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灭菌法中效果最好的是压力蒸汽灭菌法。
青霉素过敏试验前应详细询问病人的用药史、药物过敏史及家族过敏史。如有青霉素过敏史者应停止该项试验,有其他药物过敏史或变态反应疾病史者应慎用。
静脉输液出现静脉炎后的处理措施。患者因输液引起条索状红线,红肿热痛,伴畏寒、发热,是出现了静脉炎的症状。
①发生静脉炎后应抬高患肢并制动,以减轻局部水肿。
②发生静脉炎后,可进行超短波理疗,每天一次,每次15-20分钟。
③发生静脉炎后应抬高患肢并制动,以减轻局部水肿。
④静脉炎若合并感染,根据医嘱予以抗生素治疗。
⑤可在局部用95%乙醇或50%硫酸镁进行湿热敷,每天2次,每次20分钟。
静脉输液中常见的输液反应有:
(1)发热反应
(2)循环负荷过重反应
(3)静脉炎
(4)空气栓塞。
①发热反应因输入致热物质引起。患者表现为发冷、寒战、发热等。故与题干不符,排除。
②液体中含有致敏物质是输血患者的过敏反应,输入的血液中含有致敏物质,如供血者在采血前服用过可致敏的药物或进食了可致敏的食物。其临床表现为皮肤瘙痒,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等。
③液体中药物浓度过高长期输注可致静脉炎,其表现为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④循环负荷过重反应称为急性肺水肿。其由于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引起。临床表现为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时痰液可从口、鼻腔涌出。听诊肺部布满湿啰音,心率快且节律不齐。
留取痰标本应尽可能在使用(或更换)抗生素前进行,采集来自下呼吸道的分泌物。痰标本的采集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然咳痰法,另一种是经环甲膜穿刺吸引或经纤维支气管镜防污染双套管毛刷留取痰标本。
留取痰标本其要点是:①病人需于晨起后首先以清水漱口数次,以减少口腔杂菌污染;之后②用力咳出深部第一口痰,以防外部细菌污染。③留取的痰标本应置于加盖的无菌容器中,防止外部细菌污染。④标本留好后尽快送检,一般不超过2小时。
血压的生理变化:
(1)年龄:随年龄的增长,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但收缩压的升高比舒张压的升高更为显著
(2)性别:女性在更年期前,血压低于男性;更年期后,血压升高,差别较小。
(3)昼夜和睡眠:血压呈明显的昼夜波动。表现为夜间血压最低,清晨起床活动后血压迅速升高。
(4)环境:寒冷环境由于末梢血管收缩,血压可略有升高;高温环境由于皮肤血管扩张,血压可略下降。
(5)体型:高大、肥胖者血压较高。
(6)体位:立位血压高于坐位血压,坐位血压高于卧位血压,这与重力引起的代偿机制有关。
体温的生理变化:体温可随昼夜、年龄、性别、活动、药物等出现生理性变化。
(1)昼夜:正常人体温在24小时内呈周期性波动,清晨时最低,午后/上午6时最高。体温的这种昼夜周期性波动称为昼夜节律,与下丘脑的生物钟功能有关,是由内在的生物节律决定的。
(2)年龄:由于基础代谢水平的不同,各年龄段的体温也不同。儿童、青少年的体温高于成年人,而老年人的体温低于青、壮年。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由于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调节功能差,因而其体温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而变化,因此对新生儿应加强护理,做好防寒保暖措施。
(3)性别:成年女性的体温平均比男性高0.3℃,可能与女性皮下脂肪层较厚,散热减少有关。女性的基础体温随月经周期呈规律性的变化,在排卵前体温较低,排卵日最低,排卵后体温升高,这与体内孕激素水平周期性变化有关,孕激素具有升高体温的作用,因此在临床上可通过连续测量基础体温了解月经周期中有无排卵和确定排卵日期。
(4)肌肉活动:剧烈肌肉活动(劳动或运动)可使骨骼肌紧张并强烈收缩,产热增加,导致体温升高,临床上测量体温应在病人安静状态下测量,小儿测温时应防止哭闹。
(5)此外,情绪激动、紧张、进食、环境温度的变化等都会对体温产生影响。
体格检查:通过对病人的外貌、皮肤、毛发、指甲、骨骼和肌肉等方面的评估可初步确定病人的营养状。
(1)外貌:发育良好、精神、有活力为营养良好。
(2)皮肤:皮肤有光泽、弹性良好为营养良好。
(3)毛发:浓密、有光泽为营养良好。
(4)指甲:粉色、坚实为营养良好。
人体测量:临床最常用的是身高体重、皮褶厚度和上臂围。
(1)身高体重是综合反应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的最重要的指标。
(2)皮褶厚度又称皮下脂肪厚度,反应身体脂肪含量,对判断消瘦或肥胖有重要意义。
(3)上臂围是测量上臂中点位置的周长,可反应肌蛋白贮存和消耗程度,是快速而简便的评价指标,也可反映热能代谢的情况。
排尿符号:
导尿以“C”表示;
尿失禁以“※”表示。
例如:“1500/C”表示导尿病人排尿1500ml。
大便符号:未解大便以“0”表示;
大便失禁以“※”表示;
人工□□以“☆”表示;
灌肠以“E”表示,灌肠后排便以E作分母、排便作分子表示,
例如,“1/E”表示灌肠后排便1次;“1/E”表示自行排便1次,
