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窈做椒盐虾的功夫,王小鱼已经把酸菜鱼煮上了。此刻,灶房里热气蒸腾,鱼汤咕嘟作响,飘散出酸辣诱人的香气。最后只剩蚵仔煎一道菜,林窈从角落取出厚重的铁板,又把清洗好的海蛎子放在一旁 ,六斤海蛎子去壳后,只剩一小盆肉。
王小鱼盯着盘中那堆小巧的牡蛎,忍不住开口:“师父,这小小牡蛎,吃起来怕是没什么滋味吧?”这牡蛎实在小得可怜,她以往所见的牡蛎,个头都比这些大上许多。
林窈一边用湿布仔细擦拭铁板,一边解释:“今儿不拿它煮粥,做蚵仔煎。别看个头小,煎起来正合适,保准好吃。” 王小鱼一脸茫然,她从未听闻过什么蚵仔煎。
林窈将铁板架在灶上,倒入少许油,待油温热,她把调好的面糊铺在铁板上,面糊在铁板上快速散开。她将小牡蛎一个个铺在面糊上,不多时,面糊开始变得金黄,林窈又将打散的鸡蛋液缓缓浇在上面,蛋液遇热迅速凝固,将牡蛎紧紧包裹,海鲜的鲜与鸡蛋的香完美融合。
王小鱼忍不住深吸一口气,肚子也适时地叫了起来,惹得林窈忍俊不禁:“别急,马上就好。” 很快,六个色泽金黄、香气四溢的蚵仔煎出锅,圆润饱满,边缘微微翘起,泛着诱人的焦褐。
暖宅饭菜全部备齐,王小鱼主动揽下收拾灶房的活儿,还催促林窈:“师父快去换件漂亮衣裳!”
林窈和林诚兄弟二人都换上镇上买来的新衣裳,林窈看着身高窜了一个头的林诚和胖嘟嘟的林崧,兄弟俩面色红润,全然不见往日瘦骨嶙峋的模样。
暖宅规矩多,讲究的人家得先挑个好日子,提前三天打扫屋子驱晦气,再办入宅仪式,最后由当家的烧香拜神,才算把礼数做全。
碰巧房子修好第二天就是黄道吉日。林家兄妹寻思着,这房子不是新盖的,就省了打扫驱邪的步骤,直接办入宅仪式。按规矩,搬家当天得长辈或当家的带头进新房,手里得拎着米袋或者米桶,寓意往后吃喝不愁;其他人也得抱着家里要紧的物件跟着进。等所有人都进屋了,当家的要点上一炷香,把屋里屋外熏个遍,说是能赶走脏东西、保平安。
刘大壮早早就给林诚准备好了米袋,吉时一到,林诚捧起装满米的袋子,迈过了院子的门槛。林窈牵着林崧的手,紧随其后踏入屋内。
林诚走到屋子中央,依照习俗,他将米袋轻轻放置在一张简易的木桌上。随后,从怀中掏出早已备好的香烛,小心翼翼地点燃。林诚手持燃香,开始仔细地熏遍屋子的各个角落,从堂屋到卧房,从厨房到柴房,一处都未曾遗漏。熏香的气味混合着新糊黄泥的土腥味,在屋内交织。
原本要有一步安香,安香是将祖先牌位或神位搬入新宅,进行祭祀活动,以示对祖先的尊敬和祈求保佑?。只是如今家里没有堂屋,总不能把祖宗牌位供在灶房或是谁的屋里,所以这一步自然也被略过了。
礼成后,便到了开席的时间。林窈把最后一道菜端到桌上,开始招呼众人落座,“开席咯!大家快来尝尝!” 众人纷纷围坐,目光立刻被桌上那盘色泽浓郁的鱼羊鲜吸引,奶白的汤汁中,鲜嫩的鱼肉与羊肉相互依偎,表面漂浮着翠绿的葱花与金黄的姜片,光是看着就让人口舌生津。林窈看着林诚挺得倍儿直的腰板,暗暗偷笑,林诚要是有尾巴,这会子怕是要翘到天上去了。
刘大壮眼睛瞪得如铜铃一般,满是惊讶,“我的老天爷呐!这竟是羊肉!咱平日里连见都难见着,今日竟能吃到,这可真是托了阿窈的福!” 他迫不及待夹起一筷子送入口中,“怎的如此鲜美!我刘大壮活了这么多年,头一回尝着这稀罕东西!就这一口,怕是把一辈子的念想都给圆咯!”
梁氏也小心翼翼地夹起一小块羊肉,放入口中细细品味,感慨道:“阿窈,这羊肉可是金贵得很呐!这羊肉鲜嫩得哟,入口即化,再配上这鱼肉,香得眉毛都掉了!”
林有功夹起一块羊肉放入口中,细细咀嚼,连连点头,“这一口下去,才知道啥叫人间至味。我也就跟着阿爷到镇上曾员外家吃席的时候吃过一会,羊肉价贵,寻常百姓家哪能碰得到,阿窈和诚哥儿今日是下了血本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