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些拿不清谢京墨的态度。
“我知道了。”谢京墨再度回答。
他将信收进衣袖中,并未打算查看。
百幺眨巴一下双眼,谢京墨转身离开此处时,百幺的心中忽然知晓那些疑问的答案。
疫病的药方经过无数次的改良后,变得人人都可以能买得起。
晚幽城尚在重建之中。
边疆的战乱已经平息,作为三公之一的楚清意在回到皇城的前一天,积劳成疾,病死在军队之中。
之后,没有人再敢提起割地的事情。
南江依旧处于无皇的状态。但打算开始争皇位的两人,不约而同的选择停手。
而谢京墨也遵守承诺,不插手他们的事情。
因为南江混乱才刚结束,正是需要休养的时候。
此时距离南明八十年还剩下十天。
因为魏少卿失踪的缘故,大理寺的事宜就此落入当朝少师谢京墨的手中。
而谢京墨在那少卿的房中,找到两本书。一本关于南江律法的更改,还有一本名为风华录。
那本名叫风华录的书很厚重,上面记载了很多人,每一代人都对应着一卷,而最后那一卷所写的是他们这些人。
从名字到生平再到所做的辉煌事迹,都是那位魏少卿用笔一点一点写出来的。
那位写书或许带着一些私心,因为最后一卷比前面几卷都要多。
这或许便是属于他们这一代人的风华录。
谢京墨也在那本书中,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那位写书人并没有写完,因为那上面没有那人的名字。
谢京墨转眸望向手边的那本修改律法的书,研磨提笔写下写书人的名字。
如果让他来做这本书,那魏知易的名字一定在第一页。
有风声说桃江的人要起义,谢京墨带着那本修改的律法,想要亲自过去一趟。
临走前,谢京墨将宋家的令牌物归原主,甚至将孟家的令牌都给了她。
让百幺将药方的功劳落于他的名下,还将令牌都交给了他。
魏知易的目的自始至终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想让他在与二皇子相斗时,多些筹码。
“这真的……”宋桃夭抬眸望向谢京墨,面露窘迫,她开口欲要说什么。
站在她面前的人摇摇头,敛眸说道:“一事归一事。如果你觉得没有报魏晚竹的恩情。那等他回来,再告诉他。”
宋桃夭听到此话,似是察觉到了什么。
旁人都说魏知易死了。她以为谢少师也是旁人之一,未曾想到,这位谢少师居然也不相信。
联想到谢京墨去桃江的事情,宋桃夭忽然上前,叫住离开的谢京墨。
她开口问道:“少师,你和魏公子是什么关系?”
将要走出房门的人脚步停顿,他没有回头,只是缓声说道:“我想带他再看看这山河。”
只一句,便已将所有的情意包含。
魏知易留给他的信,他一直没有拆开。
因为他坚信,魏晚竹不会就这么轻易死去。
那人可是答应过他,要将自己的性命交于他的手上。
宋桃夭站在原地望着那人越走越远。这周围只有她一人,而听到谢京墨对魏知易的情意的人也只有她一人。
谢京墨来到桃江,将那修改的律法递给那起义的领头人。
那人的表情似是震惊,却又有些别的情绪。
很顺利。
但也不顺利。
因为他找遍桃江的各个角落都没有找到那人的身影。
魏晚竹不在这里。
本来燃起的希望再一次破灭。
他不信,于是游离在桃江周围的城池中,想要去寻找那抹熟悉的身影。
谢京墨问起魏知易时,那蹲在瓜摊的大爷笑呵呵地说道:“少卿啊,他帮了我们好多。若不是他,我们也不会有今天平静的日子。”
他没有找到那人,却在很多零碎的话中,瞥见那人过去的影子。
蓝色的发带与那身浅色的衣服一同飘扬,也与这田间融为一色。
从前的魏知易蹲在田野边,那时的他已经成为大理寺少卿。那人挥手笑着问道:“大娘,前些日子的麦子卖出去了吗?”
大娘笑纹如花地望向他,兴奋地说道:“卖出去了,卖出去了。多亏了少卿你啊。”
田野的风总是悠扬,那人蹲在田间,芦苇将那人的身影遮挡,似乎他本就属于这方天地一般。
原来在不知不觉间,魏知易已经做了很多。
谢京墨没有见过那时的魏知易,所有的印象都来源于那些人的只言片语。
他此刻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便是找到魏知易。
至于之后,谢京墨没有想过。他现在只想见到那人。
时间逐渐往前走去,皇城暂时不会乱起,所以谢京墨自来到桃江之后,便没有再回皇城。
而他这一待,便是十天。
南明八十年终于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