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不做公主做皇帝 > 第4章 孩子被夺

第4章 孩子被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皇帝嫁女、大赦天下、与民同乐,观礼的百姓蜂拥而至,讨要钱财,沾沾喜气。

那时的她以为脱离了笼子,却不想她只是换到了一个更大的笼子里。

等她与曾少臣碰面,曾少臣规规矩矩地向赵月华行礼,一身大红婚服盖不住他冷若冰霜的脸,声音沉稳有力:“为免惊扰公主,臣会另寻一间房安置。如公主有任何需要,可随时派人吩咐臣。”

赵月华欢欣雀跃,抿嘴一笑,道:“多谢将军。”

婚后,为让各自安心,赵月华同曾少臣私下已经写好和离书,并签上姓名,交由安娘保管。

曾少臣交际少,平日里不爱与应国公府的人走动,赵月华也乐得清净。平日登门造访最多的便是他的下属。

曾少臣鲜少呆在公主府,赵月华知晓他总去看望安娘。但每天曾少臣必对她有一次问好,从不遗漏。

是安娘嘱托的。自上次碰面,安娘将赵月华视作自家人。

“公主同我们一样,都是身不由己。”

赵月华也很关心安娘,在曾少臣那儿时时问起安娘的情况。

同时,朝廷上在酝酿一场巨变,曾后的堂侄曾砚秀,也就是礼部尚书上奏称:“太后至仁至善,天下太平,五谷丰登,粮不种自生,茧不蚕自成,凤凰来仪,日月并升。民间各地多有祥瑞之兆,争相献上祥瑞之物。”

曾后大喜。

两个月后,一群僧侣称,整理经书时,悟得当今太后乃佛祖化身下凡,应为天下主人,故而编撰出一本新经书,献给曾后。

曾后随即下令命各州僧人向百姓宣讲此经书,花费大量钱财兴建佛寺,并准备在皇城修建一座高耸入云的“通天楼”,以彰显盛世气相。

赵月华特地派人去问了是哪个寺院的和尚撰写的经书。

婢女回:“禀公主,是万年寺的。”

赵月华大悟,原来是曾至信。

曾至信是赵月华的三姑母,平城公主献给曾后的人。平城公主识时务,先帝病重时就一直讨好曾后,不惜逼迫儿子休妻再娶曾后的侄女,成为赵家少数没有被处置过的人。

曾至信本名叫什么,没什么人知道,但没有不清楚他现在这个名字的,入了曾家的祠庙,甚至是命现任应国公曾少川认其做季父。曾后为避免外人察觉她与曾至信的关系,命其削发为僧,常请他入宫诵经,通天楼也由他主持修建。

时间一长,怎么会没人察觉他们的关系,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曾至信可不是个低调行事的人。

赵月华只见过曾至信一面。曾后遇刺那天,赵月华离宫时见过他,面孔冷峻,五官深邃,气宇轩昂。曾至信骑马进宫,一路马蹄如飞,尘土飞扬,竟无一人敢阻拦。打听后才知道有这么一人。

成亲半个月后,赵月华生下了女婴。

生产很顺利,这个孩子没有折磨赵月华。

赵月华脑子很清醒,痴痴地盯着孩子,她期待已久的女儿,名字就叫锦兮吧,柳锦兮。她只盼着她的锦兮在她的庇护下做个富贵闲人就好。

出人意料,曾后来了。

但曾后不是来看望赵月华的,不是来关心孙辈的。

她是来带走赵月华的孩子的。

曾后的话像刀子一样割着赵月华:“为曾家生下孩子,我就让他俩回来陪你。”

蔓儿领命抱走锦兮,带走瑾儿。蔓儿看着虚弱的赵月华,心中涌出难以名状的酸楚,可蔓儿不得不遵命行事。

赵月华阻拦蔓儿无果,拖着单薄的身子,跌跌撞撞下床,不慎摔倒,披头散发、狼狈不堪。

她素来爱美,也顾不得这些,声嘶力竭地求曾后:“求求你,阿娘,把孩子还给我。我不会违抗你的,只要别带走他们,求求你。”

曾后淡漠回应:“那就证明给我看。我给过你足够的耐心。”

曾后决绝地离开,带走赵月华的一切。

赵月华恍惚间听见锦兮在哭,瑾儿在叫“阿娘”。赵月华却无力起身,动弹不得,也护不住她的孩子。

四个月内的体会到的绝望,比前二十年的还要多。

赵月华满是泪痕,听不见响动。曾少臣刚刚回府,听到曾后的话,扶着赵月华,担忧地看着她。

赵月华眼里噙满泪水,呢喃:“我已经失去很多,为何连我的孩子也守不住。”

接着颤声诉说:“两个孩子是我身上挖下的肉,他们这般小就离开我,叫我如何放心啊!”

她此时无力抵抗曾后的威胁,可她也不知道怎么能换回孩子。

曾少臣的手在抖,他想到安娘,因爱着即将为人母的安娘,对眼前这个可怜失子的女人安慰道:“公主,他们很快就回来的。”

是的,可她得用另一个孩子去换。赵月华绝望地想。

很多年里,保护不了孩子的绝望总是挥之不去,即使赵月华后来顺利接回孩子,她总怕有人将他们再次夺走。

只有权力,只有效仿曾后,掌握权力,赵月华觉得自己才可以不再担惊受怕。

她这般安慰自己度过每个漫漫长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