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不做公主做皇帝 > 第26章 天从人愿

第26章 天从人愿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有赤胆忠心是好事。朕且问你,你觉得大应该如何安置戎州百姓。”

曾媓早将戎国同狄国地盘合二为一,称之为戎州,设戎州都督府,由大应官员管理戎州事务。

“陛下皇恩浩荡,天下自当归心。只是妙滢听过,戎州百姓习俗自古同我大应有诸多不同之处,再有叛军流窜,若其浑水摸鱼,戎州百姓难以融入大应生活。妙滢认为不妨以戎治戎,大应管戎官,戎官管戎人,先稳住时局,假以时日,戎州百姓安居乐业,自然感念陛下恩泽。”

曾妙滢沉思片刻,慎重道出。

这道题有许多答案,她需要做的是契合曾媓心中的答案。

紫宸殿内,曾妙滢未经曾媓允许,不敢擅自抬头,不知曾媓反应。时间点点流逝,她难免心慌。

忽然,曾媓大笑,开怀之声盈满一室。曾妙滢才轻舒一口气,心里炸开了花,弯起眼眸,娇艳的脸庞越发明媚。

“朕会赐你一道圣旨,你的婚事由你做主,任何人不得干涉。待除夕后,你便在蔓儿身旁协助她处理修文馆事务,俸禄待遇按规矩来,”曾媓对曾妙滢很是满意,转头对一旁的蔓儿说,“朕为你找了个好徒弟。”

“多谢陛下恩典。”

曾妙滢与蔓儿一同俯身,齐声谢道。

在曾媓转身的一刻,曾妙滢悄悄侧过头,眉眼弯弯,朝赵月华促狭一笑。蔓儿看在眼里,有了分寸。

赵月华知晓蔓儿对此事乐见其成,不怕蔓儿知晓她在曾妙滢一事上出过力。

在曾媓下旨绝婚后的第二天,赵月华便去见了曾妙滢。安王妃自然是喜不自胜,曾妙滢被身边人感染得恢复惯有的笑脸。可与赵月华独处时,曾妙滢又想到她的父亲回府提过的:“为父会向陛下请旨,为你择一位如意郎君。”

如意如意,人心易变,谁又说得准呢?她的母亲自认为她嫁给她的父亲就是三生有幸,可父亲纳妾,母亲暗地里以泪洗面,明面上还得大度地操持妾室过门一事。

特别是曾妙滢的父亲兄长无意间说出的“妇人之仁、不识大体”这类言语,让自幼饱读诗书的她备受打击。他们不敢在陛下面前多说一句,对曾妙滢姐妹明面上爱护有加,一言一行上依旧瞧不起她们。

曾妙滢不禁想到,她未来的夫君是否也是她的父亲、兄长这样的人呢?

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向来如此,她摆脱不得。她坦然接受了和亲的命运,但和亲一事不成给了她希望,她或许有另一条路可走。

曾妙滢的烦恼骗不过赵月华的眼睛。

于是,曾妙滢如实相告:“公主,妙滢不想成亲。我为何不能像蔓儿,像我大姐夫婿的母亲,襄国夫人一样,在陛下身边有一席之地,在这世道争得真正属于自己的寸地尺天。

赵月华沉默良久,坦言她没有十足把握,但可以一试。她会求曾媓见曾妙滢一面,至于曾妙滢能不能让曾媓对她刮目相看,只能看她的本事。

“妙滢,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你不可觉得入宫随侍是儿戏。”赵月华难得神情严肃地对曾妙滢说。

曾妙滢欢喜地抱住赵月华不撒手,听到赵月华的提醒,郑重表明:“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闺房。入宫一事,妙滢心如砥柱。”

待妙滢退下后,曾媓同赵月华、蔓儿确定下戎州一事。

戎国皇室中除战争中死去的二皇子,归降的太子外,均已殉国。曾媓决定命戎国太子,狄国皇帝的三个儿子来京受封。戎国太子、狄国太子在京师度过余生。剩余两个儿子均为狄国皇帝的庶子,将在大应的监督下,同原先戎国、狄国归降的官员一同治理新的戎州。

赵月华同蔓儿一同出宫时,都轻松不少,又聊起幻术师明远善。

“她可找到治疗其病症的办法?”

赵月华不敢明目张胆地接触宫中许多人,特别是她举荐给曾媓的人,虽是曾媓默许明远善一事,但赵月华惯会避嫌,多是从蔓儿或英儿处悄悄打听。

蔓儿娓娓道来:“尚未。《九州志》中的记载同你印象中的说法别无二致,只是提到法云大师遇见过通身化白的人。至于这类人畏光、短视等症状并无根除之法。弘书馆古医书浩如烟海,远善想多翻阅些,说不定会有意外之喜。”

“陛下允了吗?”

“远善献上养颜丹,陛下服后甚是高兴,遂给她一个机会,命她在太医署参与女医选拔。若过了选拔,便许她以御医身份呆在宫中,赐她入弘文馆翻阅医书。想也知道,以她的医术,定能留下。”

蔓儿对明远善信心满满,赵月华便不再担心她。

明远善是赵月华在民间遇见的幻术师。当时,曾媓需要一个幻术师,当着戎国二皇子慕容明彬的面做幌子,命赵月华挑一位可靠之人。

当赵月华见到明远善的第一眼,就知道她最适合中秋月宴这个节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