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不做公主做皇帝 > 第49章 迈第一步

第49章 迈第一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曾媓这才唤赵月华上朝,将太子之争摆到百官面前来说。

赵月华洋洋洒洒高歌赵崇衍殚精竭力,日夜为曾媓分忧。赵崇苻随即出列,以立嫡立长为由,自请退位,立赵崇衍为太子。

朝中多数朝臣附议。只有曾少川及其心腹默不作声,有人想出言反对,同僚眼尖手快地拦下,压着声音悄声道:“你若活腻了,只管去!”

赵崇衍太子之位顺利定下。

立刻便是赐赵崇衍“曾”姓一事。这件事,赵月华同赵崇衍早已通过气,在听过卢王妃的剖析后,赵崇衍只想片刻便欣然接受。

那是他的母亲,是皇帝。自己作为儿子,尤其是作为太子,被赐与国姓并无问题。何况,现在不是他能做主的时候。只要熬到自己登基,要姓什么不还是自己说了算。

故而当赵月华提出改姓一事后,更无人阻拦。只有曾少川知晓,大局已定,再无他上位可能,思及此,他的头更痛了。

而最后一件大事,曾媓将曾少川由太常卿转为礼部尚书,任命赵月华为太常卿引起轩然大波。

曾少川升职并无异议。礼部尚书曾砚秀已于一月前致仕,曾媓迟迟未下命令由谁人来补礼部尚书一位,只命礼部侍郎暂管,现下曾少川由正三品太常卿转为正三品礼部尚书并无问题。

太常寺的政令仰承礼部,算是升官。

但赵月华任太常卿则让赵家老臣难以接受。

太常卿多由功臣、宗室、驸马担任,虽不处理琐碎之事,但太常卿依旧拥有实权,统领太常寺大小事宜,且重大事务,仍需太常卿亲莅,故而亲王当得,但公主来当实属前所未有。

赵月华是有功,但功至实职,掌管实权,岂不扰乱朝纲。

曾媓没有给赵家老臣上奏反对的机会,只历数赵月华的功绩,比立太子更加坚决地下令。赵家老臣纷纷示意赵崇衍、赵崇苻二人。他二人在此事上并不在意老臣的目光,而是恭贺赵月华。

赵家老臣一看赵崇衍、赵崇苻的态度,见宋言也是一副震惊,但很快调整情绪,没有出头,心里瞬间有了考量,便不再多说。

上位者们心知肚明,达成一致,底下人利益关系也并未损失,何苦趟这摊浑水。

于赵月华而言,这第一步总算是迈出去了。接下来,还有千百步,登上最高的那个位置。

她清楚她现在活得很好,似乎不用担惊受怕,不用去争权夺利。但她反复告诉自己,那些都是泡沫,一戳便破。

只是两位兄长在曾媓和许多朝臣心中拥有绝对的优先权,只要强势的曾媓和赵家老臣活着,赵月华便不可能兵不血刃地执掌大权。

赵月华不愿意向她的皇祖父一样发动一场宫变。

宫变必须死两个挡在自己位置前面的兄长和屠戮子侄。起码,到现在,赵月华没有把握成功发起宫变,也不愿意去想象她杀害兄长的场景。

既然如此,她会凭借从龙之功,在曾媓面前蛰伏,直到拥护怯弱的兄长登基,当上辅国大臣,将朝政逐渐全部拢入手中。

赵月华等得起,她才三十二岁,望着年迈的曾媓与宋言二人,她有耐心。

届时曾媓留下的痕迹,整个大应都是赵月华的优势。只要赵月华在,她不会允许兄长登基后就毁掉大应的存在。

时机成熟后,只等需再来一场吉兆,一本佛经,她便会亲自“请”兄长退位。众心所向,兄长只能乖乖退位,就像今日赵崇苻做出的选择一样。

她望着幽州山月图,她已经不愿意去想屈居兄长之下的事情。

她不比两位兄长差,她为何要将自己的命运再一次交付出去,任他人宰割?

尽管赵月华观察着两位兄长,深觉他们是爱自己这个小妹的,但她不愿意寄希望于兄长的怜悯。在曾媓身上吃过的亏,她受够了。

再看看她的两位兄长吧。

五兄赵崇衍的第一、二个孩子都死在流放路上,现有的四个孩子过着十二年担惊受怕的生活,生怕那个素未蒙面的皇祖母赶尽杀绝。

六兄赵崇苻的妃子在通天楼被毁后的第六日被诊断出身怀有孕,赵崇衍怕得不敢上报,第一反应是想要一碗打胎药结果了这个不合时宜的孩子。

妃子哭哭啼啼,喝了一口就吐了,赵崇苻也实在狠不下心,问到赵月华这儿,才被鼓舞信心留下这个孩子。

“只需再等一月,便依规矩如实上报即可,若出差错,月娘来担着。”

回忆起二位兄长的境遇,联想到她同她的孩子或许就会因一念之差,遭此折磨,那就不要允许这种念头有成真的一天。

赵月华看透了,这世间本就是不为刀俎,即为鱼肉,皇家尤其如此。一个朝代的开国皇帝本就经过厮杀抢来这天下,就注定了后代子孙会有为权力争斗不止的残酷。

她有时望着幽州山月图,会幻想是否在遥远的另一处会有世外桃源,那里的人无须政权便可幸福度日。但她想了很久,竟想不出来。她学习的和经历的都无法生出一处世外桃源来。

既然非要选,那么赵月华就要当一把锋利刀。

她对自己的许诺,对臣子的许诺,对天下百姓的许诺都将让她在怀疑前路是否正确时再次坚定自己的决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