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写下这个故事的第一个字,到今天发布后记,一共过去了三个月。6月17日,我躺在仙本那的一间水屋里,因为太热而失眠,只能听着海水从身下流过的声音放空思绪。在这个夏天终于到来的时刻,我决定开始动笔这个已经构思了一周的故事。
其实上海的夏天来得很早,5月中旬就已经可以被称为气象意义上的夏天。可当时的我正在为毕业论文的反复修改和出国留学的语言成绩焦头烂额,所以我的夏天还没到来。
入坑尖子班纯属偶然,这段经历甚至可以称得上邪门。5月27日凌晨,我在小红书上刷到了姜凡返场,也就是砷化镓的那一期视频。鬼使神差之下,我点开尖子班系列的合集,自此一发不可收拾。为什么我对这个日期记得如此清楚?因为这天中午,我就要迎来自己的第五次语言考试,结果我躺在考场附近的酒店里,看尖子班看到了凌晨三点多。
考试当天就能出成绩,不出意料地没通过,又白花两千多,之后还需要再考。距离毕业答辩剩下半个月,我的论文也还没定稿。回到学校后,我痛定思痛,把半夜没看完的视频全刷完了。虽然这是一组如果我当专业课作业交上去,绝对会被老师痛骂一顿的短视频,但我仍然被它深深地吸引着。透过这些故事和人物,我看到自己的少年时代,也看到了昔日好友们的影子。于是我垂直入坑,在吃过百家饭,并顺利地通过论文答辩和语言考试后,我也决定在我的夏天到来之际创作一篇属于自己的故事。
在提笔写下这个故事之前,我曾问过自己:我要写一个怎样的故事?
我要写一个关于夏天的故事,一个不再是少年的故事。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小孩来说,夏天是一个特别的季节。它总承载着一件件人生大事和一场场告别仪式,而高考无疑是其中最为盛大和热烈的那个。这似乎就是我们少年时代的落幕,也是我们为了变成大人,不得不经过的一场试炼。
可是在这之后呢?当我们不再是少年之后呢?当他们不再是少年之后呢?
长大并非只发生在一瞬间,少年们不会在度过了十八岁生日的一秒钟后就自动成为大人。一切都在悄然间逐渐改变着,他们也是在走出了半程后,蓦然回首时才发觉,原来自己与少年时代阔别已久了。
林羽说:“我喜欢沈以暄,但是她不知道。”
他是正文中唯一的一个真正将爱慕宣之于口的人。与少年人相比,年轻的大人们就不太擅长直白坦率地去说“喜欢”,去说“爱”,于是他们用更加隐晦的语言去表达汹涌的情感。
于是薛珅说:“你又凭什么觉得,在这段关系中粉身碎骨,会比失去你更让我痛苦?”
于是姜凡说:“我那个时候……在想你。”
于是李想说:“我从来就不是君子,也不想当君子……我也有非分之想。”
而对于张涛来说,“少年时就说不出口的名字,如今的他更加无法说出口”。
与此同时,这也是一个喜剧的内核必然是悲剧的故事,还是一个极度放纵的肉//欲和极端克制的精神相互碰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