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得还挺周全,不过最好快点,否则再晚两天,太子也未必是太子了。”康苏儿笑得猖狂,让玉环心中升起不妙的预感。
“你做了什么?”卢栀举着剑,直对康苏儿的脖颈。
康苏儿轻轻移开剑尖,不顾手上沾了安禄山的血,又作无辜状:“也没什么,只是如果哥舒翰和高仙芝他们吃了败仗,李隆基会怎么样,难道他这把年纪还能御驾亲征吗?”
后面的话不必再说,一旦李隆基逃跑,整个皇城里的人都要跑,李隆基即使带着太子和皇后,可逃亡的天子什么也不是,何况太子。
“是你做的,你从刚进京面见李隆基那天起,就已经准备好了吧?”玉环想到当时李隆基为了找陆玄英而让康苏儿单独面圣,而且后来康苏儿也承认说她的巫术会对当事人产生一定的影响。
看来不止是宴会上出现幻觉那样简单,就算无法操控人心,却能通过别人的话来引导对方朝自己的想要的结果走。
直到几人分开,玉环还在思考康苏儿对李隆基施的咒到底影响了多少,为什么上一世没有康苏儿,李隆基依然做出那样昏聩的决定。
“其实巫术并没有你想象的那样神奇,像陛下所做出的那些重大决定,关系数十万百万人,巫术能起到的作用只是加速进程,能有这样的结果,只能证明……那确实是陛下所想。”陈舟的话让玉环的心突然平静了。
虽然这个世界充斥着和从前的不同,有着各种机遇与危险,可李隆基竟然从未变过,这实在很神奇,足见即使是传闻中可以操控人心的巫术,对于一个帝国的君主而言还是不够看。
“可就算这样,让哥舒翰出关迎战,李三郎到底是怎么想的!”上一世玉环不懂,可如今就是她这样对军事一窍不通的人,也能看出潼关的重要性,李隆基竟然盲目到如此地步。
她有些头痛,可以预见这场战争的结果不会太好,即使安禄山已经不在,但还有康苏儿,对方的军事才能和武艺不输于任何将领,而他们这里纵然有哥舒翰、高仙芝和封常清,但人数上的不足会增加他们的难度。
而且并不是名将越多越好,除非能形成统一意见,否则每个人的作战风格都不一样,很可能产生分歧而自内部乱起来。
不过就算对李隆基的安排有再多意见,他们也没有任何办法,只能期盼着康苏儿没有那么快把安禄山的人收为己用,期盼着潼关那里能找出最佳解法。
可惜,天不遂人意,本来早就应该脱离轨道的历史巨轮,在这个时候又硬生生扭了回去。
与潼关战报一同送来的,是李隆基要御驾亲征的消息,但谁都没当真,卢栀甚至还笑出了声,为这位帝王这般荒唐的说辞而震惊。
“不,我们赶紧回长安,不管李亨了,康苏儿应该不至于弄死他,赶紧走!”玉环看到李隆基要亲征的消息,脑子里那根弦就像被人大力拉扯过一样,直接断了。
上一世,就是在潼关失守后,李隆基在表明要御驾亲征的第二天,就带着玉环等亲信,丢下长安向蜀中而去。然后很快,快到她都没反应过来,马嵬兵变,她全家都被杀了,连她自己也被李隆基赐了一条白绫。
这么多年过去了,她还是忘不了死前的场景,每一次回想时,都不由自主摸向脖颈,想要确认那条白绫到底在不在。
“玉儿,怎么了,为什么这么突然,不是说要看康苏儿下一步的行动吗?”卢栀不解,可嘴上虽然在问,身体还是下意识就配合着开始收拾东西。
陈舟看了她一眼,轻轻摇头:“别担心,事情还没有你想的那么糟糕,就算有些东西没变,不代表所有,在你来到这里的那一刻,一切都已经不一样了。”
“是啊,你别害怕,不管发生什么,我都在呢!”卢栀上前抱住玉环,轻轻拍着她的后背,像哄孩子那样温柔,感受到她的平静后,又睁着那双圆眼对她笑。
他的笑容总是那样阳光,那样明媚,看着他,仿佛就能忘却一切烦恼,只想多看他一眼,让这片阳光多为自己停留一刻。
“好,我不怕,有你这句话,我什么也不怕。”玉环勾住他的脖子,轻轻靠在他肩上,享受着这份“逃亡”前最后的温暖。
而一切也不出玉环所料,李隆基带人跑路的消息在他们前往长安的途中就传了过来,不过军队再赶也没有他们骑马快,不过两日就已经看到了队伍末尾的运粮军。
“吁——”玉环勒住缰绳,看着小兵们的背影,有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这个视角格外新颖,仿佛一个见证者,甚至局外人。
但她知道还远远不够,又低头看向那染血的布包,里面装着安禄山的头颅,已然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这是她为大唐未来天子准备的登基贺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