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陶碗陶盘陶盆嘞,陶碗两文钱,陶盘三文钱,多买多送,买三个送一个碟子嘞,送完即止,手快有,手慢无!”
有了成功经验的元香一口气一段流利的吆喝词跟倒豆子一般脱口而出,声音又清亮,格外引人注意。
这还是刚刚那个不好意思张口的元香么?
还没等金凤反应过来,摊子前就围了不少人过来。
“刚刚喊的是送啥呢?”
“没骗人吧?真有东西送?”
这些邻里八乡来赶集的一听有东西送,好几个立马赶过来七嘴八舌地问。
好在元香提前把面前这些东西的卖价跟优惠条件都跟她讲了,金凤虽然没做过买卖,但以前也是常去摊子上买过东西的,如今调换个个儿,学着以前那些个摊主怎么把讨价还价的话头给挡回去的样子,面对突然多起来的客人,一时间还能应付得住。
“对,买三个陶碗送一个碟子,买盘子也送,这碟子你平日里装个咸菜,酱料,是不是也是能当一个碗用?你说哪家摊子上有这样的好事?东西既便宜还送东西?就是今日咱们第一次开张讨个吉利,以后可没有了啊。”
金凤学着刚刚元香的话,一番话说得口角生风,别人问什么,总有一大堆回话噼噼啪啪地等着他们。
元香在招呼客人的同时也留意着金凤姐那边,她很高兴金凤姐很快掌握了这种让顾客产生买东西紧迫感的精髓,反正重点就是今天不占上这个便宜以后可没有了。
让他们有种今天不买点甚至有种吃亏的感觉。
而且元香发现金凤姐做事动作干脆利落,声音洪亮又带劲儿,眼神里是藏不住的爽朗,跟她开始给人的感觉很不同。
其实金凤本来她就是那种敞亮麻利的女子,以前在村里也是风风火火的,只不过现在家里逢了难,已经很久没什么值得开心的事,这段时日才日渐沉默了起来。
这时一头上包着灰布头巾的中年妇人把元香摊子前的东西一个个翻了个遍,刚刚她还想讲价被金凤给挡回去了,心里不忿,加上看这摊子上一个是小姑娘,另一个也是个年轻媳妇,嘴上说的话也就随意起来。
她故意大声在人堆里喊:“难怪卖得便宜呢,你们瞧瞧,样式也没人家的好看,也不知道买回去会不会用个一阵就坏了?那不是花的钱都打水漂了?”
摊子前其他几个原本也在挑拣的客人自然是听到了这婶子说的话,他们拿着陶盆陶碗的手一顿,一时间心里都有点迟疑,也仔仔细细地查看起来,这细看下发现手里的东西确实比前面摊子的要粗糙一点。
金凤看这婶子就是来故意砸场子的,也就收起来笑脸,毫不客气道:
“哎?这位大婶子,这你说的话就不厚道了,哪里用都没用张口就来的啊?你要说买回去真没多天用坏了,那是我卖的东西的问题,我认,胡说八道的话我这小摊子小本生意可做不起你的生意,你还是找别人去吧!你们评评理,是不是这个道理?”
她叉着腰,眉毛一抬,眼神锐利,一番话快而直地像连珠炮一样地甩出去,整个是让人不容置疑的气势。
那位挑刺儿的婶子没想到面前这婆娘这么泼,她下意识地往后缩了缩,小声回道:“我也就是说一嘴,你那么当真干啥嘛。”
元香她知道既然金凤姐红脸唱完了,那该她上场唱白脸了。
她莞尔一笑,非常有诚意地朗声道:“各位放心好了,下次大集的日子我们这摊子肯定还在这儿,要是这些陶碗陶盆真用坏了来找我们便是了,我家不是只做一回生意的。”
大家听完元香说的,心里刚刚升起的那点担忧也没了,继续该挑拣的挑拣,该付钱的付钱。
解决了一个小插曲,元香这边也继续给她面前一个对她做的马克杯感兴趣的客人推销,“客人您看啊,平时我们喝水是直接捧着杯子的是不是?要是水太烫还拿不了,这种有把手的杯子就没关系了,拿着这个把手,里面的水再烫也就烫不到你手上。”
“这不就是单把杯?我还是在县城里的铺子里才见过呢?没想到这村子的集市里也有了。”一人手上拿着马克杯来来回回地看,还拎着杯把来回晃荡,看结不结实。
听这人这么一说,其他人也凑过来,“嘿,这有点意思哈。”这个杯子多了把手,村里确实没怎么见过,一时吸引了不少人注意。
元香看面前这么多人感兴趣立马报价推销,“三文钱一个,喝热水不烫手,喝热汤不烫嘴,现在买回家,保管你买不了吃亏也买不了上当!”
大家伙被小姑娘的俏皮话给逗乐了,看了看这东西觉得确实如这小姑娘所说,平日里还蛮实用的,而且又听人说这是县里才有的东西,放在家里还蛮有面子的,其中几个准备掏钱买碗盆的顺带捎上了这个带把手的杯子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