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溪亭拒了守灵,连夜为遗体裹穿衣衾,将老翁的遗体移入棺椁中,接过荷华递过来的银币和米饭放入老翁口中。
老翁无子女,苏溪亭拒了道祭,执引魂蟠引路。
世家一行人紧随其后。
棺木入穴,封土立碑。
苏溪亭跪在碑前,久久未动,荷华见晨光熹微,众人折腾了一夜,忙劝各位回府歇息。
路上,闻如派人去辞紫阁给这几人告了假,又特意嘱咐道:“小七向来重情重义,这一关怕是难过,你帮她多告两天假,让她好好歇息。”
婢女得命离去。
“怎么了?”闻如瞥一眼站在一旁的易慎,明知故问道:“有何事?”
易慎道:“今夜,我想借宿巫府。”
“去吧去吧,好好陪陪小七。”闻如摆摆手,任他去了。
易慎颔首,目送两位兄长和嫂嫂陪闻如离去后才转身,去找巫祁。
巫祁并未随众人一起离开,她站在墓碑前,盯着无字碑,听见荷华道:“溪亭不是他的亲弟弟,他是他捡来的弟弟。之前溪亭说他那时又瘦又矮,总是被人欺负,他哥气不过,看见他身上的伤又难过,花了不少银子送他去学剑。”
“溪亭那时说,学剑,是想保护他哥的铺子。”
苏溪亭学剑更多的是想保护住他救命恩人的铺子,谁料,铺子没了,人也没了。
巫祁道:“他也是我的救命恩人,我会为他报仇的。”
“算了吧,人只会越死越多。”荷华叹口气,“我和溪亭想离开都城。这种处处讲究尊卑的地方,我厌了,想立即离开,最好此时此刻赶紧离开。”
“好。”巫祁道。
苏溪亭和荷华两人早就商量过此事,想过一段时日带着老翁远离都城,哪怕走到边陲小镇,只要三人还活着,那也是好的。正好他们两人手中也有些积蓄,能在他们三人所安居之地为老翁再开一间铺子。
如今,人少了一个,行程提前了些。
苏溪亭在墓碑前重重地磕了三个头,巫祁和荷华也对着墓碑鞠了一躬,三人行至山脚下,见易慎站在青山外,立于种种野花间。
远处,一辆马车正向他们驶来。
易慎道:“想离开都城的话,乘车吧。”
苏溪亭扯了扯荷华的袖子,荷华代他道:“多谢公子这几年对溪亭的照拂。”说完,荷华又对巫祁道:“多谢姑娘这几年对我的照拂。”
“您言重了,我也要多谢苏叔叔教我剑法。”易慎道。
苏溪亭摇了摇头,示意不必谢,又比划着手道:“你的天赋高于我。”
荷华也道:“淑女的天赋也高于我。”
巫祁摇头,不在意什么天赋不天赋。她道:“想回都城的话可以回来,不想回来那便不回来。”
荷华笑了笑,道:“不谢了,谢来谢去,无趣。”
车马行至几人身旁,易慎侧身让出道路,道:“车马备好,吃食充足。”
几人道了别,荷华和苏溪亭上车,见车中一角堆放着几个木箱,掀开才知道那是她和苏溪亭这几年在巫府和易府的行李。如此短的时间,既要准备车马,又要收拾行李,可……
不仅木箱堆放整齐,箱中行李也很规整,一些闲暇时买的小物件也被软滑布匹妥帖地包裹着。
易三公子着实是一个周到细心的人。
然车马已行驶,荷华掀开车帘,只能看见远处两道人影站立在原地,静看着他们,直至那两道人影越来越小,苏溪亭才看见木箱中还有一个木箱,不过,这个木箱要小一些,他扯扯荷华的衣袖,和她对视一眼,他打开了那个小木箱。
木箱里满满当当的全是金银珠宝,可供他们两人一生挥霍。
“易慎在木箱中放字条了吗?”巫祁问。
“来不及。”易慎答。
他自听见了荷华姨说“此时此刻赶紧离开都城”后便立即下山,吩咐小厮和婢女各自去收拾苏溪亭和荷华的行李,还要备车,又嘱咐他们备好金银珠宝。
那小厮问:“多少金银珠宝?”
易慎答:“一生无忧便可。”
巫祁知易慎为何要如此匆忙地备车送苏溪亭和荷华离开都城,一是因魏栾华此人目中无人,行事狠厉,今日敢当街杀了老翁,保不齐,明日就敢当街杀了苏溪亭和荷华;二是因苏溪亭会找魏栾华寻仇,而他应是打不过魏栾华那些武功高强的手下。
“好累啊,易慎,我想回去睡觉了。”巫祁道。
“好,我陪你。”易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