总是这般影影绰绰,看客则各有各的启示。】
【飞廉馆的小僮:戾太子、昌邑王、幼子刘弗陵在武帝末期的更迭成为了大家读西汉历史颇为津津乐道的一段,还衍生出不少文学作品。
正史短短两三页纸,却没有闲笔,甚至能看出一点班固对刘据和卫皇后的青眼。
直斩江充的魄力显示出刘据并非单纯宽宏仁慈之人,关键时候他没有犹豫,我想这一点其实是卫皇后教养之恩。
汉史上的女人,个个都很精彩,这也是可能今天我们对汉代追忆很多的一个潜在的原因。
这是一个男女都能在政治上展现韬略的时代,而且母亲和皇嗣之间的关系紧密,使得她们没有单纯成为一个生育机器。
这一点在武帝杀母立储之后,历史给出了新的选择。因为此时,霍光的政治影响力,被老迈多病的武帝忽略了。所以人,一个男人,在权力面前,有时候更信任同性,这是一种天生的从狩猎采集时代承袭下来的惯性。
而女人能做到什么,他们猜忌、他们打压、他们向来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