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都是小事而已,别揪着这些小事不放,心胸开阔一点。
……
如此云云。
但其实,我们的人生貌似岁月静好,风平浪静,没有风刀霜剑,没有国破家亡,却总有一个隐隐的伤痛,像毒瘤一样,时刻长在了我们的心上。
虽不致死,却慢慢溃烂。
它对我们的人际交往、工作学习、寻找灵魂伴侣等诸多事情都将产生深远的、甚至是毁灭性的影响。
这种伤害是隐秘的,不易被人理解的。
这些鸡毛蒜皮就像长在我们心灵上的一颗毒瘤,时刻提醒着我们,有个地方伤痕累累,痛苦不堪。
我们明明深受其害,却不知该如何化解内心阴郁灰暗的、无处安放的感受。它像一个黑洞,吞噬着我们所有的快乐,让我们挣扎在濒死的边缘,几乎失去生的欲望。
所以与其等这颗毒瘤蔓延溃烂全身,不如狠狠心,连根拔起,一早将他剜掉,虽然痛得鲜明一点,但很快定会痊愈。
于是我写下了这个故事,想结合这本书和我自己的经历,反思一下我这腐烂的人生,用小说的方式将其根源呈现出来,希望曾经的伤痛抑郁可以随着这本书的完结一起烟消云散。
也——愿那些受过或仍在承受父母伤害的孩子,重新获得勇气和力量,从与父母的负面关系模式中解脱,恢复自信和力量,得到自由和幸福。
本书原名《鸡毛蒜皮无小事》,创作初期只是为了疗愈自己,后来想被更多人看到,为更多人带来心灵上的抚慰和灵魂上的觉知。
本书非必要情况下,我没有使用全名。创作初期,他们每个人都有名字。
(女主视角)
外婆:刘翠红。
父亲:何耀华。
母亲:石秀兰。
大姑:何耀文。
二姑:何耀林。
小姑:何耀双。
大姐:何娇。
二姐:石慧。
女主:何欢。
闺蜜:于菲。
发小:何霞、何倩。
傻子:何亮。
………………
之所以非必要情况,不使用全名,是因为他们并不代表书中人物本身,而是代表这个时代的芸芸众生。能与此书产生共鸣的读者必是曾经遭受过或多或少类似的经历,使用第一人称更能让可爱的我们感同身受。
之所以选择没有男孩的家庭作为代表,是因为让没有男孩的家庭中长大的女孩依然感受到如影随形的‘重男轻女’,才更能体现其思想的根深蒂固和深远影响。
……
最后我想说:
每个时代都有它的局限性。
我们这个看似衣食无忧、繁荣昌盛的和平盛世也有它的局限性。
每个人的命运都在时代的局限中。
我们这一代所要攻克的‘鸡毛蒜皮’,并不比历代任何一个时代的局限更容易攻克,因为至亲之间的相互伤害容易让人丧失人性的希望。这是一级伤害,是摧毁内核的心腹之害。
每一代人的身上都背负着不同的使命,每一代人所面临的艰难都不是轻易就能战胜的。
但是我们的意志是坚毅的,我们的使命是不可扭曲的,我的目标是清晰的。
终有一日,我们会和历代攻克时代局限的先祖一样,突破困难,跨越一个又一个不可跨越的高山,直到通往人人向往的美好世界。
最后引用抖音里的一段话:“你不要渴望被爱,你得先爱自己,我们所有人都是从泥泞里爬出来的脏兮兮的小孩。世界是混乱的,宇宙是无序的,你得先爱自己,然后拥抱干净纯洁的身体,拥抱自由浪漫的灵魂。”
希望所有观此书的人,包括我,都能拥有这觉知之光,重拾人性的希望,好好地活下去,过上本该值得的更好的人生。
—————————————
*《后记》部分内容节选自美国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的《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