嫣然低声答:“贤妃娘娘带着人去了永寿宫,说是要和太皇太后一起过来!”
这样皇后就不敢把手伸向她带来的宫人了!
旁边的景屏看着说话的主仆两人,她后知后觉,嫣然不会也知道娘娘是……重生回来的吧?
感觉身边人的不对,嫣然奇怪地看向景屏,凑近她小声问:“你哆嗦什么?”
景屏:“啊?我哆嗦了吗?我没哆嗦啊!”
嫣然看着她颤栗不止的手,只觉得莫名其妙!
***
华清殿,皇帝赐群臣冬衣。
安昌殿,宫妃命妇同乐。
酒到酣处,李瑾带着太子以及众皇子来表彰命妇。
李瑾一出现,贤妃颜怜蓉便给身边的女官使了一个眼色,女官出去之后,对一个小太监低声说了几句,小太监便转身离去。
殿内郝明远在念祝词。
“……值此立冬之际,朕邀众位夫人,共襄宫中庆宴。国者,人之所依,家者,心之所安。众位爱卿,国之栋梁,诸位夫人,栋梁之侧柱。臣子之家,国之基石。一国之昌盛,非一日之功,一人之力。君臣一心,家国同构,方能成一世太平。”
祝词念完,人群中就有一个中年嬷嬷走出。
殿外秦靖池被小太监引着来到了安昌殿,他人刚到门口,就听到了一个声音,他整个人一下子钉在了地上。
“陛下,奴婢有要事回禀!”
李瑾听着她的话,看着她的人,脑袋嗡嗡作响。
从元和一年底的除夕之夜,到现在元和十八年的迎冬宫宴,他明着暗着找了将近十七年的时间,一朝得偿所愿,让他有一瞬间的不真实感。
那边皇后鱼静桃见势不妙,大声呵斥:“哪里来的宫人,如此不懂规矩,还不速速拿下?”
虽然她之前并没有找出经过伪装的陆染菲,但却早准备了人手,那些宫人上前拿住那嬷嬷,就要将人拉下去。
中年嬷嬷被拉走,拖行间,她高声喊道:“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只此一首诗,让所有的人都不明所以,唯有李瑾和皇后鱼静桃脸色剧变。
李瑾嘴唇颤抖了一下,努力平复自己心下的震动,然后才说了一句:“留下她!”
他声音极小,但是郝明远听得清楚,高声喊着留人!
坐着的鱼静桃脸色瞬间惨白,身子一软就要向后倒去,被身边服侍的女官扶住!
中年嬷嬷跪在地上,帝后脸色异常难看,现场众人都安静下来!
李瑾轻声问:“你怎么会知道这首诗?”
他不认为溶溶和别人私下相通的凭证会告诉别人,所以……
恍惚间他突然意识到,也许自己一直错了,错得离谱!
中年嬷嬷高声哭喊:“陛下,这首诗,奴婢知道,您知道,岳安儿知道,鱼静桃知道,平王殿下知道,可唯独……唯独皇后娘娘不知道啊!”
说到最后,她再也难以抑制,大声哭着趴伏在地。
一句话说得没头没尾,可是任谁也知道这涉及到了宫中密辛,而且很明显,中年嬷嬷口中的皇后娘娘不是现在的皇后鱼氏,而是曾经的秦皇后。
李瑾听到她的话,证实了心中的猜想,呼吸陡然间艰难起来,胸口一阵阵地刺痛袭来,一股腥甜从口中喷出。
“皇帝!”
“陛下!”
现场一片混乱。
有人去扶李瑾,有人去请太医,也有人趁乱持刀走向中年嬷嬷。
贤妃之前安排的人挡住了第一次攻击、第二次攻击,然后第三次攻击被秦靖池挡下了!
中年嬷嬷慌乱中抬头,看到是一脸冰霜的秦靖池,低下头,呜呜哭出声:“大公子,奴婢真是该死啊!”
***
清场后的安昌殿。
郝明远:“陛下,段大人已经派人去皇陵请平王殿下了!”
平王是先皇的第三子,但是其母和前瑞亲王的母族同属一脉,所以被先帝所厌,为了绝他继位成为瑞亲王掌握朝政跳板的可能,先帝多次下旨申斥他“德行不堪”、“资质愚钝”。
李瑾登基后,他被敕封为平王。元和十年时,瑞亲王几乎已经是穷途末路,自然保不住被他“寄予厚望”的平王了,于是,一次交手之后,平王被李瑾找了由头罚去了守皇陵,一待就是这么多年。
李瑾听到郝明远的话,微微点了一下头。
上首,除了李瑾,还有太皇太后,若凝则站在太皇太后身后。
之前太皇太后示意她离开,涉及宫中密辛,她的确不适合听。可是她不甘心,所以当做没看懂,扶着太皇太后,硬是赖在了这里。
然后就是秦靖池和莫芸儿了。
郝明远清场时,秦靖池只问了一句:“你觉得我不该听吗?”最后也留下了。
底下,跪着已经恢复本来面貌的陆染菲,鱼静桃被宫人扶着站着,只是此时的宫人已经不是她身边常伺候的女官了。
殿外,李瑾的嫔妃、太子带着一众皇子也都候着。
凤沁托着放有一沓纸的托盘走进殿内回禀:“陛下,之前行刺的宫人交待是未央宫总管徐庆忠吩咐他们杀人的!”
下首的鱼静桃立刻跪地:“陛下,臣妾冤枉!”
李瑾充耳不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