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前一天晚上,姐妹俩斗了一会儿嘴阿璨就沉沉地睡去。反而李檀也不知道是因为那个“鬼故事”太过吓人,还是自己心里装的事儿千头万绪,总也睡不着。
她转头看着妹妹的侧脸,还有小孩儿的稚嫩,两个脸蛋儿上还有细细的绒毛,小鼻子微翘,还能听见轻微的小呼噜……她能懂什么婚姻?
李檀闭上眼,她想着,索性就不顺着她的意愿,找个天涯海角,带足银钱,远远地把她嫁了,十年八年最好都不要回娘家,谁也找不着她,这样任凭李檀掀起腥风血雨都连累不了她。
掀起腥风血雨……哪有那么容易的事情……
更何况逃了一人,李家这么多人又该怎么办,总归是逃得了和尚逃不了庙。
先从哪里下手呢?现在这个时候,都察院应该憋着一口恶气不知道往哪儿撒,京城各家应该都跟鹌鹑一样不会自找麻烦。
李檀突然想到一家,看似是个鹌鹑,其实胆子能大到天上,他们干的事儿,轻则夷三族,重则夷九族。
前世当她知道董家把一顶巨大的绿帽子扣在赵荀头上的时候,为时已晚,她们早就把证据处理的干干净净,他家的女儿也成了赵荀最爱的妃子。
李檀对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赵荀那时候就像被她下了药一样唯命是从。她说哪个妃子的孩子是天降灾星,赵荀就将有孕的妃子立刻绞杀;她说遭灾的百姓是不积阴德阎王爷要收人,赵荀就对两个省的百姓不管不顾……
想到此,李檀苦笑了一下,这个国家有这公母俩何愁不亡国。
他俩算是青梅竹马的情谊,但是董绾心不止跟赵荀青梅竹马,她可以说根本不挑人,京城里不管是皇亲国戚,还是达官显贵,甚至富豪商贾,她跟他们的子弟都青梅竹马。
这么看来赵荀好像一个蒙在鼓里,却被全京城的权势子弟笑话的活王ba。
现在把董家这根刺拔了,日后她在宫里行事应该会减少不少阻力。但是端掉皇后的亲戚谈何容易啊!也不是没希望,她不是还有个只手遮天的爷爷吗。
明天还是要探一探老爷子的口风,看看如果她把连同皇上和太子在内,搅得天下大乱,老爷子能不能保一保她。
胡思乱想了半天之后,李檀也不知道何时就睡着了。
*
天亮之后,一家人坐马车回到城里的家中,到家时已经错过了午饭饭点。
一进门李檀就觉得哪里不对劲,哪里不对劲呢?原来是家里特别清静。
不应该啊,她记着上山之前,她把舅舅一家,连大带小都安排到自己家里了。按照舅舅那一家子混不吝的脾气秉性,应该天天吵的鸡飞狗跳,人脑子打出狗脑子才对。
经过车马劳顿,母亲在自己房里草草吃过一口就休息了,阿璨也在自己房里跟小丫鬟们不知道在捣鼓什么,此时一个鬼鬼祟祟的身影穿过内宅,穿过月亮门,钻进了府门一侧的厨房。
说是厨房,其实李府的厨房因为厨娘地位之高,当初建宅的时候,把厨房建的极为宽阔明亮。
五口灶台,有大有小,分别安置在东侧靠着三面墙。三扇极大的窗户南北通透,做饭的时候丝毫不见油烟。
东侧中央是一张长条的桌子,平日里摆了瓜果蔬菜或者是碗碟器皿,府里仆役们聚会的时候,又变成了一张可以容纳二十多人的餐桌。
西侧就简简单单是一张罗汉床,床上摆了个小案几。厨娘虽然也是有自己单独的房间,但是她还是喜欢猫在厨房。
李檀先从对开的门帘子探进去个脑袋,左右张望,发现厨娘果然在厨房,正收拾桌子上的瓜果蔬菜。
厨娘听见动静,抬眸一看,果然是不省心的李檀。于是放下手里的白菜,拿过案板上的刀,又从旁边拽过来一只碗。一边盯着李檀,一边就着碗底开始磨刀。
李檀见状笑嘻嘻地问道:“厨娘想我没?”
厨娘不语,只是把菜刀一下子剁到了案板上……
“厨娘我不饿,不用给我做吃的。”李檀脸上保持着人畜无害的笑容,身上动作麻利地掀开帘子钻了进去。
李檀随后就脱鞋盘腿坐到罗汉床上,靠着墙,拽过旁边的正方形抱枕开始玩儿了起来。
“厨娘今天天气不错,你没出去摘点野菜啊?”
“我看她们打牌呢,你咋没跟她们一起玩玩儿呢?一个人怪冷清的……”
“说起来咱们家好像有点太安静了,我舅舅他们呢?”
李檀有时候也是佩服自己,没人理自己也能自言自语地把话题引到想问的事情上。
只见厨娘拎起来灶台上的茶壶,一手端着盛满了瓜子花生的竹盘,走到罗汉床前一屁股坐下,准备讲述今天上午发生的事儿。
*
话说李守成爷俩天不亮就起床整军,带着一骑人马率先回城。因为早起赶路,进城之后也没有什么人,所以天微微亮父子俩到了家。
父子俩刚进了街,大老远就看见管事的带着一众家丁在门口等着。李守成习惯地下马,把马缰绳给总管顺爷,就听见府里一阵又一阵的吵架声,伴随着锅碗瓢盆打碎的动静。
李守成愤怒地看向顺爷,老管家面上尴尬一笑,说了句:“还不是大小姐招回来的……”
李守成一甩衣袖,吹胡子瞪眼,“我看这天还能翻了不成?”然后就大步流星地往府里走去,顺爷小跑着紧跟在后面。
赵飞龙牵着义父和自己的马,溜溜地往马棚去了,他这么机智,才不去找这种晦气。
主仆二人穿过大门绕过影壁墙就到了第一进的小院,这个小院恰好就是给客人准备的,此时里面打的正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