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梨花颂 > 第53章 薛湛谒见薛公明,观画品鉴惹心思

第53章 薛湛谒见薛公明,观画品鉴惹心思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时马车止于"薛湛"书院门前,朱漆匾额高悬,石狮怒目而视。然书院旧制:女子不得入内。姜书梨遂独留车中,静待宋凝霜归来。

宋凝霜拂袖正衫,立足门前,抬首望去,只见白墙墨瓦,深浅叠晕,楣上一道匾额,写的是‘薛湛’二字,其字体挺拔端庄,秀丽沉稳,于日头下格外耀眼,她光站在这里便觉如沐春风。

薛湛书院肇建至今,其声名直追‘岳松’‘白凤’等四大书院。就连黄口小儿亦闻‘非薛湛不入仕’之说。每岁春闱,负笈求学者摩肩接踵。

缘何如此?

只不过,因书院创办人薛湛,少时便因学识渊博而闻名遐迩,引得初登大位的崇光帝安顼①注意,下旨破格征召他入仕途。

试问普天之下谁能有此殊荣?此事在文人界自是引起不小的轰动——

那时的薛湛年仅一十八岁,然他亦不负众望,从最初的普普通通从九品小官一路跃升至正四品国子司业。

待他告老当日,皇帝更令其回乡开设书院,为朝廷广纳人才。

最为耀眼的,便是书院正门处,那块由安顼亲笔御赐的“薛湛”匾额了。

以名赐匾,无上荣光。

两百年以来,‘薛湛’所出状元探花榜眼,文人墨客更是数不胜数,到了薛公明这代,已经是第八代。

朱色大门从内敞开,宋凝霜拾阶而上,院内一名门子长者见状,迎上前询问。

他抬手施礼,态度恭敬:“先生可是庆元宋子安?”

他早就得到吩咐,见来者青衣素履,气度清华,已料定□□。

宋凝霜执以一礼:“正是,不知薛山长可在?”

“先生巧至,请随我来。”门子侧身,做出一个请的手势。

宋凝霜颔首,随他入内。

一路行进,门子规行布矩,即便宋凝霜主动相问,其态度亦安辞定色。

书院之内,亭堂环筑,构建古朴典雅。庭院阔落,视野无碍。游廊轻绕,灼灼枫香赤若晚霞,伫立两旁,俄而风起,浮动散落一地,竟将青砖染赭,分外妖娆。许是在圣贤诗书的映衬下,一步一景,皆成画意。

穿过月门,宋凝霜踩着石板铺就的小径,来到薛公明书房外。

门子叩门,闻屋内之人通允,方请宋凝霜入内。

‘吱呀’一声,书房的门被推开,屋内二人齐齐望去,宋凝霜不疾不徐走进。

书房内,案上檀香枭枭生烟,一位年约六十左右,面容清瞿的老者端坐于案几后。他头戴乌角巾,颌下留着三缕长髯,身穿霁蓝长衫,精神很是矍烁。远远望去,慈眉善目,令人望而生敬。

而案几侧方,坐着一名月牙白缎子华服的年轻男子,单从衣着上便能看出此人荣贵。

宋凝霜走近案前,稍稍端详了薛公明一番后,便收回目光。她作了一揖,礼貌垂首:“学生庆元县鸿山书院宋子安,见过薛山长。”

薛公明望向来人,见她青衣袂袂,眉目隽秀,稳当自如,他微微笑道:“宋君无需多礼。”

宋凝霜从容直起身,态度恭敬:“学生受鸿山书院遣派,行赴薛湛践习画学,今顺行抵至。彼时吾持讲学手书,烦请薛山长阅目。”

话毕,上前一步,双手将手书递于薛公明,待他接过,方重新退回原地。

薛公明展开看了看,随即抬起头,目光在宋凝霜身上扫过,眼神中带着一丝审视。

气质温和,言辞谦恭,行止有礼,不由得心生好感。

片刻后,他点头笑道:“不错,怀远弟信中力荐,对你言有赞赏,老夫本以为他多少存有偏颇。今目下亲见,宋君年少风华,形清淡雅,当是如日方升。”

宋凝霜浅露微笑,却并不醒目,她谦了一礼:“薛山长谬赞,学生承之赧然。”

不卑不亢,谦逊适宜,薛公明心中更是暗暗点头。

想罢,薛公明抬手示意宋凝霜在一旁的椅子上落座,又令堂侍入内奉茶款客。

待她缓缓坐下,方听薛公明介绍起另一个人来:“这位是凉州武德县竹山书院先生沈长廷,亦列本次讲学之师,攻算学。”

沈长廷与她笑一颔首,算是招应。殊不知,他早已在宋凝霜自荐时便暗地里将她打量了一番。

小地方来的,穿着平庸,长得也并未有过人之处,之后若想拿捏,应是不难。

少顷,堂侍将茶奉上复又退外。

宋凝霜执盏浅啜,茶汤入喉,兰香沁腑。一时眸光流转,徐徐环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