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望云端 > 第1章 第一章

第1章 第一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李记棺材铺。

作为四方镇唯一一家棺材铺,每至换季时节,生意便会格外兴隆些。现今,正是夏秋交替之际,冷热多变,棺材铺一口气接了三笔单子,喜得李大翘起的嘴角按都按不下来。阳光穿过门楣照进阴森森的屋里,落在已然刷了多次桐油的柏木棺材上,又反射到李大似笑非笑的面孔上,明暗交错间令人陡生寒意,唬得虎娃直往他爷身后躲。

杨老汉也瘆得慌,不欲多待,又说了两句,赶紧退至屋外。正午炙热的阳光落在身上,晒得脸皮发烫,这方觉得心里的寒气渐渐散去。李大也跟着出来,殷勤道:“虽说入秋了,可秋老虎还烈得很,少不得用冰。杨大哥你多费心些,多送些冰来。价钱嘛,好商量,自然不会让你吃亏。”

杨老汉却不接他的话茬,皱眉道:“当下正是田里最着紧的时候,半点疏忽不得,委实分不出人手来......”

李大的脸一垮,像是牙疼似地抽了几下,忍痛道:“只要杨大哥多送冰来,每趟我再加三十文。如何?这价钱可不低了啊!”

一抹喜色飞快地划过杨老汉眼底。他赶紧低下头,似乎显得颇有些为难,想了好一会儿,方叹气道:“我尽量吧——总不能放着田里的活儿不干。庄户人家,忙活一年,就为了这两个月......”

“是是是,杨大哥你说得都对!所以才要你多费心些,毕竟,生死都是大事儿,这个也不好耽误......”

“晓得!晓得!”杨老汉摆摆手,就要告辞。

李大送到铺子门口,又冲着旁边香烛铺子里的婆娘使了个眼色。那婆娘赶紧笑吟吟地出来,拉着虎娃说了好些不要钱的好话,又从身后闺女的兜儿里抓了一把瓜子塞给虎娃,看着这爷俩儿推着独轮车渐渐远去,这方腰肢一摆,翻着白眼,转回到香烛铺子的柜台后。

棺材铺的斜对面,隔着一条街,是一株碧阴如盖的老榆树。树影里,坐着一位老道士。老道士席地而坐,双目微阖,似乎在打盹儿。却无人晓得,方才那一幕,悉数落进他的眼中。

他不免有些诧异。

作为四方镇的独一份儿,虽说棺材铺的生意听上去晦气,实则旱涝保收。李大靠着一手做棺材的好手艺,带着儿子和两个徒弟,一年四季忙得不停歇。他又在隔壁开了一家香烛冥纸铺子,交给自家婆娘打理。一公一母,一唱一和,生生把四方镇的死人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可以说,在四方镇的商户中,家底比李大厚的,不出两个巴掌。

可奇怪的是,家底不菲的李大,为何要对一个乡下老汉如此客气呢?

老道士回想着方才那一番对话中,其中最关键的一个字就是——“冰”。

阳光透过树叶落在他的额头上,带着一丝燥热的气息。这个季节,停尸守灵,若无冰摆放,莫说三天,只怕一个昼夜就有臭味了。只是,一般买冰都是往饭馆里去买——饭馆会在冬季储冰,以便在夏季时卖冰盏果子、冰米酒之类,倒少有人往棺材铺买冰。不过,若能在棺材铺买冰,一事不烦二主,倒是省了丧家不少功夫,想必也舍得花钱,的确是一门不错的生意。

瞧着方才那一幕,阖该是那爷孙俩定期来棺材铺送冰。只是眼下李大生意兴隆,用冰数量陡增,便要求加量。听那老汉的口气,虽说以田里活计重忙不过来为借口推脱,可多送一趟就加三十文,傻子也算得出这钱赚得可比在田里下苦力轻松多了。只不知他为什么不肯痛快答应,反而含含糊糊地。

况且,他一庄户人家,如何会制冰?

老道士越想越觉着有意思,不由生出几分兴趣来。这趟凡世行走,悲喜的事看了不少,有趣儿的却没几个。他有些倦了,却又有点不甘心就这么一无所获地返回宗门。眼下,好巧不巧地遇上这桩趣事,相逢便是缘,且让老道瞧个热闹去罢!

独轮车在乡间小路上吱吱呀呀地前行,虎娃在他爷爷身后欢天喜地地跳来蹦去。

杨老汉瞧着孙儿欢喜的样子,亦展颜道:“你且当心些,别摔着了。听话的娃才有糖吃。”

虎娃赶紧挺起小胸脯,认真道:“我是听话的娃,爷给我糖吃!”

“你才吃了一块,哪能再吃?好东西要放着慢慢吃,懂事的娃不带败家的。”杨老汉双手推着独轮车,车上放着好大一只木箱。空了的木箱在高低不平的乡道上被颠得咣当直响。杨老汉不得不多加小心。

虎娃见爷爷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自己的要求,小嘴一瘪,失望地叹了口气——他不但要做听话的娃,还要做懂事的娃。虽则没吃到第二块糖,可很快,他就找到了新的乐趣。

路旁的一丛小黄花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手快,噌噌噌拔了一大把,高高举起给他爷看,“爷,爷,看,菊花!”

杨老汉瞥了一眼,呵呵笑道:“傻小子,这和咱们种的菊花不一样,卖不上钱。”

“明明一模一样!”虎娃不服气地把手中的花戳到杨老汉的鼻子底下,“爷!卖了钱给虎娃买糖吃!”

杨老汉笑得更大声了,“你不信爷的话,自去你问云妹姐。若云妹说这花儿可以卖钱,爷就给虎娃买糖吃,可好?”

虎娃眼睛一亮,小心翼翼将花捧在怀里,信心百倍地嚷嚷道:“一定能卖钱!”他低头摆弄了一会儿花头,又抬头道:“爷,咱们的菊花什么时候可以摘花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