灌肠后又排便2次;“4/2E”表示灌肠2次后排便4次。
约束带的使用:
①使用约束带时,首先应取得病人及家属的知情同意。
②使用时,约束带下须垫衬垫,固定松紧适宜,并定时松解,每2小时放松约束带一次。
③注意观察受约束部位的末梢循环情况,每15分钟观察一次,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必要时进行局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及时、准确、完整、简要、清晰是书写各项医疗与护理记录的基本原则。
医疗与护理记录必须及时,不得拖延或提早,更不能漏记、错记,以保证记录的时效性,维持最新资料。
如因抢救急重症病人未能及时记录的,有关医护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注明抢救完成时间和补记时间。
记录内容应重点突出、简洁、流畅。应使用医学术语和公认的缩写,避免笼统含糊不清或过多修辞,以方便医护人员快速获取所需信息。
准确是指记录的内容必须在时间、内容及可靠程度上真实、无误,尤其对病人的主诉和行为应进行详细、真实、客观的描述。
按要求分别使用红、蓝(黑)钢笔书写。一般白班用蓝(黑)钢笔,夜班用红钢笔记录。
急诊护理工作有(1)预检分诊;(2)抢救工作;(3)病情观察。
急诊护士需要进行抢救工作,抢救病人则需护士准备抢救物品,如一般物品、无菌物品、抢救设备、急救药品及通讯设备等。
发药的操作要点:
(1)将药案打开,核对药物,依据服药本核对药物,准确无误后才能发药。
(2)核对床号、姓名、腕带,并询问病人名字,得到准确回答后才可发药,如病人提出疑问,应重新核对后再发药。
(3)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解释服药目的及注意事项,如病人不在或因故暂不能服药,应将药物带回保管,适时再发或交班。
(4)提供温开水,协助病人服药,并确认病人服下,对危重病人及不能自行服药的病人应喂药;鼻饲病人须将药物碾碎,用水溶解后,从胃管注入,再用少量温开水冲净胃管。
医嘱的种类:
①长期医嘱指自医生开写医嘱起,至医嘱停止,有效时间在24小时以上的医嘱。当医生注明停止时间后医嘱失效。
②临时医嘱,有效时间在24小时以内,应在短时间内执行,有的需立即执行(st),通常只执行一次。另外,出院、转科、死亡等也列入临时医嘱。
③长期备用医嘱指有效时间在24小时以上,必要时用,两次执行之间有时间间隔,由医生注明停止日期后方失效。
④临时备用医嘱指自医生开写医嘱起12小时内有效,必要时用,过期未执行则失效。
不同标本的采集:
(1)全血标本:指的是抗凝血标本,主要用于临床血液学检查,例如血细胞计数和分类、形态学检查等,采集全血标本时将血液沿管壁缓慢注入盛有抗凝管的试管内,轻轻摇动,使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匀。应避免在输液的同侧上肢或下肢采血,即在对侧手静脉采血。
(2)血浆标本:抗凝血经离心所得上清液称为血浆,血浆里含有凝血因子I,适用于内分泌激素、血栓和止血检测等。
(3)血清标本:不加抗凝剂的血,经离心所得上清液称为血清,血清里不含有凝血因子I,多适合于临床化学和免疫学的检测,如测定肝功能、血清酶、脂类、电解质等。
(4)血培养标本:多适合于培养检测血液中的病原菌。
采血时间:不同的血液测定项目对血液标本的采集时间有不同的要求,
主要有:
①空腹采血:血液生化检验一般要求早晨空腹安静时采血。故指导病人晚餐后禁食,至次日晨采血,空服约1214小时。理想的采血时间是早晨7: 00—8: 00。但过度空腹达24小时以上,某些检验会有异常结果,例如血清胆红素可因空腹48小时而增加240,血糖可因空腹过长而减少为低血糖。
②定时采血:为了解有昼夜节律性变动的指标,应定时采血,即在规定的时间段内采集标。如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药物血浓度监测、激素测定等应定时采血。血样采集应在不服药期间进行,如在早晨服药前。
留置导尿管病人防止泌尿系统逆行感染的措施:
①保持尿道口清洁:女病人用消毒擦拭尿道口及外阴,男病人擦拭尿道口□□及□□,每天1—2次。排便后及时清洗□□及会□□皮肤。
②定期更换导尿管,尿管的更换频率通常根据导尿管的材质决定,一般为14周更换一次。
③训练膀胱反射功能,可采用间歇性夹管,每3—4小时开放一次,使膀胱定时充盈和排空,促进膀胱功能恢复。但对于预防感染无作用。
等长运动,是可增加肌肉张力而不改变肌肉长度的练习。
因不伴有明显的关节运动,又称为静力练习。主要优点是不引起明显的关节运动,故可在肢体被固定的早期应用,以预防肌肉萎缩;也可在关节损伤、积液、炎症时应用;并可利用较大负荷增强练习效果等。主要缺点是以增加静态肌力为主,并有关节角度的特异性。
分级护理:
①特级护理,需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②一级护理,需每1小时巡视患者一次;
③二级护理,需每2小时巡视患者次;
④三级护理,需每3小时巡视患者次。
颜色:特级和一级护理采用红色标志,二级护理采用黄色标志,三级护理采用绿色标志。
隐血试验阳性用于大便隐血试验的准备,以协助诊断有无消化道出血,如胃溃疡病人持续阳性,应怀疑有癌变的可能。
①试验前3天内不要食用动物血、肉、肝、避免假阳性反应;亦不可大量服用Vc或其他有还原作用的物质,避免出现假阴性反应。
(②鱼肉属于白肉,富含丰富的蛋白质,且不会影响试验结果。)可吃鱼肉?。
③试验前3天内不要食用铁剂如硫酸亚铁,枸缘酸亚铁、红色补丸、富马酸铁等,避免假阳性反应。
