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尚书大人请爆币 > 第24章 第二十四章

第24章 第二十四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李昭宁贴着墙壁,一点点挪动到拐弯处,纵身一跳,拐过弯就到了朱雀大街。

街上人来人往,来往商贩络绎不绝,吵吵嚷嚷的。李昭宁隐在如鱼群般奔流的人群中,快步向皇宫的方向走去,却发现沿街的人越来越少,到最后,只剩零零散散的几个人了。

李昭宁在寂静中嗅到一丝危机,当机立断转向右边的街坊,却在穿过巷子的抬起头的一瞬间,看到了陈崔。

他正坐在轮椅上,嘴角噙着一抹浅笑,定定地看着李昭宁:

“陛下出宫,怎么也不跟老身说一声?”

再逃已经来不及,李昭宁干脆大大方方地走到陈崔面前,笑道:“朕心系科举,出来看看。”

“心系?”陈崔挑眉,“陛下亲自参与科考,感觉如何?”

李昭宁知道陈崔会戳穿她,但不知道他这话是何意,便谨慎地盯着他,没有出声。

陈崔等了半晌,也没等到李昭宁开口,笑道:“陛下亲历省试,想必有很多话要给学子们说,不如随老身一起去城楼上,给学子们讲一讲?”

陈崔虽然满脸笑意,但眼中森然闪烁的都是冷若寒潭的杀机。

不待李昭宁反应,便有两个小太监过来按住李昭宁的胳膊,将她架着,一步步上了城楼。

李昭宁站在城楼上,双手背在身后,被隐在她后面的小太监死死地按着,手心的汗已经浸湿了紧紧攥着的袖口。

她不知道陈崔要做什么,但她知道一定不会是好事。

城楼下,聚集着省试结束的所有考生,排着队领礼部送给考生的香囊,意喻心如兰麝,金榜题名。

楼下人声熙攘,陈崔命人击响城楼的打鼓,咚咚几声,震耳欲聋,而后,所有的考生、路人,都齐刷刷地望向了城楼。

夜幕降临,万籁俱寂,李昭宁耳畔只剩下灯火燃烧的轻微噼啪声响。

陈崔眉目间的悠然倏忽之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转而换上一副悲切沉痛的表情,对着李昭宁拱手揖礼,声音哽咽而洪亮:

“陛下心系学子,甚至微服亲历考试,此心此举,真乃我等之表率!”

此话一出,楼下便传出稀稀疏疏的议论。

“陛下也参与了考试,那阅卷考官会偏袒陛下吧?”

议论声渐盛。

“科举是大事,陛下既然是微服,怎么进去的?”

“是啊,陛下是怎么弄到的身份证明?若这都能造假,那咱们还考个什么劲?”

“是啊,就算我们文章好,考官随便改个名字,不就能安在那些富贵人家的子弟头上了?!”

“早就听说这次科举有蹊跷,原来是陛下暗中搅局,真是糟蹋了我们读书人的报国诚心!”

……

众人皆开始吵吵嚷嚷,质疑声渐渐转变为咒骂,学子们皆面露嫌恶与哀戚之色,似乎这场看起来如春雨润物的考试只是一场笑话。

李昭宁很想大声辩驳,但嘴唇张阖半天,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她确实冒天下之大不韪参与了科举。

她没有做任何有违公平的事,可是三人成虎,众口铄金。

楼下,一个人忽然将手中香囊掷在地上,发狠似地踩了几脚,直到香囊沾满了泥水,才恨恨道:

“早知如此,我还来考什么科举?回家经商,不比读书挣得多吗?!”

“是啊,回去学一门谋生的手艺,也比读书强!”

另一个人也将香囊扔在了地上,使劲踩踏,似乎要将满腔的愤懑尽数发泄在这小小的、精致的、代表着朝廷的赠礼上。

众人争相模仿,咒骂声一片,那些射向李昭宁的目光里,充满了嫌恶和轻蔑。

裴砚本来站在李昭宁斜后方,此刻突然向前走了两步,再微微侧身,将那些锐如芒刺的目光挡住了一部分。

城楼下突然传出一个衰老的声音:

“诸君听我一言!陛下言正身清,虽来考试,却从未坏了规矩,甚至还为我澄清了作弊之嫌!我已年近花甲,早知中举无望,可是她仍旧为我花了时间和心思,只为保住贡院内的公平!”

李昭宁恍然回神,微微歪过头,才看到这是她昨天帮助过的老人。

那老人举着手中香囊,脸上热泪滚滚:

“我考科举考了一辈子!之前科举皆是自负路费,但这次咱们能在京城住上不要钱的驿站,难道不是陛下的功劳?”

众人皆转过头,看着这位老者。

另一人突然站出发声:

“我知道!自贞观以来五十载,历代帝王或开科取士,或增补学馆,但论及对寒士的照顾、对学子的尊重,除了陛下,还有哪一任君王做过?”

那人声如洪钟,缓缓跪倒:“陛下为我等照顾至此,若能中举,愿做陛下股肱之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刚才的质疑声似乎都被这几个人的笃定所淹没。

随着一个人领头,学子们一个个列队站着,缓缓跪在城楼下,山呼海啸,咚咚的磕头声不绝于耳:

“我等愿为陛下尽心竭力,以笔为剑,守大周万里河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