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死亦何欢 > 第3章 抗婚

第3章 抗婚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父亲说:我想种密点,多收成。

大伯说:浪费粮食,书都白念了。

父亲不常和我说往事,关于从读书人到农民的事情,他只说了这一件。难过、酸楚,不言而喻。

但是没办法,父亲说:大伯说什么都得听着,不会就得学。

父母订婚的时候,父亲二十岁,母亲十六岁。中间抗婚闹了四年,四年后,两人成婚。

婚后半年不到,父亲就喝农药自杀了。

这件事我是听二姑说的。二姑后来远嫁,过年才会回来。晚上会和我们挤在一个被窝,聊着往事,经常聊到很晚。一次,我和她倾诉母亲对我们的诸多伤害,二姑便说了此事。

那晚,我在被窝里痛苦到不能自已,止不住地流泪,一直哭到凌晨才睡着。

我心疼父亲。

我不知道他原来承受过这么多,当时的他是有多么的绝望。

父亲因何自杀二姑没说。

只说被抢救过来后在家昏迷了半个月。

奶奶哭着对我母亲破口大骂:你这个坏蹄子,想不到这么恶毒,把我儿子逼死了,我就跟你拼命。

二姑说父亲的记性很好,读书时候就很聪明,这件事之后,记性就不大好了。

那时,母亲已经怀了我大姐。

经此一难后,二姑常担心父亲的状态,时常宽慰他。

父亲对二姑说:你不用担心我,为了孩子,我也不会再干这种傻事了,孩子不能没有父亲。

父亲也确实再没有轻生的举动,甚至有了强烈的求生意志。九零年躲计划生育,和母亲去杭州打工,患上了肾炎,硬是三年没有吃一粒盐,才得以痊愈。

很少有人能有这样坚强的意志。隔壁村也有一个男人患了肾炎,等不住嘴,背着家人偷偷吃咸菜,最后不治而亡。

我问父亲:每天不吃盐,嘴巴里没味道,你是怎么做到的?

父亲说:我不能吃啊,我死了,你们三个怎么办啊?

在父亲的思想观念里,结婚就是一辈子的事,好像无论发生什么,都不可以离婚。悲剧一旦铸成,就无可挽回。

小时候,我对父亲说:你离婚吧,离了婚,我跟你过。

父亲说:离婚了,你们怎么办?这个家就不完整了。

他觉得离过婚的家庭就一定会对孩子造成伤害,他也背负着这样偏执的观念吃了一辈子的苦头,连带着我们。

我时常幻想,以父亲的资质,即使再婚,也一定可以找到一个温柔达礼的女子。我认这个后妈,也会比现在的日子好过太多。即使找不到,最起码不用再受母亲的折磨,也会比在看似完整的家庭里过得幸福。最坏的结果,不过是又找了一个悍妇,可是我与那悍妇没有感情,她伤害我,我便可以反抗,也可以逃离。

无论如何,问题出现,寻求改变总有办法解决。像父亲这样,对既定事实的默认和妥协只会导致更多悲剧的发生。

在这期间,奶奶和母亲可以说是针尖对麦芒,争吵不断。

奶奶总骂母亲:说外甥女贴心,你贴心个屁!当初要不是我以死相逼,我儿子根本就不愿意娶你。早知道你这么厉害,我就不该让你进门。

后来母亲在年夜饭的饭桌上经常提及婆媳吵架的往事,将争吵的原因归咎于奶奶的抠门和父亲的愚孝。

那时,父亲不仅种庄稼,还在外面做工,每月有二十块的工资。每次回家都全部交给奶奶。

奶奶是个一毛不拔的人,交上去的钱是一分也不愿拿出来。大姐从年头到年尾都只有一件衣服穿,大夏天的还穿着棉毛裤。母亲想给大姐买一件夏天的衣服都没钱。

有一次,母亲知道父亲要发工资了,想赶在父亲交给奶奶之前拦截,给自己的小家留一点。可那天奶奶偏偏将家里的床单被褥啥的都弄出来让母亲去河边洗,等母亲紧赶慢赶洗完,飞奔回家,父亲已经将工资又全部交给奶奶了。

这件事让母亲气得不行,说了好多次,每次说完还要骂父亲和奶奶几句。

父亲在一旁也不辩解,只对我们说:你奶奶那时候苦啊。

自此,他们婚也结了,孩子也生了,家庭也成定局了。

所有人包括父亲,都接受了这样的现实。尽管日子依然过得鸡飞狗跳、硝烟四起,婚姻的争端算是过去了。大家又有了一个新的共同目标:拼儿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