诶呀呀,邵渭郡太守都要感动哭了,天不亡我啊!
如何政绩斐然?定是造假!
如果真的百姓富足呢?绝对不可能!就算有也是搜集百村供养一个县城!都是假的!
邵渭郡太守压下县令吴轻舟写的汇报政绩的折子,得意一笑。
前来下旨的京城传旨官已经到了,负责行刑的还在后面。哼,政绩斐然?去阎王爷那里政绩斐然去吧!
邵渭郡太守穿着官服,脸上堆着谄媚,小碎步快速走出迎接传旨官:“下官见过大人。”
“大人不敢当,咱家就是个传旨的小黄门。”小黄门是宫中的中级太监,按官职来说他与太守两人皆是正四品的官员,看邵渭郡太守谦卑的模样,讨好的心思不言而喻。
小黄门身后只跟了一名侍卫,两人皆是未正眼瞧邵渭郡太守,只有太守一人伸着手将两人邀请去了歇息的房间。
小黄门和侍卫休息一天也恢复了精神,出门去采买些好东西,都是从京城出发前的大太监吩咐的,说是要献给圣上。
昨日来时已经看过一遭了,今日再看,小黄门依旧认为太过破败,跟京城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连续逛了几家店小黄门都不满意,第二日去了更远的县中。
七拐八拐的,不知怎么,小黄门逐渐睁大了眼睛。
这……怎会有如此富足之地?
一路走来,小黄门见过太多破败之地,此处虽不及京城,却是小黄门这段时日来没见过的景象,眼见灰蒙蒙的村庄突然出现面色红润的老人和朗朗读书声,心中惊讶,连续见到三个和受灾两字毫不相关的村庄后,小黄门终于看到了县城。
此处的县城每条街上都有贴补家用的小商贩,有新开的戏楼,有正常价格的粮店,人人步履匆匆,少有游荡人群。
心下有了基础判断后,小黄门走进了最繁华的一家店。
这是一家酒楼,小黄门和侍卫落座,便有一人拿着一支笔和一张菜单过来了。
小黄门接过菜单,惊奇地发现里面居然有京城大厨才会做的菜品,但他估摸着应当是偷学来的,味道肯定不怎么样,便点了两道常见的菜品。
将菜单递回去,店小二念了一遍让小黄门确认无误,小黄门又一次惊讶了。
小黄门:“你读过书?”
店小二倨傲道:“读过几年主人家的族学。”
原来是乡绅家中的奴仆。小黄门又问:“既是读过书,为何在酒楼里跑腿,何不做个账房先生。还是说,这里已经人才济济,读过书的都只能做跑腿?”
话虽如此,小黄门也有着疑惑。如果此处人才济济,前些年的科考中的前三甲每一个邵渭郡出身,若说并非人才济济,实在无法解释读书人在酒楼端盘子。
店小二终于肯垂下眼睛看人,见小黄门皮肤白皙,并非在田中风吹日晒的粗糙,话也变得多起来:“贵人有所不知,小人出身贫寒却一心向学,本想在主人家的族学中习得几个字已经感恩戴德,不过最近灾年过去,县令又大力发展乡学和县学,填饱肚子不是难题,小人也想为自己搏一个前程。”
小黄门:“主人家的族学不收取费用,何不继续读下去?”
没错,招呼小黄门点单的店小二就是那日被孙二丫发现的探子。
探子这种消耗度极高的人,想捣乱的乡绅不会派自己人过来,都是一些家中的佃农之子,有清晰的思路,会搜集信息,脑子也机灵。
这两个探子本是要潜入谢钰的产业中,抓到谢钰和吴轻舟勾结的证据交给太守做投名状,顺便将谢钰的产业全部揣进自己兜里。这一段时间孙二丫和裴韦青在工厂和学堂周围找到的探子不少,全部塞进了县城或是安排做最苦最累的活。
来都来了,都别闲着。
果然,两个读过书的人都有向上攀爬的欲望,在见证到酒楼中给的工钱居然比主人家发的月钱还要高时,两人自然就留了下来,一心好好搞钱,随便应付一下主人家的要求。
什么县令,没见,见了吗?那可能见过吧。
要详细一点的信息,不行啊主人家,他们要卖身契,不然打不进他们的圈子啊。
等卖身契到手,管你姓甚名谁,老子攒钱要去京城!
店小二:“小人也有志向,不想屈居人下。”
等吃完饭,小黄门付了钱,瞧了眼开心数钱的掌柜,问出了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掌柜的,此处一直如此繁华吗?”
“回贵人的话,那倒不是,都是我们吴县令这段时间做的好事!”
小黄门:“吴县令?敢问县令大名……”
“我们县令是吴轻舟县令!”
好哇!
吴轻舟!
这不是被邵渭郡太守检举贪赃枉法的害群之马吗!
圣上的圣旨上写着要斩杀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