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死亦何欢,沙与茉,玄幻魔法,死亦何欢在线阅读">

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死亦何欢 > 第59章 番外4[番外]

第59章 番外4[番外]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写给二姐的一封信——爱与孤独》

起因是王子辰写了一首诗。

你也感受到了,你说你很焦虑。

于是,我想带孩子出去玩,和他沟通一下,看看他的心理状况,了解他为什么会感觉到孤独和不被爱。

王子辰幼儿园的时候,我送他去上学,在学校门口,他迟迟不肯进去,对我说:“小姨,我觉得好孤独。”

我很震惊,这不是一个才几岁,本应天真烂漫的小孩子该有的感受。

这次来我家,他和我说,他希望有一个玻璃房间,可以隔绝所有声音,然后他就到里面大叫,放肆地宣泄自己的情绪。

一个十岁的小孩,他到底积压了多少负面情绪,何以会有这样的想法?

去花果山许愿,他写下的愿望是:希望父母多理解我的心思。

一个十岁的小孩,本应在父母关爱呵护下茁壮成长,渴求父母的理解却成了他最大的心结。

过度渴求一样东西却得不到就会成为执念,执念一生,悲剧也就铸成了。

我很重视这件事,我觉得很严重,迫切想找到问题根源让孩子快乐起来。

之后我们就因为孩子的教育等问题产生了分歧。

你走之后几天,我也有反思我自己。

首先说一下我的错误:我没有边界,没有尊重他人命运,过度干涉他人因果。

这是我人格缺陷很显著的特征之一。

其实老家很多人都有这个缺点,包括催婚催育,强迫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都是在触犯他人的边界,干涉他人的因果。

因为我们从小就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父母可以随便进我们房间,看我们日记,我们从小就没有培养出自我边界,长大以后被别人侵犯或者侵犯了别人都不自知。

比如有些家长会不顾孩子的意愿,强迫小孩将自己喜欢的玩具分享给小伙伴。

这就是在触犯孩子的边界。

自我意识强烈的小孩会反抗,会哭闹,会拒绝;

自我意识薄弱的小孩就会默默吞下委屈,不情愿地把玩具分享给了别人,然后以牺牲自己的快乐为代价。

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小孩就会不懂得拒绝,被触犯边界还不自知。别人要求他做什么,他不情愿也会答应,给自己增添了许多烦恼。

边界感,简而言之,就是你的事归你,我的事归我。

玩具是孩子的,分不分享玩具是孩子的事情。家长应当把孩子的事情决定权交给他,由他自己来做决定给不给。

如果他大方,喜欢分享,如果他有一百个玩具,分享一个出去对自己没有任何影响,还能收获分享的喜悦,结交一个朋友,他自然就会分享。

如果他只有两个,非常稀缺,且都很珍贵,再要求他分享不是强人所难吗?为了讨好他人而牺牲自己的快乐,那就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之前,你跟我倾诉你婚姻生活的种种不顺,生活中的各种琐事,我听了心疼到无以复加。

甚至跟你说:“你离婚,我就给你十万块钱。”

这就是在触犯你的边界。

我心疼你,想帮你脱离苦海,冲动之下,甚至不惜搭上自己。

如果你真的按照我说的做了,离婚以后一切顺遂变得更好,那便罢了,可人生不可能一直顺遂,即便我把我的一切都给了你,来改变你的命运,终究有些东西是我给不了的。

比如姐夫是个男人,他可以做丈夫,最起码能让这个家看起来完整,满足世俗的社会期待,我就做不到。(这一点真的很无语,但是在老家这种环境下,没有自我的女性就是需要,不是吗?所以女人要贤惠,家庭事业两不误,挣钱带娃做家务……男人只要长一个□□就厉害上天了。)

