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池的鱼:刘邦的发家故事感觉大家有些过于熟悉,尤其是《汉书》中分上、下两卷叙述,第一卷里的诸如白帝斩蛇、吕后她爹青眼有加、逃难把两个孩子丢下车自己美美跑路等故事,基本是家喻户晓】
【昆明池的鱼:至于刘项之争,尤其是项羽这个人物的塑造,本主播更想在讲到《史记》·项羽本纪的时候再细说,项羽这个人物,作为一个上位者,我们可能很难欣赏他偶尔心存良善,总是暴虐极端的手段,但作为一个人去看待,我非常喜欢司马迁的塑造,“宿命感”是项羽这个人物的底色,有时候会让我想起施耐庵写鲁智深,也用了一些call back的方式,让人物的弧光非常圆满。】
【昆明池的鱼:OK,跑个题,其实我是想说,太史公老师尤其写项羽和李斯这两个人,绝对是用了全部的气力的,大家可以手头去翻翻这两卷。但呈现的效果依然是四两拨千斤,同时还能给我们的语言体系留下了非常多经典的语汇和典故,再一次瑞思拜司马迁老师。】
【昆明池的鱼:因此,咱们开篇不从汉高祖那些有名的蛰伏发迹故事入手,要从高祖铲除异姓王之后,天下基本平定说起。书接“高帝纪·下”,这一卷里讲到了一个柏人县。】
【昆明池的鱼:高祖八年入冬时分,刘邦在东垣这个地方清扫了一下韩信的余部,经过从前的赵国时,贯高这些人对他很不尊重,而且私底下是准备弄死高祖的。】
刘邦本来兴致来了想住下,突然心口很不舒服,就问身边人说,“这里是哪个县?”
人回复他说,“名叫柏人。”
刘邦可以说是福至性灵,玄学的东西来了,“柏人,不就是被人所迫么,这名字不太好。”连夜带人跑了。
【上林苑的骆驼:高祖好像一直气运不错。】
【昆明池的鱼:确实,读不懂霸王,就读不懂高祖,此二人是永远的对照组。刘邦的警觉和敏感是最顶尖的政治嗅觉,但我们霸王就比较像一个美强惨文男主了,习惯性把自己主动置于险境,还要脑补我就是最棒的,现在这都不是事儿,大不了一死,但死也要率性的死,仿佛是知道自己会青史留名的那种主角意识。好在高祖是没有特别自我意识过剩的(也不是完全没有),能够听点别人的意见。】
【上林苑的骆驼:反正一个是要狼狈的赢,赢了就行,一个是就算输,也要三百六十度玛丽苏式仰拍侧写。】
【昆明池的鱼:这事儿你问太史公去吧。说起柏人城,现在倒是发掘出来了,城址在今天的河北邢台隆尧县附近,沿用时间还挺长的。在出土的陶片中,有着刻写“柏人”二字的实证,目前已经找到了单体建筑和可能存在的手工业作坊,感觉体量还是很大的。】
刘邦看着天幕上出现的讨论,抚髯大笑,心想赢了就是赢了,难道还分怎么赢么?
到十一月的时候,刘邦颁布政策,要给所有跟着汉军从军死掉了的士卒好好的归葬。一一让他们的尸身回到自己的家乡,并由官方给予衣衾葬具,“不仅要用好的祭品给他们祭祀,各县里的长官也要去围观整个葬仪。”
春三月时,刘邦到了洛阳,大笔一挥,“我被围困于平城时,守卫过的士卒,终身不用再服徭役。”
【昆明池的鱼:高祖的群众路线我相信一定也影响过我朝圣祖。刘邦一直非常清楚,要赢,要占据优势,要获得更大的阵营,需要率先和人民形成互动,你的称帝游戏是要给民众参与感的,不然没有民,只有帝,意义何在?此时我们回顾一下前文高祖都有哪些互动。
“(二年)春正月······施恩德,赐民爵。蜀汉民给军事劳苦,复勿租税二岁。关中卒从军者,复家一岁。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复勿繇戍。”(册一·33)
更经典的约法三章更是不必多说,而且高祖的群众路线不是只针对某一个阶层,基本老弱壮青,随军出征的,都能够在他的体恤之下找到一点奉公做事的甜头。
当然,杀异姓王这些要另当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