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潮起,潮落 > 第62章 第三章 浦 东(续17)

第62章 第三章 浦 东(续17)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初秋,鹏城刚遭受台风的袭击。酷暑已经落幕,傍晚的鹏城,已经隐约显现秋天的干爽和清凉。

阿丰结束了在福华电子城一天的工作,便兴冲冲地关门,然后又兴冲冲地走向电子城南面的仓库区。这里是电子城所属的仓库,专供给电子城里的商户使用。阿丰早些时间,在这里找了一间大仓,简单装修一下,就交给老黑去打理。

老黑心心念念的线路板加工厂,就是在这里设立的。

就这样,两人做了分工,阿丰负责店面,老黑负责加工厂。

阿丰将一部分的利润投入到加工厂这里;老黑虽然拿上干股,但也不分红,记在账上的利润也尽数拿回厂里投资。这大半年来,两人愈发默契,加工厂的生意也渐入佳境:现在加工厂不仅仅可以给一些台湾客商加工半成品,而且也可以仿造一些日本电子产品。阿丰和老黑的这个厂子已经远近闻名,眼下正是大展宏图的好时光。

阿丰没有直接到厂里,他先是到电子城附近的烧腊店里买了几斤的烧腊,还有一些小菜和饮料;然后才从容不迫地走向工厂——老黑那里经常备有好酒,所以自然是他负责买菜,两个单身寡佬的晚餐就是这么简单而浓烈。

阿丰还没走进工厂,便已经听见厂里传来一阵机器工作的滋滋声,夹杂着,还有老黑那熟悉的叫喊声。阿丰知道,工人们又是惹了这半老头子不高兴;老黑是个执拗的人,稍微不顺意,嘴巴就开始不住地叫喊;当然,这都不是恶意,只是个人的脾性如此。

“老黑,你嚷什么,到处都听见你的声音,吵死了。”阿丰走近一看,老黑果然是在训人。挨训的两个,是刚到厂里不久的小年轻,看样子连初中都没毕业。

“还不是你作的孽。你个黑心资本家,找这些毛都没长齐的小孩来工厂上班,天天害得我要给他们上操作课、安全课,还都记不住,要不是老子我看着,保准早晚出事。”老黑依然骂骂咧咧,两个挨训的孩子连头都不敢抬起,只管看着地板,脸上红得发烫。

“行啦,行啦。把你的人都叫过来,开饭啦。”阿丰知道老黑的脾气,只好打个圆场。

“喂,你们都去洗洗,把饭菜端过来,老板加菜了。晚上给大家吃什么啊,老板?”老黑摆出一副毫无顾忌的模样在发号施令。

众人应声而动,一转眼间,厂内食堂上就满满地坐上十几个人。这些都是厂里的工人和师傅,对于阿丰来讲,他们是自己最宝贵的员工和下属。

“今晚,大家辛苦了。吃完饭,大家还要再加加班。”阿丰每周都会来这里和工人吃上几顿晚饭,反正他是孤家寡人一个,一个人吃饭不如一伙人吃饭来得香。

“大家快啊,打饭的打饭,端菜的上菜了噢。今晚老板,哇,烧鸭整个,叉烧、排骨,喂,大家快点噢。”老黑在使劲地吆喝,他自己还没来得及拿出碗筷,倒是忙着给工人们打饭、上菜。所谓口硬心软,大概就是如此。

“老板啊,今晚我只有这半斤白酒了,将就吧。”老黑安排完众人,自己就坐在阿丰的对面,拿出一瓶还有半瓶子的酒,开了,喝起来。

“亏我还专门给你留半只白切鸡,你就这样招待我,老黑,擦!”阿丰也顾不上老板的威仪,变身一个大老粗。

“下午太忙了,没时间也忘记回房子去找酒。今晚啊,我们准备干到十二点。”老黑说着,就扯了一个鸡腿啃起来。

“台湾佬的那批货,这个星期能赶出来?”阿丰就着花生米喝了一杯。

“没问题,包在我身上。已经出了七成的量,今晚加班,就是把成品拿来测试,看看质量和稳定性。再过两天吧,都可以打包出货了,都不用到周末。”老黑对于生产环节的管理那是一个全面和细致。

“这个交给你了。那个台湾佬很精明,做事也很谨慎,这是第一次合作,我不希望有不开心的事情发生。”阿丰也是费了不少力气才抓住这个台湾客户,为此,他还准备给中间人一成半的佣金。

“知道。不过,老郑,我说实话,这单子我们真的不怎么挣钱啊。”老黑摇了摇头,他把只剩骨头的鸡腿又在嘴里砸吧了一圈,彷佛没有吃干抹净就是浪费。

“我是这么想的,这单子,第一次挣多少不在乎。这台湾佬掌握着出口的渠道和代理,我们供给他的东西都是用去出口欧美的。这一次我们要是能够顺利做成,这就意味着,我们的产品是可以出口到欧美去。以后,这还不是我们的招牌了?”阿丰想得可是长远,宁可牺牲短期利益,也要达成长期目的。

“哎,老郑,你真是深谋远虑。以前,是我小看你了,来,走一个。”老黑的真心话,听起来却很滑稽。也只有阿丰这样有肚量的老板,才能容下这个怪人。

“哟,难得。”阿丰不失时机地怼回老黑。

“对了,老板,我上次给你说的事情,是不是要严肃考虑一下。”原来老黑的恭维,是为了正事。

“什么事。”阿丰喝了几杯,有些迷糊。

“就是扩建工厂和招人呐。”老黑的正事从来都不是小事。

阿丰没有回话,这事实际已经摆在他心里许久。老黑大概是上上个月就和他提起这件事,按老黑的说法,现在的场地还是不够,要增加产量,就得要更多的产线,也需要更多的熟手工人;其中,最为紧迫的,还是人。

在老黑眼里,来鹏城赚钱的人,有太多;但能实际干活的,又太少。老黑自己也曾去过人才市场找技术工,但都不合适;要么专业不对口,要么出价太高。来来去去好几回,他也就失去了继续的信心。

但阿丰却另有考虑。

他刚刚买下电子城的两个店铺,加上转手费,一共花了一百多万。这里面,还有一大半是借别人的钱。而且他也和老黑说过,毕竟这里面也有老黑的一份。这两个店铺现在又转租给别人,一个月有快两万的收入。加上自己的门面和老黑工厂这块的收入,一共每月的收入可以达到十万左右,这是纯利。

摆在眼前的事实是,阿丰也要计算这里面的利益。

按照老黑的说法,他要找厂房,要找工人,这事情没有五六十万是打不住的。阿丰自己私底下算过这笔账,这还是比较乐观的结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