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等他百年归天了,我还是会去披麻戴孝的。】
【诗诗:......】
辛为任又有了自己的家庭,虽然他孩子的母亲换成了另一位温柔知性的女士,但不可否认的仍然是幸福的一家三口。
而辛瑜也是活到去年,才知道在辛为任眼里,原来她一直是徒有血缘但关系并不亲近的外人,他的天伦之乐里辛瑜并不在其中。
辛为任的精子有问题,很难怀上孩子,这是辛瑜从别人口中听说的,也并没找辛为任求证过,不过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对方明明知道杨心妍的行径,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一掷千金,讨其欢心。他把辛瑜划分为杜青林那一方的,而杨心妍能让他拥有一个得到他认可的孩子。
虽然,最后他也不认可杨心妍做为一个母亲的资格。
闹掰后,杜青林向辛瑜建议,把姓换一换。
杜瑜,不太好听,辛瑜拒绝了。
前段时间,周诗拿到了绿卡,决定定居美国,她也向辛瑜建议,“一天到晚伤春悲秋,郁郁寡欢的,你就该来晒一晒西海岸的太阳,黑上两个度,烦恼伤心统统消失。”
辛瑜嘴上说着行啊,下次一定。
但来到法国后,真正前往西海岸也只有一次短暂的旅途,还是她低谷期间,周诗不远千里把她绑着去的。
得知她继续读研的消息,周诗也跑来问:“你这是要留在法国?”
辛瑜理所当然的摇头:“我当然要回国去,那里有我一直等待的人。”
既然山不就她,那她就赴山而去。
和陈嘉树的联系也不像以前那样,按部就班的,好像要完成个什么流程,一分一秒都得要照着计划来打卡。
更像是老夫老妻了,当然这只是辛瑜个人的比喻,并不是说两人缺少激情,对彼此丧失兴趣,相反的,他们更加默契,懂得对方,即使有各自的朋友和环境,聊起来也像一直陪伴在身边一样,不需要过多的话语,一个眼神就能理解。
平静,让辛瑜想起了后海万里无云的海面,她在这样的关系里也怡然自得。
毕竟陈嘉树在创业,而辛瑜也有乐团和课业要忙。
他们隔着九千公里,相差六个时区,一般会相约下午的时间视频通话,有时也好几天互相不能及时收到对方的消息,但总是能一句接一句,细细把话说完。
在李秀良住院时,辛瑜留下的那张银行卡,陈嘉树已经把它归还,卡被放在行李箱的夹层里,那个位置辛瑜从不使用,估计是离开后海时,陈嘉树给她收拾行李箱放进去的。
辛瑜发现的时候,她刚刚寄出那张落了字的合照,几天后,银行卡里转进了一笔钱,不多,一百块。
转账人陈嘉树,日期正好是照片被签收的那天。
后来,陈嘉树会在每个月的一号和最后一天给银行卡打进一百元,他闭口不提这一段关系,渐渐地,两人心照不宣将这段异地恋友好的进行了下去。
视频电话接通的一刻,辛瑜正好看见镜头另一边的陈嘉树摘下眼镜,他揉了揉眉心,而后看着辛瑜笑。
“你不是又连轴转了吧?”辛瑜心疼。
陈嘉树说不是,那边正是艳阳高照,窗外的光一两束射到他身上,头发似乎比上一次见要利落了不少。
看吧,短发,戴眼镜,她对朱娜形容的也没错。
“那你有没有好好吃饭,昨天,今天,还有前天?”辛瑜又问。
“吃了,每天都吃的很饱很好,明天也会好好吃饭,你别担心。”
说来也有趣,这些话要照以前,都应该是由陈嘉树来问的,关心辛瑜有没有睡好,有没有吃好,有没有感冒,心情有没有很好,生活起居的点点滴滴,从什么时候两个人的角色有了转变呢,大概是从陈嘉树创业开始。
大四的时候,很多公司和校内的老师都给陈嘉树抛来了橄榄枝,无论是就业还是继续读研对陈嘉树都是不错的选择,但他剑走偏锋,走上了创业的道路。
很苦,也很拼。
其中的原因辛瑜知道,但没有点破。
直到发现陈嘉树为了更快的推进项目昼夜颠倒,吃一顿饿一顿才下了通牒。
她给陈嘉树准点订餐,三菜一汤外加一份小水果,并找他索要三句话以上的餐后点评;上了闹钟,在北京时间十一点给陈嘉树打去电话,提醒对方记得上床睡觉。
那段时间,辛瑜会突然从课堂离开,或是乐团练习中离场,有一次还打算考试中途交卷,吓得陈嘉树再三保证不会熬夜,会照顾好自己才作罢。
他们都在相互爱着对方,虽然有时候不太适宜,但都在学习和摸索,用双方舒适自在的方式。
“对了,”辛瑜提醒,“我给你寄了演奏会的门票,记得查收哦。”
“好~宝贝~”
陈嘉树又逗她,她便开始傻傻地笑。
辛瑜想,她再也不会像喜欢陈嘉树一样,再去喜欢另一个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