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深宫录 > 第4章 大妃殿

第4章 大妃殿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和睦翁主最近出现在勤政殿的次数越来越多,借着关心殿下亲自送各种吃食用具频繁造访现任大王工作的殿阁。大妃殿的崔尚宫是时常来此替大妃传递消息的,和睦翁主入秋以来的种种行为自然而然地传入了大妃娘娘耳中。

大妃殿内,大妃甄氏听着致密崔尚宫将勤政殿的情况一一如实汇报:“听得勤政殿的魏内官和严尚宫说,和睦翁主近来往返勤政殿的次数往日趋频繁,这几年是逐渐走近殿下,秋夕后尤甚。且翁主常在殿下处理政务时到来,有时也会与殿下谈论一二。至于具体的内容,二人知窃听主上是为大不敬,并不敢仔细聆听。不过看样子,似乎和睦翁主并未惹圣上不快,二人相谈甚欢。”

甄氏沉吟片刻,指关节轻轻敲击案桌,和睦在生母尹昭媛去世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由先王贞嫔徐氏代为照看。先王薨逝后,贞嫔根据规矩去了儿子晋延君的府邸,和睦和其他未出嫁王女依然住在宫中,统一由她这位大妃照看。本国王的妃妾王死后有儿子的跟着儿子一块儿过,其余的大多遣送回娘家寡居。先王一朝只有宁淑翁主之母池淑媛因为其女年纪尚幼,被大妃甄氏容情在宫中照看女儿,等宁淑翁主出嫁后,再回到私宅。和睦因着的曾外祖母是先朝公主,颇有几分自矜,与宁淑母女并不亲近。在宫里的另外两位公主都是大妃所出,她更是不愿交好。她的母亲在世时对惠嫔一向敬重,和惠嫔所生之子李润关系不错倒是理之应当。何况现在润儿又是一国之主。和睦要想自己日后嫁的好,还真只能到润儿那里多走动走动。只是和睦这孩子向来心气高傲,不甘屈居人下。只怕她往勤政殿跑的这么勤,恐怕不只是图谋一桩好的婚事。

作为翁主,国家赋予她们的权利并不多。除了享受顶级待遇以外,她们的道路就只剩下尊君,长成,嫁人。之后相夫教子,再与王室无所瓜葛,更不会从政。定宗时的宁宜公主曾间接参与过国政,却险些因此落得个众位臣工口诛笔伐。之后累代,都不曾出现过王室女子插手政务。尹氏野心勃勃,和睦在她膝下教养九年自然也不是善茬。大妃倒是不觉得自己会连一个小姑娘都应付不了,但是既然小辈的不知天高地厚,就直接把她的后路堵死,让她再无生出妄念的可能。

几日后,大妃为和睦翁主择婿,对方是一个在远离京城的地方任职的一个两班子弟,姓陆。婚期定在第二年的春天。正月过后,立刻成婚。

和睦翁主听到消息后立刻赶到勤政殿询问李润此事是否属实。殿外,严尚宫客气地拦在殿门前,对和睦说道:“翁主留步,殿下说了,翁主来此若是问询婚事的,大可以不必再议了。婚姻向来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既然大妃为翁主选了去处,就必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翁主若是质疑,便是不孝。为了声名,翁主还是回住所安心待嫁为好。”

和睦并不肯就此认命。夫家离京如此遥远,别说她近来所谋一晃之间俱成空,她连看望外祖母一眼都难。

这样的婚事,她不要。

和睦急促地对严尚宫说道:“陆家远离汉阳,这一去不知有多远。我朝哪有翁主远远嫁离京城的道理?如此草率的婚事,竟然也不能准许我和殿下再议吗?”

严尚宫面不改色:“王说过,大妃的意思,就是他的意思。请和睦翁主即刻回到居所,此事不必再说。翁主即将出嫁,要学习诸多为妻之道,这勤政殿,翁主还是少来的好。”

和睦震惊,不可置信地微微后退了一步。严尚宫这话的意思分明是润在下逐客令了,他并不需要一个庶姐对他的权力有一丝一毫染指的可能,即使只是一个关于婚配的问题。

李润是在明确告诉她,他不会和她站在统一战线上。是了,她忘了惠嫔和大妃父亲是同一派系了,从前她们两人在宫中关系也很好。对于润来说,在大妃和她之间,本就是从小扶养他的大妃更亲近些。只要大妃愿意,她的命运就只能被大妃左右。

和睦不得不回到住处。宫女们来来往往,没有一个人能帮到她。她没有任何法子置喙大妃的决议,只能寄希望于朝中的反对派能够借用这件事发难,给大妃施加压力,或许还有一线转机。

和睦翁主的婚事在堂上激起了一阵水花。确有老论臣子借机上奏,但是垂帘听政的大妃似乎并没有因此受阻。陆家子弟虽非望族,但是子弟都能干出众。和睦翁主嫁的夫君陆荣朝,更是新崛起的青年才俊,为人稳重能干,风评极好,从不出入风月场所,为人端方正直,是个可塑之才,现在虽然混个地方文职,但假以时日,未必不能一飞冲天。大妃言语中似是暗示自己有意栽培此人,学习明国皇帝的栽培人才模式,先放远历练,来日再召回。由于近来大妃似乎确实引领殿下用此种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少论派又占上了优势,和睦翁主的婚事最终还是由此敲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