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作为官人的妻子,妾身更是知道官人的才华,如果不是因为我母家的原因,官人有何至于此?”
想到这,燕母反而内心有些自责,如果不是因为杨家是燕王党,丈夫有怎么会被贬出京,十多年郁郁不得志,在各地辗转呢?
不过,幸好,这一切都结束了,燕王胜了,想来丈夫很快就会被召回南京了。
一想到这,燕母也有些激动了,都好些年没见到父亲他们了,也不知道母亲和哥哥他们身体是否康健,“官人,南京那边,可曾说些什么,我们何时能回去?”
看着妻子有些怀念的表情,燕父也知道妻子肯定想到了京中的父母了。
“快了,岳父信中说,南京那边的战事已经结束了,想来不出几个月,燕王就要登基了,不过我和岳父还有恩师商量之后,准备等到八月,考核政绩出来之后在调回京城,劳烦芸娘在等些时间!”
燕母听到燕父准确的回答后,顿时欣喜万分。
十四年了,自从女儿出生后,她们一家就就外放,现如今算下来已有十四载了,也不知道父母哥嫂安否?京中现如今是何情形?故人还在吗?
一想到这些,燕母就不得不感叹世事无常,突然,她想到了女儿如今已经十四了,在过几个月就是她的及笄礼,本来燕母还以为,等到女儿及笄的时候她们应该差不多回到南京了,但现在看来,估计还得留在洛阳,女儿的及笄之礼也得在洛阳过了。
可女子的及笄礼多重要啊!本来燕母还打算在女儿及笄的时候,请大嫂徐氏也就是未来皇后的妹妹给女儿做宾者,为她加笄,但如今看来,行不通了,可宾者的位置那么重要,现如今要请谁能?
一时,燕母脑海中上想到了几个人,洛阳太守的妻子王夫人和承宣布政使司的母亲,但这两个人虽称得上有德之人,但比起京中的大嫂来说,在身份上还是稍显不足……
燕母就这么一个女儿,女孩子家这一辈子就那么一次机会,因此,她总是想把最好的给自己的女儿。
于是,她只得把目光看向丈夫,说道,“八月才回去,那冰文的及笄礼怎么办,原先我想的是请大嫂来给冰文做宾者,但现在我们不回南京,那请谁呢?”
这个问题,燕父在决定推迟回京的时候就做好了决定,他准备请洛阳的顾大家来给女儿做宾者。
顾大家德高望重,品行高洁,在朝之时多次参与史书、典籍的编纂,辞官回乡之后,更是曾在洛阳当地的书院讲学,在士林之中极具声望,在加上燕冰文幼时还曾受过她的教导,被她称赞有“林下之风”,因此,由他来担任宾者,可谓极为合适。
而燕父也早早的就下定了决心,这次也是准备就着和妻子商量,可没想到,燕母一听,却有些犹豫了。
她停顿了几秒,纠结的看向丈夫,“这……这恐怕不合适吧!自古以来,有那个女子的笄礼是由男子做宾者的?这……这也太荒唐了吧!”
燕父听后,直接反驳道,“无妨,顾大家本就是冰文的老师,再加上他德高望重,实在太合适不过了”。
听了这话,燕母直接反驳,“这古往今来,没听说过那个女子及笄的时候是由男子担任正宾的?”
燕父听后,直接哈哈大笑,“以前没有,可不代表今后没有,我女子自幼聪慧,有咏絮之才,如今不好好培养,只是让她嫁人之后在内宅里消磨一生,那太不值得了,简直是暴殄天物”。
燕母看着丈夫这副洋洋得意的模样,好像天底下所有为丈夫打理内宅的女子都是不值得的,顿时有些生气,一把掐在丈夫的腰上,“好啊!听你燕子平的意思,我也是不值得了?”
“别……别别!”燕父很快就怂了,“怎么会不值得呢?芸娘得辛劳,为夫都看在眼里……”
燕夫还想在说些什么却立马被燕母打断了,“得了,你别说了,这天底下得男人,我虽没见过太多,可你们这些狂生秀才的心思我把握的一清二楚,你们那,娶得是那能给你们操持内宅,侍奉双亲的贤惠妻子;求得是那精通诗书,红袖添香的知己,但纳得却是那万般风情、迎风送月的美人”。
“这可真是说一套,做一套”。
一听这话,燕父顿时有些急迫了,说道,“这天底下的读书人有那么多,不可否认,的确有一大部分人像你说得那样,可又不是就没有一心一意的人了,这么多年,你说说,我何曾多看那个女人一样,和他多说过一句话”。
燕母看着燕父气急的样子,也没在多说些什么,反而把话题转移到女儿的教育上,反驳道,“可冰文不一样啊!她未来的丈夫不一定对她一心一意啊!你现在让她学些什么吟诗作赋,君子之道,可她以后在内宅不一定会用得到啊?她现在最重要的是循规蹈矩,学习女则,这样才能在回京的时候改掉那些坏毛病,找个好婆家”。
燕父看到燕母忧心忡忡的样子,劝解道,“你也知道冰文早慧,在读书这方面颇有些天赋,文章写得也不错,若我们加以培养,她未必不能像男子成一代大家,青史留名,而我们做父母的,目光更不能短视啊! ”
燕母听到丈夫的安慰,也不好反驳,只是说道,“那如今,怎么办啊?轻轻松松她就被人骗了两万两?这找那说理去?”
燕父也想到了这,转而眉头紧皱,一言不发,思考半天之后,说道,“无妨,冰文这次花了那么多钱最主要还是因为她对洛阳的物价不怎么熟悉,刚好我最近在看洛阳城这一年的收支情况表,既然如此,那就让她过来书房找我,和我一起吧!我相信,只需要对她多加引导就好了”。
燕母听后,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三言两语,燕父和燕母二人就以想好今后如何教导女儿,也就不在纠结那两万两银子的事了,而另一边,燕冰文思前想后,也找到了了要给王怜花的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