时间久了,你就会对我生出怨怼。我不仅要承担你的因果,以牺牲自己的人生为代价,还要将我们的亲情彻底断送。

而我根本没有一百个玩具那么多,多到可以随意分享,随意为你的人生兜底,自己却丝毫不受影响。

(这段话可以这么理解:如果我有一个亿,给你一千万,你日后将衣食无忧,即便你什么也不做,也可以不用再为金钱烦恼,你很大可能会因为金钱的富裕进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很明显你会比现在过得好很多,而我自己也丝毫没有受到任何负面影响,那么,我就可以去劝说你离婚。如果我只有十万,即便我倾其所有,你自己不努力不觉醒,不幸生活也不会改变多少,而我却要因为改变你的命运面临生活的困窘,那么我就没有资格去干涉你。)

所以说完这句话以后,我就意识到这不是解决根本问题的办法。

就像你因为心疼父亲,所以回家帮父亲分担一些,否则母亲就会抓着父亲一个人折磨。

这本来是父亲的命运,你干涉了,你就要去承担原本属于他的指责羞辱。

这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因为你终究有你自己的人生,你不可能一直替他分担,一直分担也就相当于搭上了自己的美好人生。

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

就是——建立好边界,让他的事归他,你的是归你。自我觉醒。

只有父亲自己觉醒了,不接受指责和羞辱,属于他的苦难才会终止。

只有你自己觉醒了,不愿意接受将就的婚姻,才有可能迎来转机和新生。

老家人催婚催育也是。

他们才不会为自己说的话负责。

催你结婚,却没有能力给你找优质的对象,婚姻的一地鸡毛由你自己负责。

催你育儿,却不给你钱,育儿的操心和花销由你自己负责。

自我意识坚定、边界感强烈的人就会反驳,或者当耳旁风。边界感不强烈的人就会被身边的言语裹挟,即便自己还不具备结婚生子的条件,也会匆忙进入漩涡,然后过得一地鸡毛,痛苦不堪。

但是这种触犯边界的行为很难被人察觉,你很难意识到,因为人人都这样,你就会觉得正常。

人人都叫你结婚,你结婚过得不幸福就不会去怪那个叫你结婚的人。

只有一个人叫你离婚,你离婚过的不幸福就会怨恨那个叫你离婚的人。

倘若反过来,亦是如此。

关于小孩的教育,我也在触犯你的边界。

我迫切想知道王子辰为什么会觉得孤独和不被爱,想找出原因解决问题,让他快乐起来。

之前看过一句话,我深有体会。

“很多去看心理医生的孩子,最应该看病的是他们的父母。”

和你相处一段时间,我在你身上发现了一些问题。

我先说几个小感悟。

比如孩子不小心打碎一个杯子。

一种家长会关心孩子有没有受伤,有没有受到惊吓。

这类家长传递的是爱。

另一类家长会说:“你看看你,杯子不放好,打碎了吧?杯子不要花钱买啊?我怎么养出你这么个糟蹋钱、不懂感恩的白眼狼?一点小事都做不好。”

这一类家长传递的是指责和批评。

再比如孩子生病了。

一种家长是带孩子看病,加倍地关爱孩子。

另一种家长就会第一反应指责孩子:“谁让你开空调,现在感冒了吧,又要去医院看病浪费钱,真麻烦。”

第一类家长陪伴下长大的孩子会感受到尊重和爱。

第二类家长陪伴下的孩子,即便父母一直和孩子在一起,也会让孩子感受到孤独和不被爱。他会觉得委屈,会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正伤害,会觉得自己是个麻烦制造器。

原因是第二类家长下意识归因,言语的潜台词是:都是你的错。

其实打碎一个杯子或者生病等等诸如此类的事情,是人人都会犯的错误,准确来说根本都算不上是错。

孩子本身不是有意的,弄坏东西受到惊吓心里抱歉,生了病是内心最脆弱的时候,这时候最需要的就是关心,却被他最爱的指责说:都是你的错。

一个正常人会有什么反应?

