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不做公主做皇帝 > 第12章 又得佳人

第12章 又得佳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赵月华嫣然含笑,缓缓讲来:“万寿图是吉祥,但真正能解阿娘烦恼的,便是儿现在要献上的一个人。此人貌比潘安,说话识趣。关键在他对阿娘仰慕已久,一心想侍奉阿娘,还求到儿面前来。儿思索已久,想着阿娘是该有个贴心的人陪着才是。”

曾媓被赵月华勾起了兴趣:“此人现在何处?”

赵月华俏皮一笑,眼睛完成月牙:“儿命他先在殿外候着,只待阿娘下令。”

曾媓靠在榻上,命魏子玉进来侍奉。

魏子玉身着一袭浅蓝圆领广袖竹纹锦袍,头戴莲花玉冠,腰带勾勒纤纤细腰,系如意玉佩,双手持玉笛,如谪仙降世,从容不迫地走到曾媓身前,行礼问安。

曾媓一见他,眼前一亮,手抚上他泛起红晕的脸庞,问了好几个问题。

“你叫什么名字?”

“奴唤魏子玉”

“今年多大了?”

“快十八了。”

“你想服侍朕?”

“陛下天颜,奴虽未见过,但仰慕已久,此生只求能伴陛下左右,死而无憾。”

魏子玉的目光炽热坦诚,眼里明亮有神,浸满蜜。曾媓也招架不住,再次伸手过去,魏子玉忙不迭扶上,借着曾媓给的力越靠越近。

用不着曾媓下令,赵月华识趣退下。

她身后传来一曲悠扬的笛声,余音袅袅,动人心弦。

曾媓决定把魏子玉留在宫中侍候,并不打算将他安置宫外。可她登基不久,不愿公开宣扬此事,不想朝臣议论纷纷。

赵月华早就想好一计,却在曾媓面前表现得刚想出来一样。

她劝曾媓在宫内新设修文馆,广纳天下才子、撰写锦绣诗文,以彰显新朝爱惜人才之心。魏子玉就可借着这个由头,以才子身份在宫中待命。

大昱原先就有诏令,寒门子弟若得不到科举机会,有机会向权贵献赋,若得权贵赏识,推荐给皇帝得青睐后便可入仕。

大应现初建,没有改变这股风气。但其弊端渐渐显现,权贵往往看不起出身寒门的才子,所以寒门子弟即使才华横溢,真能鲤鱼跃龙门的,少之又少。

而如今,朝廷要给他们这个机会,自是深得民心。

此举也迎合了曾媓对诗赋的喜欢,还可打造一个可以为她献策献诗的智囊团。

宫中原有两学馆。一曰弘文馆,由宰相府管辖;二曰崇文馆,由东宫太子管辖。

弘文馆设有馆主一名,学士四名,校书郎六名,助教若干,崇文馆则是学士主管,除学士外,无固定官员。弘文馆作为藏书馆外,馆内人员还可为皇帝献策。两馆各收生徒二十名,由学士教其经史礼法。

弘文馆的生徒为皇亲国戚、三品以上的京官子孙,崇文馆的生徒则为东宫高官子弟及三品以上学士子孙。

比起上可招收三品官员子孙,下可招收平民之子的国子监,两学馆一直由世家大族的子弟垄断,难以改变。

设修文馆一事,既得佳人相伴,又得真才实学之人,可谓一举两得

事不宜迟。

为让人心服口服,曾媓同意赵月华的主意,命博学多才的蔓儿任修文馆馆长,负责同文馆事宜,先面向百官举办品诗会,端正名头。

阳春三月,赵月华特意安排在重建后的通天楼办品诗会。曾媓亲自到场,钦定诗会主题。半途,因曾媓风寒未愈,先行离场,留下口谕,待诗会结束后,由蔓儿亲自将结果向曾媓说明即可。

蔓儿素有才女之名,由她代朝廷评选,有理有据。

修文馆只要真在运作,定无人在意一小小的魏子玉,更无人怀疑他的身份。

曾媓离场后,唯有赵月华与蔓儿端坐高台,欣赏底下百官现场作诗,作完后写于纸上一并献上来。

蔓儿一一翻过纸张,似乎突然想到什么,先转头看向赵月华,眉毛一挑,眸若星河,嘴角上扬,笑起来梨涡点点,将看不上的诗随手丢下楼。

砌下落纸如雪乱,无一人敢面露反对。

最后只留得一位从七品太常寺博士董与乐的。

蔓儿当众念出董与乐的诗,董与乐眼眶微微发红,像被从天而降的喜事砸中一样,脑子有些发晕,忍不住往蔓儿处看,哪怕看不仔细,也伸长脖子瞅着,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听完诗后,百官惊叹此诗之精妙,赞扬蔓儿独具慧眼。

蔓儿将董与乐的诗献给曾媓,曾媓升任其为从四品太常少卿。

紧接着,修文馆面向天下才子开放。蔓儿在京师的平康坊新开府邸,任何有才之人可逐级推荐给蔓儿或直接到京师向蔓儿献文章。经蔓儿筛选后,献给曾媓。

自此,每率群臣出游,曾媓也越发喜欢让大臣赋诗助兴。

蔓儿永远是百官中最耀眼的那颗明珠,虽非外官,高于百官。

品诗会结束当日,蔓儿送了赵月华一幅拜月图,由蔓儿亲手所绘,并附上一句“丹青着明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