④试验前3天内不要食用富含叶绿素的食物如菠菜、青菜等,避免假阳性反应。
手卫生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控制医院感染和耐药菌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措施,是标准预防的重要措施之一,可有效避免交叉感染。
体温测量时病人的准备。测量体温前病人应了解体温测量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保持体位舒适,情绪稳定。测温前20—30分钟若有运动、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坐浴、灌肠等,应休息30分钟后再测量。
注射法的进针角度:
(1)皮内注射:左手绷紧局部皮肤,右手以平执式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5°进针。
(2)皮下注射:一手绷紧局部皮肤,一手持注射器,以示指固定针栓,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40°进针。
(3)肌内注射:左手拇、示指绷紧局部皮肤,右手以执笔式持注射器,垂直刺入皮肤。
(4)静脉注射: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5°—30°自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
(5)股静脉注射:右手持注射器,针头与皮肤呈90°或45°,在股动脉内侧0.5cm处刺入。
肌肉注射的注意事项:
①左手拇、示指绷紧局部皮肤,右手以执笔式持注射器,中指固定针栓,将针梗的1/2—2/3,迅速垂直刺入皮肤,松开紧绷皮肤的手,抽动活塞,如无回血,缓慢推注药液。注射完毕,用无菌干棉签轻压针刺处,快速拔针后按压至不出血为止。
卧位的分类:
(1)主动卧位:即病人身体活动自如,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习惯随意改变体位,称主动卧位。见于轻症病人,术前及恢复期病人;
(2)被动卧位:即病人自身无力改变卧位,躺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称被动卧位。常见于极度衰弱、昏迷、瘫痪的病人。
(3)被迫卧位:即病人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由于疾病的影响或治疗的需要,被迫采取的卧位,称被迫卧位。
高蛋白饮食用于高代谢性疾病,如烧伤、结核、恶性肿瘤、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大手术后等病人;
低蛋白血症病人;孕妇、乳母等;低蛋白饮食用于限制蛋白摄入病人,如急性肾炎、尿毒症、肝性脑病等病人。
临床上常见的四大典型面容包括:急性病容,慢性病容,二尖瓣面容,贫血面容。
①二尖瓣病容表现为双颊紫红,口唇发绀,一般见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如二尖瓣狭窄。
②急性病容,表现为表情痛苦,面颊潮红,呼吸急促,鼻翼煽动,口唇疱疹,一般见于急性感染性疾病。如肺炎球菌肺炎。
③慢性病容表现为面色苍白或灰暗,面容憔悴,目光暗淡,消瘦无力等,常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瘤,肝硬化,严重结核病。
④贫血病容表现为面色苍白,唇舌及结膜色淡,表情疲乏,见于各种类型的贫血患者。
热水袋的使用,一般水温调节至,对于意识不清、老人、婴幼儿、麻醉未清醒、感觉迟钝、末梢循环不良等患者,水温应低于50℃,以防烫伤。
感染性废物:
(1)被病人血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包括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及其他各种敷料、废弃的被服;
(2)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人或者疑视传染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
(3)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
(4)废弃的血液、血清;
(5)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视为感染性废物。(未被污染的器械外包装不做医疗废物处置)。
其中病原体的培养、废弃的标本需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化学消毒处理后,再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洗手的指征:
(1)直接接触每个病人前后;
(2)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3)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
(4)接触病人血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5)接触病人周围环境及物品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