第一反应是被冤枉后的对抗,却无法反驳,因为这类家长已经把‘都是你的错’这顶结论帽子扣在了他的头上,根本不给他解释的机会。

之后会觉得拧巴,家长生病了打碎了杯子,都不需要面对谁的指责,唯有自己。他会觉得自卑,会觉得无助,不被爱,不被重视,进而就会孤独。

长此以往,会形成逃避负责的防御机制,只要遇到冲突就会下意识逃避责任,并且在心里会不断积压对父母的不满情绪。哪怕父母说的是对的,也会下意识反驳对抗,情绪一点就炸。遇到事情也不愿和父母沟通,因为和父母说,不但得不到关心和理解,还会受到一通指责。

男孩子长大以后多半会人际关系很差,难以维护亲密关系,好一点的能够自我觉醒的也要经历一番痛苦之后,远离原生家庭,才能重新开始美好的生活。

女孩子也是,长大以后会自我价值感低,形成讨好型人格,男生一点点温情就会将她骗走,会吃很多感情的亏。

这些都是因果相承的。

你可能觉得这些看起来不过就是一两句微不足道的话,不会有这么大的威力。

但是积少成多,这些微不足道的鸡毛蒜皮充斥在孩子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孩子世界不大,接触最多的就是父母,除非他遇到别的贵人,疗愈他,化解他心里积压的负面情绪,否则就会越积越多,一直痛苦折磨,直到受不了爆发的那一天。

还记得之前思慧说的话吗?

她说王子辰以后会不省心,会不听你的话。

她是根据当下的起心动念推测出来以后的,若不改变,不必算命,种什么因,结什么果,当下就能看到以后。

想改变其实方法很简单,就是觉察。

说话之前先在脑子里过一遍:我这样说话的目的是什么?我想要一个什么结果?我这么说是不是不仅对别人造成伤害还解决不了问题?

然后尝试换一种方式去表达。

一开始可能会比较困难,一旦养成了习惯,就会成为一个正向的下意识。

比如:

拍照时,手机亮度暗。

原先你会说:“你干嘛手机搞这么暗?”

这句话有个潜台词,就是不分青红皂白给孩子扣上一顶帽子:手机暗是你弄的。

其实你并没有证据,很大可能冤枉了孩子,被冤枉的人都会不高兴,再好的风景再美的心情也瞬间没了兴致。

其实你的目的只是手上抱着孩子,腾不出手去调手机。

你可以换一种交流方式:“妈妈腾不开手,帮妈妈把手机调亮一点。”

孩子都会乐意效劳,不仅不会打击他的心情,还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再比如:

三千块的眼镜得而复失。

有正向情绪价值的人会感恩感谢开心高兴,而你检查眼镜之后,说:“上面有好多划痕。”

不管有没有划痕,眼镜失而复得总比找不到好。

你说这句话,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会给丢失眼镜的人负罪感,会给找到眼镜的人泼一盆冷水,浇灭了他们失而复得的喜悦。

所以这种话可以不说,说了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纯粹是负能量的传递。

你可以说:“以后自己的东西要自己保管好。大家都有好多东西要拿,难免会有疏漏。”

平时也培养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习惯。能独立自主完成的事情不要过度依赖他人。

比如出去玩可以给他也背一个书包,自己的东西都放在书包里,甚至你的东西太多,试着让他再多装一点,而不是两手一摊,做一个甩手掌柜。这样长大了既没有集体意识,也会不负责任。

另外一点:集体、团队。

你带孩子来玩,我带你们去玩,你想让孩子高兴,我想让你们高兴。

我们先是自己,才是别人。

你事事以孩子为主,会培养他的自恋。长大以后他会过度以自我为中心,不会迁就他人。但是在一个团队里面,哪怕是两人的关系,都要偶尔互相迁就才能长久。

出去旅行,我作为这个团队的组织者。

你因为太累,就说:“你们去玩吧,只要孩子玩得开心就好了。”

其实孩子也是这么想的,孩子也希望你能开心,饭争着吃才香,玩具抢着玩也好玩。哪怕堆成山一样的玩具,没有人陪他玩,也会变得索然无味。

所以解决办法是让自己不要太累地玩,要么放下一部分行李,要么让大家共同承担你的重担。

试想一下,如果你带孩子去玩,孩子说“不好玩,我不想玩。”你是不是也会觉得很扫兴,也会需要调整,花精力去化解他给你传递的负面情绪。

所以团队合作就是互相妥协互相包容的过程,现在大家一起玩你想玩的,过会玩他想玩的,玩的人开心,不玩的人捧场,大家都很开心。

再一点:

孩子爬到半山腰,和我说:“我不想去了。”

我问:“为什么?”

他说:“因为眼镜丢了。”

眼镜丢了已经是既定的事实,再让这件事影响了游玩的心情是不是得不偿失?

这一点,难过是人之常情,很少有人能做到完全不受影响。但是我们大人可以觉察,然后言传身教。

物质再昂贵终究是物质,永远也比不上人重要。如果因为丢失了一点物质就郁郁寡欢,那既丢失了眼镜,又丢失了美好心情。

我知道三千块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昂贵的,但这只是金钱观。

有的人房子着火了,挽救不了,还能一家人站在着火的房子前微笑拍照。

有的人出了车祸,人没受伤,还能对着车子残骸微笑调侃。

这和他们多有钱没有关系。

而是他们拥有宝贵的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出现问题了可以解决,钱没了可以再挣。人没事就是不幸中的万万幸。只要人还在,折损点物质是微不足道的事情。因为我们还有健康,还有生命,还有宝贵的感情,还有无数无价之宝。因为已经失去的东西而过度影响了当下,岂不是太不值了。

补充一点:

初生牛犊不怕虎。

长大怕了是经历过或大人传递的经验。

你可以做个实验,敲一下门,然后立马去哄小孩,小孩明明没有撞到头,他都会误以为撞到了,妈妈是这个反应,那我一定很疼,然后哇哇哭。

有时候,明明是很小的事情,因为大人的过激反应,孩子就会以为是天大的事,然后就会有各种负面情绪。

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很容易应激,常常表达感受需要很强烈的反应来获得别人的关注。因为从小家里的环境就是这样,柔声细语没有人听。

我说这一点,有点过了,你听听就好,从小问题开始慢慢做起,不然你又会觉得:哇,我好难,说话都不敢说了。

我没有要指责任何人,只是希望大家更好。

自我觉醒是痛苦的过程,改变也是非常艰难的过程,有觉察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觉醒了就是将父母传递给我们的病态模式在我们这一代终结,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正向的引导。不觉醒的话就会将这种父母传递给我们的行为模式、负面的恨与伤害继续传承下去。

那么,我的错该怎么纠正呢?

正确的做法是:渡人先渡己,没有能力之前,不要干涉别人的边界,让你的事归你,他的事归他,我的事归我。

比如:你说不好玩,那么要么我自己玩,要么就不玩了。

比如:你们觉得我买的东西不好,那么以后我就不买了,不给自己失望的机会。

比如:你焦虑孩子的问题,我看出来问题我也不说。毕竟那是你的孩子。

这样我们就不会有矛盾了。

这时候,你可能又要说了:“我们是亲人啊,亲人之间不管不顾,那不是太薄情了吗?亲人之间如此斤斤计较,那岂不是没有感情可言了吗?”

之前,我也会和你有一样的感觉,包括现在也是。不然我就不会给你写这封信了。

因为你是我二姐啊!是我的亲姐姐啊,我希望你过上本应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啊。我不忍心看着你深陷泥潭还眼睁睁不管啊。

可是我能力有限,自己尚且才刚刚从泥潭里爬出来,勉强能够自保己身,没有余力再去承担更多的因果了啊。

所以,我除了争取一下看看能不能唤醒你,别无他法。

于是,还是决定写这封信,你能看进去有所收获最好,看不进去,我也只能尊重你的命运。

可能你觉得保持边界看似薄情冷酷,现在我不这么认为了。

只是因为我们从小没有建立好自我边界,所以长大以后误以为没有边界就是感情好的标志之一。

其实不是的,不用上升到如此高的程度。

就像我们是亲人,却依然不住在一起一样,就是保持了边界啊,并不代表我们之间就不可以有深厚的感情了。

为什么我经常和你说我对你“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就是因为我意识到了边界,我为你的不幸感到悲哀,却改变不了你。

[番外]')" class="btn-addbs">『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